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运河畔的滞洪区

2022年01月06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赵凯

中运河以西,有一片平原被称为黄墩湖滞洪区,是徐州和宿迁两市以牺牲局部、顾全大局的精神,将骆马湖上游洪水滞蓄在邳州、睢宁、宿豫三县(市)区交界地带,以减轻骆马湖下游防洪和新沂河行洪压力而形成的非常滞洪区。

滞洪区形成

黄墩湖原与骆马湖连成一片,属沂沭河冲积平原。《汉书·地理志》说:“沂水出盖(古地名)南至下邳入泗。沭水出东莞南至下邳入泗。”下邳在今睢宁古邳镇境内,而古邳则处于黄墩湖内。南北朝时,宋御史中丞何承天认为,“泰山以南南至下邳,左沭右沂,田良野沃”。当时,沂、沭河及承纳邳苍地区来水的武原和武河在这片平原与泗河纵横交织,形成了平畴沃野。

宋金之际,黄河夺泗以后,洪水不断侵扰平原而形成低洼之地。元大德六年(1302),沂、武二河合流在平原漫溢。明隆庆四年(1570),黄河在北岸下邳至直河口一带平原决口。万历二十年(1592),沂、沭并涨,邳宿黄墩、骆马一带悉沉釜底。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开挖从微山湖韩庄湖口经台儿庄、邳州到直河口入黄河(泗河)的泇运河,将这片平原洼地东西隔开。斯时,沂蒙山地南流入黄河的沂、武诸河皆被截入泇运河,沭河已向东改道。泇运河以东平原洼地逐渐成湖(骆马湖);以西平原洼地内除了座落于黄河北岸的邳州城外,尽为民田。每逢夏秋洪涝,平原洼地因排水工程标准极其低下,排水甚微,积涝成灾。因此,骆马湖以西的这片平原洼地又被称为黄墩湖。

1949年冬,导沂整沭,规划骆马湖和黄墩湖为临时滞洪区。1952年,骆马湖皂河控制工程形成后,确定骆马湖一湖拦洪,黄墩湖作为非常滞洪区,当骆马湖超过设计防洪水位22.5米时,开放黄墩湖滞洪。

1957年,沂沭泗流域大水,黄墩湖滞洪水位达23.15米。同年,淮河水利委员会在《沂沭泗流域规划》中,确定骆马湖和黄墩湖常年蓄水。1958年,江苏省提出“骆马湖一湖蓄水,腾出黄墩湖种植农作物”,并经水利部批复同意。1971年,淮河水利委员会在《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规划》中,确定骆马湖百年一遇防洪水位25.0米,黄墩湖不再作为滞洪区。1974年,沂、沭河大水,骆马湖最高水位25.47米,黄墩湖虽未滞洪,但新沂河防洪严峻。1985年,淮河水利委员会在修订流域规划时鉴于“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工程实施尚需一个过程”,因此,又将黄墩湖作为非常滞洪区。

滞洪区建设

黄墩湖滞洪区,地跨徐州、宿迁两市,东与中运河相邻,北以房亭河为界,西至邳睢公路,南至黄河故道北堤,面积384.58平方公里(含骆马湖一、二线之间面积)。2000年以前统计,邳州市面积174.7平方公里,13.4万亩耕地,10.8146万人;睢宁县面积97.7平方公里,9.7万亩耕地,5.2万人。

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兴办防洪除涝工程外,20世纪60年代初,根据水情和黄墩湖实际运用需要,确定在黄墩湖滞洪区修筑庄台御洪。由于规划将最高滞洪水位抬高至26.0米,已筑庄台不能满足安全避洪要求。1985年7月,江苏省骆马湖联合防汛会议提出,尽快进行滞洪设施规划建设工作。1986年起,省、市、县三级共同筹资进行试点,在滞洪区的纵深地带,结合农村翻建住房,在原有庄台基础上,由群众自办为主,国家适当补助,修建避洪楼。通过试点,淮河水利委员会和省列专项经费,市、县适当配套,分年兴办。至2000年,共兴建农户避洪楼1784幢,其中邳州市1236幢、睢宁县548幢。同时,滞洪区内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相应兴建了一批二层以上楼房,为避洪减灾创造了条件。

同时,利用省拨防汛岁修经费,修建低标准砂石道路。1986年起,撤退道路修筑以国家投资为主。1998年,为加强滞洪区撤退道路建设和管理,徐州市政府确定,县与乡、乡与乡之间的道路,由交通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乡与村及村与村之间的道路由水利部门负责建设,由乡镇管理。截至2010年,修筑干支道路包括混凝土路面29条、沥青路面1条、砂石路面1条,总长222.2公里。

滞洪控制

当骆马湖水位超过24.5米并预报上游来量大、湖水位继续上涨时,退守宿迁大控制。同时,由江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发布命令,做好黄墩湖滞洪准备。当骆马湖水位达到25.5米时,且上游来量大,预报最高湖水位将超过26米时,启用黄墩湖滞洪。

1998年,在民便河口兴建12孔滞洪闸(即进洪闸),设计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遇特大洪水,在滞洪闸不能满足进洪要求时,再启用爆破井。滞洪闸的建成,为有效控制滞洪量,避免炸堤滞洪造成的突发性灾害以及抢险救灾和及时退水、恢复生产创造了条件。

在徐洪河穿越黄河故道处兴建黄河北闸,黄墩湖滞洪时闸门全部关闭,以防止洪水南窜,保证下游安全。在正常时期,开启闸门,发挥引水、排涝和通航等综合效益。

在邳睢公路东侧修建滞洪区西侧控制线,北起邳(州)睢(宁)公路桥南至古邳引河东堤。为解决民便河排水与挡洪矛盾,在邳睢公路民便河桥东侧,按照20年一遇排水兴建挡洪涵洞。

滞洪运用

为减少滞洪损失,确保人民生命安全,1974年起,江苏省成立骆马湖联合防汛指挥部。2000年7月,徐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徐州市黄墩湖滞洪区运用预案》。市、县两级成立黄墩湖滞洪指挥部,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直接领导指挥滞洪区内各乡镇组织人员撤退及转移安置。指挥部下设通讯、运输、工程等专业组,分别由市、县电信、交通、水利等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滞洪及抢险所需物资由省、市防汛指挥部应急调度,群众生活安排及必需品由供销、粮食、民政部门负责调度,卫生防疫由卫生部门负责。

按照国家防总要求,从滞洪准备命令发布到滞洪,必须在18小时内完成。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关闭黄河北闸,毛窝地涵、刘集地涵、房顶闸、民便河挡洪涵洞;邳州和睢宁组织检查滞洪区西侧封闭堤、房亭河南堤和古邳镇保护圩堤。在同一时间内,按《人员转移安置预案》利用撤退道路,按规定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洪楼专供物资堆放和巡查留守人员临时避洪。转移到滞洪区外的群众,实行村对村、户对户,对口安置。滞洪完成后,要及时关闭滞洪闸,封堵进洪口门,通过徐洪河黄河北闸、邳洪河闸及皂河抽水站全力排除滞洪区内积水,以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