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黛玉,你是个假清高的大俗人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周淑娟

黛玉之雅,尽人皆知。黛玉之俗,谁人知道?

黛玉是什么人?孤标傲世,目下无尘,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可是,这样的黛玉却自称“俗香”,还有人竟然说她是“俗人”,且是“大俗人”。

蓝田日暖玉生烟。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香好,爱才好。是那样的岁月静好,是那样的情深意浓。

“玉生香”时,是在元宵佳节元妃省亲后。那天,宝玉步入潇湘馆,揭起“绣线软帘”,唤醒午休的黛玉,闻到一股“醉魂酥骨”的幽香。此时,宝玉悔不该追问黛玉之奇香,引得黛玉恶向胆边生,因为她有“情景记忆”“气味记忆”。

第八回,宝玉曾惊讶于宝钗的一股冷香。在此之前,宝钗和周瑞家的一问一答,说明了冷香丸的药方和来历。这“冷香丸”由宝钗的哥哥薛蟠负责炮制,历时良久,原料复杂,所以才有黛玉这次的冷言冷语:“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

宝钗有冷香,宝玉就得有暖香吗?黛玉的香在宝玉眼里是奇香,黛玉却自嘲为俗香。“冷香丸”虽由纯天然材料做成,在黛玉眼里却并不是高雅的东西,是俗香。关于俗香,黛玉明着说自己,其实说的是宝钗。如果你体会不到黛玉的用意和语境,你可以参照黛玉的惯用句式和思维模式。

“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黛玉骂过宝玉“蠢才,蠢才”后,便对宝玉说了这么两句话。

此言一出,你就知道黛玉心里高悬着明镜,一下子戳穿了“金玉良缘”人工炮制的假象。黛玉才华横溢,妙语如珠,说过无数话,写过很多诗,首推这句话高明。

有人撒泼,有人撒娇。黛玉在撒娇时就能一语道破“天机”。“人家”,自然指宝钗。第一句,黛玉意指宝钗主动来配宝玉;第二句,反过来了,黛玉挖苦宝玉为何不主动去配合宝钗。

说曹操,曹操到。两个人正打情骂俏,宝钗偏偏来了。可惜了,宝黛“二玉”的恋爱生生被打断。你看,刚才他俩是多么甜蜜啊,哪怕含着酸、带着刺:黛玉骂过宝玉“放屁”后意犹未尽,接着骂他“蠢才”,宝玉随口就能编出“耗子精”的“故典”,为林老爷家的小姐取名“香玉”。

后来,贾府来了好多美丽的女孩子,就连冬天都跟着温暖热闹起来。终于盼到下雪,宝玉赏红梅,湘云吃鹿肉。

黛玉身体弱,不吃也就罢了,偏偏话多,笑着说什么:“哪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亭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亭一大哭!”湘云当即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割腥啖膻”的脂粉香娃,正是“锦心绣口”的魏晋名士。这样的自夸还不够,湘云又送给黛玉两个标签:假清高,最可厌。

冬天,喝酒吃肉的史湘云惊动了林姑娘和李婶娘,夏天则是“醉眠芍药茵”,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枕着芍药花枕睡着了,嘴里忙着作睡语、说酒令、背文章。湘云确实做到了“真名士”,“自风流”。

在芦雪亭,黛玉被湘云嘲笑。在栊翠庵,妙玉也嘲弄了黛玉一番,同样不是热讽,而是冷嘲。黛玉被妙玉嘲弄为“大俗人”,还在湘云说她“最可厌”之前。

应该是金秋时节,贾母带着刘姥姥到栊翠庵吃茶,妙玉拉着黛玉宝钗来吃梯己茶,宝玉悄悄跟了来。妙玉执壶,宝玉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她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妙玉和宝玉如此撇清,颇有点“此地无银”的意味。偏偏黛玉多嘴,问妙玉:“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和湘云一样,妙玉冷笑起来:“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

湘云说过黛玉“最可厌”,李纨也公开声称讨厌妙玉的为人。妙玉发难,黛玉什么反应?“黛玉知她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对了,宝玉呢?是继续陪着妙玉喝茶还是跟着黛玉走了?

我赶紧翻书,唯恐自己出现纰漏。果真,黛玉和宝钗结伴出去后,宝玉和妙玉单独相处,还有一大段对话,关于刘姥姥用过的腌臜杯子该咋办、众人踩过的腌臜之地该咋洗。

宝玉和妙玉说的是家常话、大俗话,却传递着某种微妙的情愫,是欣赏又不止于欣赏,是爱慕又不至于爱慕。你一句,我一句,好不热闹。

湘云嘲弄过黛玉,后续是什么?黛玉也无反驳也不恼,跟着大家即景联诗去了。你一句,我一句,好不热闹。

黛玉的小心眼向着宝玉而去,那是爱的试探和表达。黛玉的大气象被很多读者忽略、抹杀,源于功利性阅读和选择性评判。

(原文载于《红楼梦学刊》订阅号,本文有删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