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造“水韵徐州”崭新名片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作霖 通讯员 顾宏威

5月23日上午,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徐州市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系统推进水治理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工作要求,为了更大力度改善我市的水环境,在全市全面实施生态河湖行动,系统推进水治理,近日,市政府出台《徐州市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继续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基础上,更加突出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着力提升河湖综合功能。

《徐州市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结合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实际,突出新老水问题解决的统筹性、水治理的系统性、徐州水系的独特性、水治理体系的创新性,推动河长制工作任务的落地见效。开展生态河湖行动,将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顺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统筹解决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全力推进生态河湖行动,将助推“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为推进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贡献更多生态质量。

实施八大任务

《徐州市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制定了“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建设、水工程管护、水制度创新”八个方面工作任务,91个工作项目。水安全保障。推进实施防洪排涝工程、水资源保障工程和饮用水安全工程等,列出工作项目28个。水资源保护。包括严格水功能区管控、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等,列出工作项目11个。水污染防治。包括加强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水上交通污染治理等,列出工作项目14个。水环境治理。治理河湖“三乱”、黑臭水体等,列出工作项目10个。水生态修复。实施水系联通、推进退圩还湖等,列出工作项目9个。水文化建设。包括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创建水美乡村等,列出工作项目4个。水工程管护。包括加强河湖水域岸线资源管控、建设智慧河湖管理系统等,列出工作项目11个。水制度创新。包括完善河湖长效管护机制、创新河湖综合管理模式、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等,列出工作项目4个。

实现八大目标

通过实施,到2020年将实现八大目标:全面清理河湖乱占乱建、乱垦乱种、乱排乱倒,全市水域面积率10.12%和城镇水域面积只升不降。全市流域性防洪工程不低于50年一遇标准,努力推进沂沭泗流域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区域性防洪排涝:重要骨干河道防洪标准20年一遇,排涝标准5年一遇;城市防洪排涝市区防洪标准100年一遇、县城区50年一遇,除涝标准10年一遇;灌溉保证率80%以上。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25%、20%,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重点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2%以上,国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达到79.2%以上;市区和县城区、镇区的建成区消除黑臭水体。市区、县城区的建成区基本完成雨污分流,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建制镇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运行达100%;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面建立“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城乡供水一体化体系和“水源达标、备用水源、深度处理、严密检测、预警应急”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区域供水进村入户、自来水深度处理、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供水水质监督监测基本覆盖。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8%,化肥施用量比2015年削减5%,农药施用量比2015年削减2%。全市主要河湖生态评价优良率达到70%;公众对生态河湖的认知和参与度达到90%以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