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沛县:经济百强更是绿色百强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王枚 单亮 通讯员 张庆来

2011,沛县用三个“百强”交出骄人答卷。

在全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中国产业百强中双双进位后,2011年12月30日,沛县又被中国城市投资发展协会、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研究会等6家单位联合授予“2011中国绿色环保百强县”称号。

环保百强,让绿色成为经济的底色,也让沛县又好又快的发展更加令人信服。

蓝天碧水

发展更有说服力

由昔日煤城变为现代生态园林城市,沛县的华丽转身,有碧水蓝天为证。

来自沛县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该县去年全年城区“蓝天”为355天。“龙城水乡”,沛县的水是碧水。县内8条河流10个断面及镇以上河流31个水质断面,水质均达到相应功能要求;沛沿河李集桥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

2011年,沛县在苏北以县为单位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环保分数”为沛县小康达标添彩。该县列入全省“小康社会”环境质量考核五项指标,全部达标。

去年,沛县的环保部门取缔35家塑料颗粒和30家小玻璃拉丝加工点,依法拆除违法生产设备;先后督办13家企业存在的环境突出问题,逐个检查涉重金属污染企业。

沛沿河治理

担好“南水北调”责任

沛县沛沿河李集桥国控断面,在江苏水利系统赫赫有名。这是国家治淮委考核江苏的两个国控断面之一,事关“南水北调”东线的“清水走廊”建设。

2005年11月,一份省环保厅的报告震动沛县。10年间,沛沿河周边21个排污口每天将2万多吨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直排河中,致使沛沿河大部分水质为ⅴ类。

为让沛县“母亲河”重焕光彩,沛县县委书记冯兴振亲任“河长”,成立“沛沿河水环境综治指挥部”,打响沛沿河治理战役。

2005年初,沛县投资近7000万元兴建了日处理污水2.5万吨的沛城污水处理厂;投资6000万元实施了城区截污管网工程,并于当年年底提前完工投入运营,彻底杜绝了城区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沛沿河,消除了沛沿河最大的污染源。

2009年,沛县对两岸6家化工企业和60多家排放企业实施搬迁、停产整治和关闭措施。其余沿河企业,则对其所有排污口进行永久性封堵。同时,利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农药化肥在沛沿河周边2000米范围内的菜地、草坪里消失。为彻底消除污染源,沛县全面清理整顿了沙石码头。7年多来,对沛沿河进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沛县投入近5亿元。

2011年,国家淮委取样监测24次,国家自动站监测52周数据,市县同步对比监测24次,省环境监测中心取样监测4次,李集桥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全部为100%。

“龙城水乡”

打造环保新名片

2月9日,徜徉于焕然一新的沛沿河,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贯穿东西的花园长廊:河床宽阔,水面清澈,两岸绿意盎然,许多居民在滨河公园里或观景、或读书、或晨练,其乐融融。

沛县对沛沿河大规模实施污水截流、生态修复、河岸整治、沿河林带建设等全方位的综合整治。滨河公园一期、二期、汉之源景区等相继建成,共栽植各类乔木135万株、灌木285万株。与此同时,沛沿河南岸新修的宽广大道成为进入微山湖旅游的便捷通道,对沛县开发微山湖旅游资源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环境保护效果彰显,“龙城”亦要做“水乡”。沛县东部的微山湖自然资源丰富,百里湖岸线湿地风光旖旎。西部的大沙河一弯碧水如画,两岸林带如廊,万亩花果飘香,是沛县林木瓜果的主要产地。

目前,作为沛县“三重一大”项目的沛沿河城区段、徐沛河“两河整治”工程、“引湖入城”工程、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等如火如荼展开,为争创国家生态县奠定坚实基础。“滨湖城市建设”、“文化旅游突破”开始成为沛县发展战略中的关键词,“龙城水乡”正在成为沛县新的城市名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