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徐州市委常委、新沂市委书记
陈德荣
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徐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是在江苏推进“两个率先”处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和徐州加快“两个率先”、建设美好徐州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对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新沂将按照省和徐州市推进“两个率先”的新要求,认真谋划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确保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5年跻身苏北第一方阵,2016年全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2020年在苏北率先、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2012年,是新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也是我市“跻身苏北第一方阵”进程中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徐州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工作导向,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以上,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全国百强县”中的位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力突破重大项目,在产业转型上下功夫、见实效。围绕项目建设这一关键,着力实施招商引资春季攻势行动、项目建设半年攻坚行动、规模企业梯次成长行动、服务中小企业关怀行动“四大行动”,滚动推进100个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加快总投资50亿元的必康新医药产业综合体、25亿元的华宏特钢、11亿元的蓝丰离子膜烧碱等在建项目的建设步伐。同时,坚持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集聚“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比翼齐飞”,加快新海岸粮食物流中心、新港商贸城等商贸物流项目建设步伐,加大“一山一湖一古镇”开发力度,加快省级旅游产业经济(实验)园区创建步伐,加大北软淮海运营中心及江苏祥云智慧谷物联网公司的支持力度,加快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泰隆银行落户步伐,着力推进金融、商务、软件开发、服务外包、动漫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强势发展,构筑经济转型升级新优势。
二、全力突破重点工程,在城乡统筹上创特色、显亮点。大力实施“城区道路街巷三年改造计划”,3年内对城区重要主次干道的道路、管线、建筑立面以及背街小巷进行改造,显著改善市容市貌。重点推进苏鲁省际快速通道、城市外环西北线、公园路、临沭路等城区道路畅通工程,完善城市交通路网。以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乡村环境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五化达标竞赛活动”,切实改善镇村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开展“新五小”、“十五小”专项整治,加快尾水导流新沂段工程和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加快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继续主攻“两花两水一瓜菜”和规模畜禽养殖,加快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全力突破人才瓶颈,在创新驱动上赢主动、抢先机。深入实施“双百双高”引才计划和“钟吾英才”集聚计划,力争今年引进20个以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着力提高企业自身“科技造血”功能,力争2012年全市骨干重点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超过80%。探索完善产学研合作运行管理模式,力争今年新增企业院士工作站1至2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至6家。
四、全力突破文化产业,在文化建设上出精品、树品牌。进一步发展壮大东陇海文化产业集团和新沂广电集团(台),加快发展以中国东方花厅文化城、马陵山名人文化创意园、窑湾古镇影视基地等为重点的广播影视、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做强做大一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文化演艺中心、新闻媒体中心、奥体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服务示范区工程,着力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
五、全力突破管理创新,在社会建设上聚合力、上水平。加快构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建立健全社会动态防控网络,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认真抓好信访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加快创建“平安新沂”、“法治新沂”,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办好新一轮“为民办实事工程”,加快徐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钟吾卫校建设步伐,做好人民医院的搬迁工作及中医院新院建设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强群众幸福指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