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把森林带进城让森林围着城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郑薇 通讯员 王春生 李雨衡

贾汪是一个百年矿区、典型山区,采煤塌陷地面积占全市三分之一,荒山面积居全市第二,生态环境欠账多,城乡绿化难度大。为改变旧貌,转型崛起,近两年来,该区紧紧围绕打造“山水生态城、休闲度假区、徐州后花园、城市副中心”的目标,坚定信念,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创森攻坚战,使贾汪一举走出“灰色印象”,尽情挥洒“绿色旋律”,也为全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襄助一臂之力。

截至2011年,全区森林面积达2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4.72%。

山湖秀美

城乡披绿

二次进军荒山、潘安湖湿地公园、城乡绿化、环城林带绿化,这四大重点工程,使贾汪生态环境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彻底扭转了人们对贾汪的“灰色”印象。

贾汪境内多荒山,大小山头283座,部分山头海拔逾200米,岩石裸露达70%以上,荒山造林的环境最差、基础最薄弱。但该区毅然挑战自然,选择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作为主阵地,全面启动二次进军荒山工程。

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亿余元,攻克立地条件差、百年大旱、无路无水无电等诸多难题,探索出爆破碎石、筑鱼鳞坑、客土回填、引水上山等一整套切实有效的荒山造林办法;共栽植各类苗木270万棵,成活率90%以上,绿化荒山1.34万亩。其中,今年5月对茱萸寺周边山体进行提升绿化,投资2000万元,绿化总面积370余亩,在全省首创悬索运输苗木及客土物资,造林难度极大。

徐州市“二次进军荒山”督查组初验后,称“贾汪在全市最难的造林条件下,创造了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质量。”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验收组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石山造林的精神令人钦佩,生态修复的效果令人振奋!”

潘安湖湿地公园,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它曾是全市面积最大、沉降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地。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贾汪欲化腐朽为神奇,全力实施“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区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建设。目前已栽植乔木16万株、灌木地被80万平方米、水生植物98万平方米,客服中心、会议中心、农家乐等功能性设施即将竣工,今年“十一”开园在即。届时,潘安湖湿地公园,将成为徐州地区最大的生态休闲公园、中国最美的乡村湿地,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采煤塌陷地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示范工程。

立足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贾汪坚持城乡森林一体化,大力抓城市增绿补绿、“三沿”绿化、厂区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在城区,处处匠心独运,谱写“绿色”音符,拆违建绿、破墙透绿、见缝插绿,先后投入资金1.6亿元,新建街头游园10处,建成夏桥公园、玉龙湾公园、市民广场等一批精品园林工程;在厂区,精心抓好青山泉、江庄两个工业集聚区的绿化,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绿化面积达5万平方米;在镇村,把创森工作融入美好城乡建设,新增村庄绿地林地2万余亩,创建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35个、合格村80余个。每村平均栽植国槐、栾树、垂柳、香樟、广玉兰、红叶石楠等乔灌木,投资约8万余元。初步形成村周林带环绕、街口景观优美、街道绿树成荫、广场休闲宜人的村镇绿地系统;在“三沿”地带,全力抓好绿色通道建设,投入资金1.1亿余元,高标准完成徐贾快速通道绿化工程,成为融入市区的绿色景观大道。积极实施沿河美化工程,延绵数十里的沿河景观带相继建成。公园、果园、田园三园共建,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和农田防护林网网网相连,遍布城乡。

据统计,两年来贾汪共绿化造林3.2万亩,森林覆盖率比2007年翻一番,增幅居全省县级第5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6%,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2011年,荣获“省绿化造林先进县”、“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县”称号,并通过国家林业局“国家绿化模范区”评审公示。

绘好蓝图

唱好合声

在贾汪,“创森”被列为“三重一大”重点工程,专门成立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全力保障推进。全区以“城市、森林、民生”为主题,围绕建设绿色生态贾汪,深入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战略。该区多次邀请南林大等高校林业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编制创森规划,确定了以“一山一湖一带三网”为框架,构建30万亩城郊森林生态屏障的绿色构想,以充分彰显贾汪山水相依、山青水绿的生态特色。

“创森”中,贾汪发出“绿化荒山,全民行动”的号召,积极开展捐资造林公益活动,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社会共建的工作机制。区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了荒山认养认建办法,引导企业共建、捐建、认养,汇集众多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超过93%,先后建成青年林、巾帼林、新婚林等特色纪念林,营造出全社会“建绿、护绿、爱绿、兴绿”的浓厚氛围。

目前,贾汪已形成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三头并举”,生态林、产业林、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的良好格局。

不久的将来,贾汪每500米服务半径就会有一处5000平方米“绿肺”,覆盖贾汪城区的道路将全部实现林荫化,成为无数条“绿色飘带”,并经纬交织,形成密密的“绿之网”,将山环水绕的贾汪紧紧相拥在怀。

创建“森林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绿色,在贾汪还将持续生长、无限延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