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集中学:走体育特色办学路打造素质教育精品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1983年被授予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03年被确定为徐州市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校女篮十余次荣获徐州市中学生篮球比赛冠军,2008年获得中国高中女子篮球联赛江苏赛区第一名;体育人才培养成绩显著,2007年获铜山县体育高考先进单位;特色韵律操、体育舞蹈的创新编排,激发了学生锻炼的热情,拓展了课间活动空间;学校创造性地开设教职员工体育课,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在校园内如火如荼,这诸多令人惊羡的成绩和一系列创新性的举措,使得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别具特色的体育工作成为该校办学特色和亮点。

近年来,该校始终树立体育教学服务素质教育的目标,立足校情,落实规范,大力推进“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两项改革,以“一课、一考”为龙头,以“两会、三操、五活动”为保障,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水平。各项活动所取得的成功是全体师生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各项活动的开展给该校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产生了极大的教育效益,上级领导、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透过各项活动看到了该校蓬勃发展的崭新风貌,使得该校的社会美誉度不断攀升。

突出体育育人功能

郑集中学历任领导都把体育工作作为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健康文明的优秀人才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总是把体育工作的育人功能放在首位,坚持教育先导,突出群众参与,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与身心健康水平作为学校工作的最终目标。

创新每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本着“健康第一,发展学生特长,养成健身习惯,掌握健身技能”的指导思想,以新课改为契机,大胆调整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增加有益于学生养成健身习惯,受用终生的教学内容,认真做好各年级的选项教学工作,并使备选项目面宽、量足,努力让武术、街舞、健身操、板球、毽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运动,身体素质的练习,新兴的体育游戏等项目融入其中,真正做到百花齐放,力求教会学生各种练习方法,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改革操课

做好“三操”

该校的“早操、课间操”除上好国家统一的操课内容外,还自编四季操、韵律操。全校学生每人至少掌握3~4套广播操,做到不同的年级做不同的操,不同的季节做不同的操,真正做到一校多操,一曲多操。2003年10月江苏省体育课改现场会在该校举行,与会者对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的操课和体育教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该校常年坚持每天两次眼睛保健操,由班主任、任课老师负责督促,学生工作处、卫生室负责检查。由于措施得当,该校学生近视率逐年下降。

学校还认真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每年召开全校性的秋季运动会和冬季三项赛(跳绳、踢毽子、环镇长跑)。在季节性活动中,除认真搞好跳绳、踢毽子、越野跑外,努力开发适合季节特点的排球、篮球、拔河、自行车慢骑等项目。

体育高考名列前茅

该校在培养体育考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体育考生文化成绩往往较差,教练员积极配合文化课教师,做好体育考生的管理工作,努力提高体育考生的文化成绩。高考体育本科上线人数一直居全省前列,2000年42人,2001年49人,2003年43人,2005年体育本科上线52人,位居全市第一,2006年44人,2007年36人,2008年40人。其中2002年唐雪花、赵冉、耿大庆三位同学作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同时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2006年的徐瑞冬同学体育文化总分居全省第三名,2007年学校荣获铜山县体育高考先进单位。

体育赛事成绩优异

全体体育教师,勤奋工作,科学训练,充分发展个人潜能,努力做好运动队的专业训练。科学的训练、精细的管理使女篮和田径队在省市级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该校女子篮球队多次获得徐州市篮球比赛冠军,

2006年获得江苏省第十三届中学生女子篮球比赛第二名,2006年获得中国高中女子篮球联赛江苏赛区第二名;2007年获得江苏省中学女子篮球比赛第二名,2007年获得中国高中女子篮球联赛江苏赛区第二名,2007年代表徐州市中学生出访日本;

2008年获得江苏省中学生篮球比赛第二名,2008年获得中国高中女子篮球联赛江苏赛区第一名并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高中女篮比赛。2007年获得江苏省中学男子篮球比赛第八名。

该校田径运动队多次获得市田径比赛团体总分前一、二名。2006年获得江苏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苏北片)体育道德风尚奖,

2007年获江苏省中学生田径比赛第八名,近年来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为高等学校输送一级运动员15名,二级运动员52人。2008年获得铜山县两个条例检查评比第一名。

开设教职工体育课

为了让全校教职员工能在紧张的工作中得到适度的休息,该校创造性地拿出一定的课时为教职工开设体育课,要求每位教职工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太极拳等,利用教职工体育课时间,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教职工体育课的开设,使教职工锻炼了身体,放松了身心,消除了疲劳,极大激发了教职工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