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什么?学校应该是一个尽其所能为孩子们提供活动、探索、娱乐的场所。我们不奢望孩子们可以在科学上有多么深的造诣,但是力求培养每一个湖滨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尽可能多地去了解、接触,从中发现问题的好习惯。
———戴校长
题记
配备各种实验器材
开启孩子们兴趣的大门
湖滨中心小学的科技实验室里,琳琅满目品种齐全的实验器具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同学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做实验,完全没有注意到记者的来访。戴校长告诉记者:“孩子们对这些实验器材非常感兴趣,做起实验来往往达到忘我的境界。”据悉,该校近年来共斥资30余万打造科技实验室,设备每年都有更新。校长带领老师们到全国各地采购,学生的使用率高达百分之百,每一个湖滨中心小学的孩子都有机会接触这些器材。
2011年,凭借着多年来的认真落实的科技教育工作,湖滨中心小学荣获徐州市第六届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据悉,科技室的部分教具对学生们开放,随时欢迎同学们前来研究、“把玩”。“启发同学们探索思考,才是我们建立科技室、引进实验器材的最终目的。”
丁晓琦是科技教室的“常客”,去年她在江苏省科技创新大赛中凭借论文“制作小小泡沫灭火器”摘得桂冠,成为那次大赛徐州赛区的一等奖选手。
科技教室的负责老师冯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同学富有钻研精神,有的小家伙一下课就跑过来研究器材,像这种孔明锁就非常复杂,通过研究,现在有的学生玩的竟比我们老师还好。”
我讲你听
现场提问共同探索
“这是鱼洗,在摩擦其边缘时,水花会迸溅出来;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是验电器,五彩斑斓的光是由电产生的……”。来自六(2)班的李司琪正在为大家做精彩讲解。
“每当学校购进一批新的科技模型,我们就会培养一批相应的小解说员。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了解,学校会将这些器材拿到操场上展出,各班同学经班主任组织进行参观和体验。”戴校长向记者介绍“我们要做的就是倾尽全力让孩子们见得更多、懂得更多、想的更多。”
同学们在观察,了解的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旁的老师会带领大家将问题总结并进一步探索。如鱼洗为什么会在摩擦其边缘时迸溅水花,验电器中耀眼的电光形成原理等,探索的过程,就是大家一起进步的过程。
操场尽是纸飞机
为孩子的创意当后勤
活动时间的湖滨中心小学操场上,各式各样的纸飞机以优美弧线不时划过记者的视野,纸飞机承载着孩子们的欢笑,一时间似乎唤醒了大家童年的空白。一旁“观战”的老师告诉记者,去年5月份学校举行了一场纸飞机制作大赛。之后,孩子们便“疯狂”地迷恋上了纸飞机,每天一到这个时候,校园里零散可见各种“飞机残骸”。
零散着降落的纸飞机,让校园看起来显得不甚整洁,但戴校长却没有一点不高兴。六(1)班的张新宇纸飞机折的最好,他告诉记者:“折纸飞机是很有讲究的,要飞得远,飞机头部最好折成尖形,要飞得高,则要折成圆形。”
“孩子们爱上动手制作是一件好事情。”不同于其他学校考虑到校园整洁问题禁止孩子们玩纸飞机,”戴校长大力倡导孩子们动手制作。“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在玩纸飞机的过程中会互相比较,有了比较就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行思考。这样既能提高探索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出钻研的精神。帮忙收拾一下纸飞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更何况同学们都已经尽力的把自己的飞机拾回去了。学校应当是孩子们实验的园地,我们甘愿为他们做好后勤。”戴校长告诉记者。
学校的苦心没有白费,飞机没有白捡,孩子们凭借较强的动手能力与探索能力,在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获得徐州赛区一等奖,省级二等奖的佳绩。
学校里有个开心农场
孩子们对于事物的了解主要就是通过观察、触摸等直接感官刺激去感受。于是,花坛里的月季花、桃树结的果实,都成了孩子们注意力的集中对象。很多孩子在桃树刚接果实的时候就将其摘下,拿在手中玩耍。面对这种乱采乱摘的“恶习”,戴校长却始终淡然处之。“孩子们不把果子摘下来拿在手里看,放到鼻子旁去闻,只是通过课本上面对图片和文字去了解怎么能够真的明白这究竟是什么?既然学校里面有,大家就可以摘下来好好的看嘛!孩子们好奇、想探究的精神不正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力培养的吗?”
几棵桃树的教育意义不够,戴校长干脆在后操场开了块地,办起了实物版“开心农场”。“农场很小,主要是我们的老师打理。”戴校长介绍,针对这块“开心农场”,学校很多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徒升,浇水、除草、观察成了很多孩子平日里经常做的事情。去年开心农场种的麦子欠收,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学校趁机组织部分老师与学生多次围绕这个问题开展研讨会。通过翻阅资料、观察、交流,最终确定是操场后面的麻雀趁学校里没人的时候,将麦穗里面的麦子吃掉了!
小农场培养出的“小科学家”,在江苏省科技大赛的植物学以及动物学大赛中均取得二等奖。戴校长坚持,切实抓住每一个能让孩子们开动脑筋积极探索的生活契机,不遗余力地为同学们创造各种动手动脑的机会。
机器人教室
学生创意的摇篮
科技普及如春雨润物般悄无声息的走进徐州小学教育。相比较在外面斥资学习机器人技术的孩子们,湖滨中心小学的每一个同学就“划算”的多了。2009年,学校为他们建立一个机器人教室,共耗资十余万。校长亲自带队赴南京等地参加机器人教学研讨会,并淘来大量机器人实验设备。同学们在学校里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学习到机器人制作课程。
“现在孩子们主要学习的是两种机器人:三角机器人以及科学魔法车。”三角机器人重点培养孩子们的编程能力,科学魔法车则侧重于提高孩子们对电子元件的认识及组装能力。冯老师告诉记者,“孩子们学起来很认真。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他们对这些器材也越来越熟悉,现在一节课下来甚至可以自己完成一个编程项目。”
文/陈雪
图/雍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