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建 何桂香 王正喜
2011年,沛县紧紧围绕“打造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龙城水乡新沛县”宏伟蓝图,锁定“全面达小康、百强再进位”年度目标,以“三重一大”为龙头,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注重经济、社会、生态、人文和谐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巩固提升了科学发展的好势头、和谐稳定的好局面,跃上了全面小康新台阶。
2011,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0亿元,增长15%(预计,下同)。三项收入稳步持续增长,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9亿元,增长5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0元,增长15.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50元,增长20%;投资、出口与消费协调拉动,外资外贸实现重大突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3亿元,增长29%,完成自营出口额2.5亿美元,增长213%;实际利用外资1.46亿美元,增长5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亿元,增长18.5%,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在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跃居第77位。
全面小康目标如期实现
省定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5个核心指标、1个附属指标全面达标,22个达标指标得到巩固提升,全面小康目标可如期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省定农业现代化六大类21项指标实现全省第九、苏中苏北领先。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肉鸭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市唯一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县、高效设施农业增量全省第一,荣获全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县”称号。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2011年,沛县跃居中国产业百强县第24位。“3个50%转化”成效显著,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近60%。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实现重大突破,一家工业企业(大屯煤电集团公司)超百亿,两家现代服务业集团(徐州东方运销实业有限公司、大屯煤炭贸易有限公司)超五十亿。文化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投资20亿元的千岛湿地获批为省级湿地公园;投资15亿元的国际生态旅游城项目启动实施;投资20亿元的“中华汉城”及生态园项目完成规划设计。
美好城乡建设迈出可喜步伐
被批准为全市唯一一家省第一批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试点县,荣获“市新农村建设综合考核一等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投资200亿元实施8大类165项城建重点工程,已形成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5万人的城市发展规模,城镇化率达到45.2%。中心镇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累计投入60多亿元用于园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荣获省农业、农村政策创新奖。以任庄、草庙、胡楼、陈油坊等8个试点社区为突破,突出功能配套、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管理创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特色日益鲜明。
好人沛县建设深入人心
一年来,沛县大力宣传“全国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的先进事迹,深入开展“做好人做好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加速形成,初步打响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好人沛县”文化品牌。
新一轮省文明城市创建取得显著成效,大屯镇入选第三批全国文明村镇。江苏省暨徐州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沛县隆重举行,更为全县人民送来了省市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
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2011年,沛县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全县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提前一年全部脱贫。建设敬老院26所,床位4459张,全年发放五保金1200万元,五保供养标准增长15%。全年救助贫困大学生282名、贫困家庭儿童51名。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970万元,惠及全县25800名高龄老人。“百家部门千名干部进万户”,干部群众鱼水情进一步深化,执政为民意识进一步增强;“五学”机制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理论学习创新案例。矿区开创互利共荣新局面,湖区连续9年保持和谐稳定,进入历史上最稳定时期,呈现出协作加深、发展交融的良好局面。
2012,“十大工程”锁定“五先”目标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沛县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全县将把握总基调、抓牢“牛鼻子”、坚持好路径、激发新活力、营造好环境。大力实施滨湖城市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文化旅游突破、商贸物流繁荣、农村社区化建设、农业建设、国家生态县创建、民生幸福提升、社会管理创新、党建工作创新十大工程,实现全面小康徐州当先、综合实力苏北领先、文化旅游江北创先、农业现代化全省率先、基本竞争力全国争先的“五先”奋斗目标。建设滨湖之城,打造徐济之间最大中心城市。
六大工程推进滨湖城市建设
以实施“一湖两河三路”六大工程为抓手,加快东进微山湖步伐,确立滨湖生态城市目标,打造滨湖之城品牌。将城区因水而成的自然流域做成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景观,将两河建成集生态、文化、休闲、经济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构建微山湖景区、沛县城区和徐州市区之间互通互融便捷通道,加快融入徐州市区步伐。同时,以湖为畔,建设湖滨新区,加快形成滨湖城市的基本框架,加快建设更加适宜人居的滨湖城市。
“五大中心”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全力推进总投资476亿元的50项“三重一大”项目。以“四大推进计划”为抓手,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
以“一区两带”开发计划为抓手,实施文化旅游突破工程;以“一区三园”集聚计划为抓手,实施商贸物流繁荣工程;以发展园区农业为抓手,实施农业现代化建设工程。加快建设滨湖之城,着力打造徐济之间最大中心城市,建设徐济之间最大的产业中心、文化中心、旅游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五大中心”,打造新能源基地、新型铝材基地、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煤盐化工基地、武术展演和保安培训“五大基地”。
“五化”并举推进美好城乡建设
沛县将突出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环境生态化、岗位职业化、管理科学化,加快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优化城乡产业和空间布局。突出培育重点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推进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构建以沛城中心城市为龙头、重点中心镇为纽带、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城乡空间格局。深入推进“20万农民转市民”工程,突出用新理念引导农民,用新知识武装农民,用新技术提升农民,促进农民在一产从业、二产就业、三产创业,加快由传统农民到现代农民、产业工人、商人的转变。
60项实事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围绕民生基本问题,大力实施总投资31亿元的十大类60项为民实事工程,加快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全力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现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区域医疗中心为支撑、社区医疗机构为基础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加快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并轨,提升各类保险覆盖面,确保新农保实现动态全覆盖。
“三民”理念推进社会管理和党建工作创新
坚持民生为基、民主为要、民安为本,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调处、社会维稳、社会服务、社区管理和法治建设等“五个体系”,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群众自我管理、社会有效调节“四位一体”的社会管理格局。党建工作重点是把深化“双做”与文化强县建设相结合,提升“好人沛县”品牌的影响力;深化“五学”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相结合,提升争先领先率先的内生力;深化“三带三为”与民生纪检工程相结合,提升为民助民安民的凝聚力;深化“五个一批”与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提升创业创新创优的推动力;深化“三化”工作方法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提升求实务实落实的执行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