撰稿:杨思恬 刘昭君 尚庆迎 魏朝星
水绕青山行
山在水中映
放开喉咙唱呦
唱得乐呵呵呦
……
这是正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青山绿水红日子》的主题曲,青山、绿水、红日子,也正是今天铜山城乡风貌的真实写照。
早在三年前,铜山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引领,开始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主旨的“清洁城乡,美化家园”活动,三年后的今天,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为如今全省开展的“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提供了鲜活样本。
“突破年”突在哪破在哪?
[见闻]:隆冬时节,铜山城区一片苍翠,玉泉河公园、无名山公园、娇山湖景区建设工地一片忙碌……
[解读]:区划调整,铜山城乡建设迎来“机遇窗口”。2011年,顺应全面融入徐州特大城市建设要求,铜山深入开展“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推进城乡面貌发生大变化、人居环境得到大提升。那么,一年过去了,“突破年”突在哪又破在哪呢?
突出城区建设,打造徐州城市副中心。积极对接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各类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科学修编铜山主城区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六大类总投资107亿元的50项城建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娇山湖景区建设、南洋国际商城建设等工程,年内完成投资57亿元。加快与主城区供水、电信、公交等基础设施衔接配套,今年以来,共疏通城区排水管网120公里、强电管道2000米,9条公交线路实现与市区无缝对接。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凤凰山、拖龙山、二堡安置小区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坚持建管并重,坚决控制违章建设、乱搭乱建,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广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做好城区的色彩规划,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行街长、片长制。
突出中心镇建设,构筑同城化城镇体系布局。做好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调整和中心镇建设规划修编,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中心镇的开发建设管理。安排财政资金8700万元,全力加快汉王、利国、郑集、大许、张集等10个中心镇建设,镇区居民区、道路、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健全,中心镇创建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按照公路、水运、轻轨一体化发展方略,启动微山湖快速通道和环湖大道、四环路、主城区到周边重点中心镇快速通道规划建设。大力推进镇区产业、人口、居住“三集中”,推动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城镇化率达到47%。打击违法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全区共拆除违章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有效保障了城镇建设健康发展。
突出新农村建设,塑造优美和谐新风貌。全力启动以“五改一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建成31个重点示范村和55个环境整治示范村。三堡镇荣膺“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三堡镇胜阳村被授予“国家级生态村”,三堡镇潘楼村等16个村被评为“省村庄环境整治示范村”,柳新镇孙庄村等4个村被评为“省康居示范村”,棠张镇跃进村等6个村被评为“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示范村”,全区319个村(社区)实现了市级生态村全覆盖。深入推进“四有一责”建设,今年以来,共安排村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资金6280万元,全区323个村(社区)集体总收入达1.35亿元。
“清洁城乡”清在哪洁在哪?
[见闻]:冬日的拔剑泉水潺潺流淌,水面浮起一层淡淡的轻雾,粉墙黛瓦和纤纤细竹倒映水中……
[解读]:“清洁城乡,美化家园”活动铜山已搞了三年,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并推行市场化保洁,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为人民群众营造出整洁自然、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
发动一场对垃圾的革命。“路面基本靠风刮,脏水基本靠蒸发,治理基本靠突击,垃圾围村到处撒”,这是几年前铜山乡村环境脏乱差的真实写照。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铜山区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把城市成熟的环卫管理方法延伸到乡镇,2009年以来连续实施旨在治理城乡环境的“清洁城乡,美化家园”和“三清三创”、“六清六建”、“六整治六提升”活动,将环境卫生费用纳入区镇财政预算,区镇各占一半,并把该项工作纳入镇村年终考核,使环境卫生指标上升到与工业、农业指标同等重要的地位。
几年来,该区在环卫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已达到1亿多元,全区范围内分片建设5个日均处理15吨生活垃圾的站点,每镇配备2-3辆密闭式垃圾清运车和一辆洒水车,全区还建设安放了2万多个垃圾池、垃圾箱。为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条件。
目前,铜山区以垃圾袋装化、收集分类化、运输密闭化、处理无害化为标准,实行全新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目标。同时,他们还根据不同垃圾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除对生活垃圾采取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方法外,对人、畜粪便,结合“一池三改”搞沼气池建设,化害为利。目前该区已有10000余户用上沼气,减少了污染,便利了生活。
把保洁推向市场。该区在实践中意识到要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改变“运动式”、“突击式”整治,实行“政府买服务”、“主管部门养事不养人”的科学管理方式至关重要。他们采取“委托管理、市场运作”的方式,把各镇镇区和村(社区)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全部委托给保洁公司统一管理,镇政府与保洁公司签订合同,镇区按保洁面积配备相应数量的保洁员,各行政村每100户村民设1名保洁员,负责村内生活垃圾收集、街道保洁。实现了区、镇、村、户四级联动,构建起环卫大体系。仅今年该区就投资1100余万元,通过招标的形式,引进6家物业公司,对城区和镇区所有主要道路实行市场化保洁,清扫保洁面积达850余万平方米。
为监督保洁质量,区城管局还专门配备人员和车辆进行巡回监察,并通过GPS卫星定位装置和对讲机,对所有垃圾点的清运处理情况实时监控,确保城乡环卫工作达到全天保整洁的目标。
打响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垃圾处理只是铜山“清洁城乡,美化家园”活动的一个方面,他们把垃圾清理和污水处理、道路建设、路灯安装、改厕、村庄整治、河塘整理、河道疏浚、园林绿化工程、文体设施建设等结合起来,实现城乡净化、绿化、亮化、美化。
“美好家园”美在哪好在哪?
[见闻]:“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夜晚来临,铜山镇樵村社区的居民在音乐伴奏下载歌载舞。
[解读]:铜山把开展“美好城乡建设行动”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加快增进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提升铜山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大力推进绿色增长,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宜居”工程,加快打造绿色宜居城镇,把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品位、发展绿色产业,贯穿城镇建设发展的全过程。
“千村一面”成旧事。汉王镇绿色原生态加文化元素、郑集镇的城镇功能加教育元素、利国镇的产业加微山湖元素……铜山区在环境整治中靠规划引领,注重凸显地方特色,避免了“千村一律”,形成千姿百态的乡村田园风貌。汉王镇内山清水秀、景点相连,集观光、培训、马术、餐饮为一体的月亮湾农业生态园,历史悠久、颇具传奇色彩的拔剑泉主题公园,“山水相融,天人合一”的风情小镇等已初具规模。铜山将再投入15亿元,把汉王镇建成一个集休闲、观光、旅游、文化交流为一体的高端生态文化产业集聚区。
山川一绿色正好。铜山积极实施“二次进军荒山”行动计划,去年5月上旬,该区“二次进军荒山”绿化工程全部竣工,树木成活率达95%。工程分布46个山头,总面积8000亩,共栽植各类乔木87万株、灌木113万株,铺设施工道路38公里,建设盘山公路13公里,客土42万立方米,修筑临时蓄水池68个,绿化用水45万立方米。近年来,全区完成新造成片林4.8万亩,更新完善农田林网18万亩,四旁植树520万株,新增城镇绿地18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20公顷。2011年,全区仅造林绿化总投入就达到2.8亿元,其中重点工程投入1.2亿元。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29.01%,林木绿化率46%,绿色成为洁净铜山的最亮底色。
好山好水好风光。绿色洁净的环境也促进铜山这个环绕徐州城的城郊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吕梁山风景区、微山湖风景区、玉带河风景区等建设都纳入徐州市重点发展项目,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吕梁风景区已按照文化传播、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延伸山水城市魅力的功能定位和国家AAAA级风景区的目标定位,开展了一带(沿故黄河风光带)、三区(天凤湖生态区、吕梁湖生态区、圣人窝生态区)、十景(孔子观道亭等十个文化景点)项目建设,目前,道路、绿化等基础建设已初见成效,吕梁会所基本竣工,川上书院、孔子观道亭等规划编制完成;微山湖快速通道及环湖大道工程正进一步勘察设计,套里岛、楼山岛等渔港码头已具备初步旅游接待能力。而台上草莓采摘、圣人窝樱桃采摘、柳新开心农场等生态休闲农业正在铜山蓬勃兴起,“好风光”成为农民的“摇钱树”。
虽值冬季,行走于铜山城乡仍随处可见绿意。在城区广场、公园的绿荫深处,到处可见休憩、娱乐、玩耍的居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铜山在经济发展浪潮中保下山水村落、留下田园风光,最终收获了城市与乡村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与生态珠联璧合的“美丽铜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