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文化校园助推素质教育
徐保卫 徐新颖
去年4月6日,全国中小学“民族音乐进校园”成果交流展示会在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召开。400人竹笛合奏《让我们荡起双桨》、1200人葫芦丝合奏《美丽的神话》、器乐连奏《鱼水情》、5016人同时用手中的陶笛吹奏的《龙的传人》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音律圆滑、甜美而富有穿透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曲令现场观众倾倒。
“世界吉尼斯纪录”总部副总经理陈海龙宣布: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5016名学生同奏九孔陶笛,经认证成功创造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现场打造陶笛演奏中国之最,并向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授牌。这是徐州近年来注重打造校园文化,提升文化校园建设的一个缩影。下面,采撷几个徐州文化校园助推素质教育的片段。
青年路小学:“青晓交响乐团”走出国门
●镜头一
青年路小学:“青晓交响乐团”走出国门
2009年7月,美丽的狮城新加坡,世界第六届“金胡姬花奖”艺术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比赛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50多支乐团,经过层层选拔,徐州青年路小学的“青晓乐团”闯入决赛,参赛的30多名乐手是从100多个成员中选拔出的精英。当慷慨激昂的经典音乐《光荣近卫军》在耳畔响起,评委和观众们都随着音乐回到了那个充满记忆的流金岁月。“青晓乐团”指挥那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和乐队成员投入的演奏深深地震撼了大家,纷纷起立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乐团一举摘得此次比赛的最高奖——“金胡姬花奖”。
这支由小学生组成的全国唯一的交响乐团,自2002年7月成立以来便活跃在校园文化阵地,备受师生、家长及社会瞩目,在国内演出近百场,曾为日本半田市政府代表团、韩国井邑市政府代表团进行专场演出,与来徐访问的加拿大温哥华手钟艺术团联合演出,给宾客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2007年暑假,“青晓乐团”在日本半田市的出访演出大获成功。2008年,“青晓乐团”参加江苏省器乐演奏大赛荣获团体冠军,并获“艺术中国青少年国际展示交流比赛”少儿A组少儿B组两个金奖;2010年6月乐团赴韩国访问演出获成功。2010年9月参加第十二届加拿大国际艺术家音乐比赛中,“青晓乐团”的演奏,获得专家、评委一致好评,荣获第十二届《加拿大国际艺术家音乐比赛》儿童组最高奖。
徐州的校园艺术教育搞得有声有色,从城市到乡村,从小学到高中,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升学生素质的机会。教育局长强国曾要求学校:把时间空间还给孩子,把兴趣爱好还给孩子,把音体美育还给孩子,把做学习的主人的名与实还给孩子。真正实现让会唱的孩子唱进大学校园,让会跳的孩子跳进大学校园,让会画的孩子画进大学校园,让一切具备天赋和特长的孩子走进大学校园。
徐州13中:让校园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镜头二
徐州13中:让校园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在徐州第十三中学,
3000余名成长中的青少年,同时聚集在一个校园环境中,迎着朝阳进校,踏着晚霞回家,一天又一天,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字一画,都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产生着影响人格形成的积极作用。在学校的五大景观中,文化长廊吸引着课间休息的学生驻足。这里仿古建筑融合现代气息,名人画像匹配名言警句,书法艺术演绎名家名篇,整个长廊既是一幅绚丽的文化彩卷,也是一首壮丽的校园文化诗篇。长廊以“天下人文”为主题,旨在渗透素质教育,涵养人文精神。长廊的建成给生机勃勃的校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长廊南端的“兰雪亭”,亭名源自李白的诗句“独立天地间,清风散兰雪”,蕴含兰之馨香,雪之纯洁,暗示做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亭前是赵良亭校长撰写的对联,上联为“杏坛聚英才谈经论纬知天下”,下联为“学府纳先贤通古博今识人文”,照应了“天下人文”的长廊主题。长廊里共有名人雕像66幅,分徐州名人、中国名人、世界名人三部分,每幅雕像都配有睿智隽永的双语名言,体现出学校“民族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
以民族文化浸润学生心灵,用民族艺术启迪学生心智,引领学生体验文化魅力,提升艺术素养,是十三中更是徐州教育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重点。坚定不移地走素质教育的长远之路,不但坚持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坚持关怀着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着扎实的人文基础,形成富有特色的、高品位的教育态势。
铜山区:阳光体育成为学生必备的“营养素”
●镜头三
铜山区:阳光体育成为学生必备的“营养素”
铜山区的165所中小学校,都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在运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长期坚持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开展“三操一舞”和“一校一品”活动。广播操成为一日大典。各校自创自编的40余种特色操异彩份呈,形成了铜山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集体舞舞姿优美动人,成为校园周边群众顿足观看的奇观。他们把晨锻、大课间、体育课、课外活动、课外竞赛等体育活动均纳入课程体系,排入课程表,建立有计划、有内容、有场地器材、有辅导教师、有检查评估、有奖惩的“七有”管理制度,将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实绩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计入教师工作量。不仅强化了学校领导的责任意识、教职工全员参与意识,尤其激发了体育教师工作热情和内在动力。去年7月他们刚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光荣称号,2012年10月27日,江苏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将在徐州铜山区召开。铜山区坚持“学生健康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明确提出了“体育不规范则学校不规范,体育不兴旺则学校不兴旺”的办学理念,响亮喊出了“学生的健康,我们的责任”的口号。成为全市体教结合的典范,近十年获得国家、省、市级冠亚军100余次,向国家、省、市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
学校体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备“营养素“,学生的身体是轻松学习、幸福生活的基本保证,阳光体育活动带来了学生快乐学习,课业负担减轻了,教育教学质量上去了。徐州坚持校园体育文化“一校一品“。既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也为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一校一品”有利于帮助师生开拓眼界、培养兴趣、掌握技能、健身怡情,有利于培养师生共同文化归属感。开展中小学“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徐州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强体教结合工作实施意见》,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开足开齐“两课两操”,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学校体育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28所学校获得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78所学校获得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全省高校新生身体素质检测中,我市生源男女生身体综合素质连续三年全省第一。目前我市结合体育艺术2+1项目基本实现了学校一校一品发展的全覆盖。全市中小学呈现出了“学校体育特色鲜明,学生热爱运动”的新景象。
沛县:生态课堂充满情趣
●镜头四
沛县:生态课堂充满情趣
这是一个有趣的场景:周五下午,沛县一所学校的学生们三五个一组,一把把小小的剪刀,一根根细细的银线,一块块五彩缤纷的布料,一团团色彩斑斓的丝线,他们尽情地发挥着想象,在“布老虎”的王国里展示他们的心灵手巧,收获着自己的快乐——创造的快乐。这是一堂民间玩具“布老虎”的教学课,孩子们触摸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树立了环保思想,张扬了生命意识。生态课堂充满了情趣,有生动的学习情境、活泼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师生交流、多样的互动方式。学生们不断地在做思维的体操,在新异的话题里驰骋思辨的语言。这里,心灵与心灵对话,激情与激情碰撞,智慧与智慧交锋,价值与价值共享。课堂生活充满着民主、平等、安全、愉悦,包容着生命中的暂时缺陷,也呼唤着潜能智慧的觉醒。师生心态自由开放,学生个性充分张扬,课堂成为激情飞扬的动感地带。让我们真正看到孙双金老师所说的“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生态课堂使教师转变了角色,变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学习成果的评判者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导者、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和学生的伙伴;学生敢于质疑,愿意交流,乐于表现,学习积极,个性张扬,充满活力。在和谐融洽的校园环境里,教师积极改革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加强信息的流通和交换,师生平等交流,各学科之间、人与人之间联系密切,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全力打造生态化课堂。
教育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的视角(生态原理和生态规律)去审视、筹划、实施和发展学校教育,培养具有生态意识、生态知识、生态智慧和生态道德的文明新人,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沛县以生态德育、生态课堂、生态研训、生态校园等生态教育中的中心问题为突破口,逐步打造生态教育体系,走出了一条区域教育生态建设的科学发展之路。
(未完,接下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