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为彻底走出煤尽城衰的困境,贾汪区立下“生态立区、绿色崛起”的宏愿。近年来,持续加快生态区创建步伐,突出以生态文化为先导,以生态规划为引领,以生态经济为主线,打造了山青湖翠、泉水潺潺,树木葱茏、绿荫遍野,城静村净、产业清洁的美丽泉城。走上了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
2012年,贾汪区一举摘得“中国休闲小城”、“全国休闲旅游示范区”荣誉桂冠。这两项殊荣,是对生态贾汪、美丽泉城的充分肯定和褒奖,殊为难得。
泼绿湖林
美透全城
生态环境,就是贾汪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贾汪大手笔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再造,决定从2011年到2015年重点实施生态环境优化计划,按照“修复、整治、保护、开发”的思路,不断完善生态系统建设,连年实施生态大项目,补齐生态短板,塑造了一个绿意恣肆、美不胜收的崭新泉城。
突出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多年来,贾汪针对沉稳区和塌陷区综合施策,实施复垦和土地整理项目60个,累计完成采煤塌陷地复垦置换耕地5.9万亩。其中,以“学西溪、赶溱湖,打造全国最美乡村生态湿地”为目标,高标准启动了2.4万亩潘安湖湿地修复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7.6亿元,成为全国采煤塌陷地治理的里程碑,是资源枯竭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的杰出典范。2013年11月,被评为第13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按照“宜农则农、宜水则水、宜游则游、宜生态则生态”的原则,潘安湖地区形成了总规划面积52.89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5.98平方公里、外围控制面积36.89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经济区发展蓝图。
目前,一期工程全面结束,投资14亿元,2012年9月20日盛装开园。开园总面积达1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9.21平方公里。共栽植大树乔木16万棵,花卉植被100万平方米,水生植物98万平方米,品种300余种,大小19个湿地岛屿。形成人聚九岛、水绕十湾,林在水边、水在林中的迷人景观,南北兼容,自然和谐,独具苏北田园风光韵味。
二期工程,今年上半年全面开工,面积3800亩,总投资8亿元,目前已形成苗木绿化基本框架。主要是对一期湿地公园的发展与深化,重点建设人文、文化产业体系,深化生活配套和生活体验设施。
“二次进军荒山”,是贾汪还绿于林的又一生态杰作。
2011年,于全市最高峰———大洞山林区打响荒山造林“第一战”。经过机械攻坚、集团会战,实施了“引水上山、开路进山”工程,完成投资5500万元,绿化荒山6400亩。
2012年,荒山绿化6000亩,总投资5600万元,绿化范围以大洞山风景区为中心,向东西两侧的督公湖、桃花源延伸,共37个山头。同时,还启动实施茱萸寺景区西部山体的绿化提升工程,绿化总面积370余亩。依据植物多样性、适地适树等原则,结合佛教寺庙园林文化,打造出风景优美、生态平衡的文化旅游景区。
2013年,又一鼓作气,完成了京沪高铁沿线绿化任务,擦亮了江苏京沪高铁“第一窗”。总长18.6公里,涉及江庄、青山泉镇,廊道及沿线荒山绿化合计7650亩,总投资8630万元。4月30日已顺利完成主体绿化。
区农委林业科科长王春玲介绍说,截至今年,贾汪已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绿化荒山2万余亩,将交通要道两侧、重要景区范围内的荒山,分别打造成生态景观提升区、绿色廊道和经济林果区,全区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根本性变化。
与此同时,贾汪还实施了“三大工程”,完善全区绿化主框架。
一是“三河绿化”。组织实施不牢河沿河绿化和朝阳渠景观绿化。二是“六路”绿化。实施鸿福路高标准景观绿化和206国道北段绿化提升工程,启动实施快速通道北延绿化,巩固贾青路、贾耿路、贾汴路绿色通道建设成果,目前已完成道路绿化100公里,补植完善50公里。三是“四旁”绿化。重点在京沪高铁沿线1000米范围内,实施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快形成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交错纵横的绿化景观。目前,新建完善农田林网达3万亩。同时,稳步推进绿化示范镇村建设工程,一村一规划、一村一图纸。
据统计,近5年来,贾汪区已累计新增造林面积10万余亩,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逾1.5个百分点,比5年前翻了一番;城市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提高到33.4%、10.2%。
生态立区
环保先行
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主题。
“我们绝不以环保代价换取GDP快速增长。”为此,贾汪区委、区政府确立了“山水生态城、休闲度假区、徐州后花园、城市副中心”的城市发展定位,立志将贾汪建成宜居宜游宜业的品质之城,坚定不移地走上了生态发展之路。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贾汪区生态区建设规划》等多个生态建设专项规划或方案,全面勾勒了城市改造、园林绿化、道路建设、河道整治、产业发展的蓝图美卷。
推动集约发展,实现低碳增长;淘汰落后产能,提升环境容量。一切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与统领。
区环保局副局长吴继平告诉记者,近年来,贾汪坚持以“存量”盘活换取“增量”发展,全面淘汰“五小”落后产能,努力实施“上大压小”。在煤矿全部关闭的逆境下,依然对全区49条中小型水泥生产线全部实施拆除,对84家小炼焦、小钢铁等企业依法关闭或取缔。在今年的项目审批中,又否定了30多个高污染、能耗大、投入产出比不佳的项目。同时,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对全区17家重点耗能企业实施用能监控,淘汰落后工艺和生产线,上马脱硫、脱硝等减排设施,切实压降能耗,提升产能。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十二五”期间分别下降了15174吨、6333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数年达到92%。
今年8月30日,《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出炉,大洞山森林自然保护区、潘安湖重要湿地、贾汪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被列入生态红线区域予以保护。
据悉,大洞山森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39.41平方公里,潘安湖重要湿地保护面积为9.6平方公里,加上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贾汪的重要生态区域、国土保护面积已经占到总面积的50%。2012年,大洞山自然保护区还被列为省地质森林公园,下一步还将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
目前,贾汪已高标准建设了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实施了自来水村村通饮用水安全工程,铺设供水主(次)管线106公里,更新支管网32公里;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搬迁、取缔、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及上游污染企业、砂石码头等环境污染隐患50个,竖立标志牌30块。
城乡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能力2万吨;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6个,累计日处理能力3.7万吨;在建污水处理厂3个,累计日处理能力4.5万吨,其中江庄镇、青山泉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
吴继平告诉记者:“2013年,是贾汪污水处理能力上马最多的一年,全区已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贾汪今年还对城区燃煤锅炉进行改造拆除,现已拆除52个。到2014年11月底前,将全面完成城区禁止燃煤工作,确保城区煤烟型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为确保环保工作细致到位,我们还聘请了一批环保督察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络,实现了没有死角、最大化覆盖的区、镇、村三级环保网络监察体系。”吴继平对此胸有成竹。
水清园幽
处处入景
有水、有园、有林,就有最美的生态。
近年来,依水起园、以园聚林,凭林生绿,贾汪形成了水园清幽、入眼即景的园林景观,为生态建设增添了生动绚丽的色彩。
据介绍,贾汪累计投入资金2555.7万元,实施“水更清”工程,共清淤整治河道42条。围绕“山抱城、水绕城;山中有城,城中有水”的战略,实施了“九路水进山,五路水入城”的调水工程,以及“十纵五横一环”的水网工程,疏通“断头河”、死水河,开挖锦凤溪、凤鸣溥、凤凰泉,打通城市水循环,消除黑臭河道,挖掘丰富的泉水资源,极大地改变了城市水环境,形成了“通、动、清、灵、美、安”的水生态景观。
区园林局副局长李更侠告诉记者,今年是园林绿化工程投入最大、新增面积最多的一年,新增160万平方米,投资高达4亿多元。主要包括“两园、两湖、两河、两条生态廊道和14条城区道路”,即人民公园、凤凰泉湿地公园,凤鸣溥、督公湖提升工程,玉龙湾北延、锦凤溪水域景观工程,206国道生态廊道、城北防护林带等。
目前,凤鸣溥景区已经竣工,占地60万平方米,成为贾汪新城东部的一颗珍珠。与之相连的锦凤溪工程,投资8000万元,新增绿地30万平方米,打破原先传统的简单植树模式,拉缓坡堤,拓宽河道,种植了大量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河中建有岛屿、木栈道,绿化带宽达40米至50米,成为一条曲水蜿蜒的碧水廊道。据悉,这个还将继续完善、精雕细刻的庞大水系工程,将做成百年生态景观,与玉龙湾景观带形成“十字型”交叉,使贾汪城区中部从东到西,常年碧水畅流,清波荡漾,令城市更加灵动妩媚。
人民公园改扩建、凤凰泉湿地公园也同时完成,10月开园纳客,彻底让老旧的北城脱胎换骨,光彩照人。人民公园改建后占地250亩,增加了廊、亭、道路、桥亮化和大量苗木栽植,新命名为东方鲁尔广场。这两个景观,共投资5100万元。特别是凤凰泉湿地公园,原为低洼的臭塘,垃圾遍地,而今成为水清岸绿、景色怡人的新景观。
“明年,贾汪还将投资5亿元做绿化。”李更侠说。一是徐贾快速通道北延绿化,长8公里,面积68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二是督公湖二期景观提升工程,面积50万平方米,投资1亿元;三是焦庄山体公园,占地1500多亩,投资2.4亿元,到2015年全面竣工;四是五号井公园开挖湖面,整理地形,面积17万平方米,投资3400万元。同时,凤凰泉湿地公园二期开工,面积16万平方米,投资3600万元。
凤鸣漙风景区是贾汪新城的一颗明珠
生态改善引白鹭来贾栖息
后记
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藏风聚气,环境绝佳。贾汪呈“一水横陈,连岗三面”的山环水抱之势。
凭借独特的自然资源,贾汪持续数年进行生态创建,在铁腕抑制高耗能污染产业的同时,延山引水、植绿山林,疏通水脉,透绿现蓝,终成“城市山林”之意蕴,打造了“山水贾汪,美丽泉城”的鲜明城市品牌,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城乡生态自然美景,成为温馨宜居的苏北明珠小城。更为重要的是,在全区强化了生态文明的深刻理念,为长远未来构建起生态发展的良性格局。
作为一座百年矿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贾汪变包袱为财富,化腐朽为神奇,挖掘出自身独特的资源与禀赋,在重塑城市形象、寻找崛起之路上,做出了最精彩的案例,绘出了最斑斓的画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