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兔去龙来精品集结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2011年,渐行渐远,这一年留下的是精彩还是遗憾,捡漏还是打眼都已成为回忆,因为2012年已不期然行至眼前。

在2011年的最后一天,藏宝擂台活动在户部山作然书屋如期举行,颇具辞旧迎新的意味。在本次活动上,藏友们不约而同带来了自己压箱底的心爱之物,无论是新玉,还是老玉,无论是青铜器,还是文玩杂项都不乏精品,其中数件藏品还将参加我市春节期间在徐州艺术馆举行的“龙年新春民间收藏品交流大会”。这些造型优雅、工艺超绝的藏品,让人对即将在徐州艺术馆上演的今春我市收藏品交流的开年大戏充满了期待。

五把玉壶:一片冰心

藏友张先生将自己多年收藏的五把玉壶一一摆放在鉴宝台上时,记者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王昌龄的一句诗——“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五把壶虽然大小、造型各不相同,但都闪现着温润的光泽,类冰似雪。

专家上手后,将藏友的五把壶按照大小排序,并告诉在场的藏友,这五把壶的玉质都为和田玉,五把壶集结成一个系列,展示了我国制玉的不同风格,极具收藏价值。但要按个体论,它们的收藏价值与大小恰成反比。

最受专家推崇的一件玉壶,在五把玉壶中最为小巧。这件和田籽料白玉壶高仅5厘米,可盈手一握。此壶玉质温润纯净,表面略挂洒金皮,其雕工细致入微,仅壶身便以浅浮雕雕琢繁复的莲叶纹、花草纹、蕉叶纹等三道纹饰,而壶盖上也雕有规矩的叶纹,展现出制玉者极为精湛的雕工,此壶目前的市场价至少在30万元以上。专家的这一看法得到了张先生的认可,他告诉记者,这件玉壶是一位苏州知名的工艺大师花9天时间精雕而成,虽仅重100克左右,却耗废了1斤半的和田籽料。由此可见,此壶将苏州玉雕的精工之风发挥到了极致。

另一件碧玉南瓜壶也极为精美,造型奇巧。壶腹除以数道弦纹装饰外,又以浮雕的手法以南瓜的叶蔓及花装饰壶把,使整个壶看起来充满了生机与情趣。专家表示,这件碧玉南瓜壶色泽青中带如墨般凝脂,玉质为上乘的和田碧玉,而从壶盖与壶身极为密合等细节处也可看出其做工之精细。据张先生介绍,他的这五件玉壶已确定入展“龙年新春民间收藏品交流大会”。

精美老玉:记录岁月痕迹

玉璧是藏宝擂台上时常出现的玉器品类,即便是来自于久远的战汉时期的玉璧也并不算什么稀奇物,但藏友带来的这块汉代蒲纹璧却着实让藏友们大开眼界,连鉴宝专家也连声称奇。

这件蒲纹璧质地为和田青玉,色泽青中带白,白中泛青,玉璧表面略有凹凸,雕琢有极为规矩的蒲纹,局部有灰白色沁斑,沁入骨里。将玉璧放入灯下,可见透润的玻璃光。除造型大气、沁色优美外,这件蒲纹玉璧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其尺寸极大,外径约33厘米,内径约7厘米,在汉代蒲纹璧中极为罕见。据专家介绍,汉代的蒲纹璧多作为礼器使用,直径大多在20厘米左右,所用玉质以青玉为主。由于汉代玉璧都是用原始工具制作而成,因此这一时期的玉璧表面都不甚平整。藏友带来的这件蒲纹璧具有典型的汉代玉璧的特征,而从其尺寸来看,应是当时规格极高的礼器,因此收藏价值极高。藏友在“龙年新春民间收藏品交流大会”上可一睹其芳容。

另一位藏友带来了一件大S龙玉佩饰,也是一件极具收藏价值的老玉件儿。这件大S龙玉佩饰玉质为和田白玉,呈龙形,长约11厘米,最宽处约4厘米,表面隐约可见朱砂沁。与常见的S龙玉佩饰不同的是,这件玉佩饰为单面工,一面满工雕有勾云纹,而从雕琢的孔缝处可以清楚地看到原始工具雕琢的痕迹。据专家介绍,以前不少藏友认为,以单面工雕琢的玉器大多是清代的镶嵌件儿,因为一面需镶嵌入衣服、箱柜之类的器物内,所以工匠在制作时仅在玉器的一面雕琢图案。而从考古发现中,一些专家认为,战汉时期的玉器也有采用单面工制作的形制。藏友带来的这件玉佩饰便从实物的角度佐证了这一观点。

一位老先生带来的一件明早期老提釉玉镯,玉质如油脂般温润,表面覆盖有乌墨油亮的乌鸦皮,周身雕琢具有象形意义的龙纹,为新疆和田籽料所制。据专家介绍,这件玉镯所采用的老提釉制作工艺在宋代就已出现,并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当时,宋代的制玉工匠为模仿红山文化玉器,使用水银等煮制,使玉器表面呈现出水银沁色。藏友的这件玉镯老提釉工艺虽不及宋代精致,但其玉质极佳,使其收藏价值大增。

青铜器:“锈”色可餐

徐州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因此青铜器是徐州收藏的大项,不少藏友过眼无数青铜珍品,囊中也珍藏有难得一见的青铜佳器,藏友带来的这件青铜爵杯便是其中一件。

这件青铜爵杯高约16厘米,杯体呈椭圆形,三足呈三棱形,略向外撇开,杯身两侧各有一个球形柱帽。杯身遍布红斑绿锈,锈色厚重,锈色下依稀可见装饰纹样,杯把处装饰有兽首纹。据专家介绍,爵杯是古代饮酒的实用器及礼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西周以后极为少见,至秦汉便基本绝迹。爵杯的基本形制为三足双柱有腹,是当时大将出征或班师回朝时,天子赐酒以示送行或迎接的酒具,因此在青铜器中具有很高的级别。藏友带来的这件青铜爵杯从器形与杯身遍布的红斑绿锈来看,应是商周中晚期的典型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另一件铜镜品相也极为不俗。此铜镜直径约19厘米,圆钮,柿蒂纹钮座,钮座内装饰有莲叶纹,座外方框四边各向外伸出一“T”形纹样,方框四角有“V”形纹饰,“L”形纹饰则与“T”形纹相对。镜面内共有八乳,宽缘,缘上饰勾云纹。此镜做工精良,光气一流,版模力度极佳,镜面犹可鉴人,最为特别的是,镜上八乳以纹饰装饰,显示出王莽一朝在铜镜制作上的崇古精工之风。

文玩杂项:雅趣横生

一位老者带来了两颗文玩核桃,质地坚硬,因久经摩挲表面呈现出漂亮的紫红色包浆,并雕琢有精美的龙纹。据专家介绍,文玩核桃起源于汉隋,盛行于明清。清朝乾隆皇帝不仅是鉴赏核桃的大家,据传还曾赋诗赞美核桃。到了清末,宫内玩赏核桃之风更甚。手中有一对好的核桃成了当时身份及品位的象征。而近几年来,文玩核桃也成为了收藏市场上的热门收藏品,其中的精品在拍卖市场上拍价动辄上万。藏友带来的这两颗文玩核桃,从包浆及雕工来看,应是民国时期的物件儿,虽年代不算久远,但雕琢精美,且把玩得当,是件颇具雅趣的收藏品。

另一件藏友带来了一件五子登科犀角雕。这件犀角雕利用犀角随形造势雕琢一大肚罗汉,四周被五个可爱的童子包围,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热闹场景。据专家介绍,目前市场上的犀角雕品最常见的为犀角杯,其次便是犀角雕件,判断此类犀角雕品是否为真品,主要看其颜色是否为琥珀色,嗅其是否有中药味,辨器身是否有甘蔗纹及鱼籽纹。藏友带来的这件犀角雕兼具上述特征,且雕琢细腻,寓意吉祥,是件不错的收藏佳品。

书画佳作:尽显大气之风

一位藏友带来了一件原徐州国画院人物画室主任曹乘龙所画水浒系列作品中的《宋江》图。图中宋江身穿红袍,手拿判官尺,似有所思。图左侧有画家为宋江所批注语:“貌不惊人刀笔吏,威震山河及时雨……”

据悉,在春节期间举行的“龙年新春民间收藏品交流大会”上,曹乘龙的百余幅作品将精彩亮相。这位藏友带来的《宋江》图,让在场的藏友提前领略到曹乘龙绘画的独特风格。据专家介绍,曹乘龙是徐州籍书画大家,早年曾受教于李可染、周思聪、姚有多、卢沉诸先生,其画风古朴典雅、笔墨淋漓酣畅,造型稚拙生动,既有鲜明的时代感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件《宋江》图体现出曹乘龙简约率性的笔墨语言,也展现了徐州绘画的大气之风,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书画精品。

本期鉴宝专家、行家

张继超

市收藏家协会会长

邱天基

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秘书长

李世德

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孟繁东

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