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德艺响两岸遗作展风范——马世晓书法艺术纪念展在台北举办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应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邀请,马世晓书法艺术纪念展于11月1日至6日在中国台北举办。受徐州市委、市政府的委托,记者一行专程赴台,带去家乡父老的敬贺。

此展是马先生生前所定,展出的42件作品也是马先生晚年的潜心之作。为向一生致力于草书艺术并取得卓越成就的马先生致敬,11月2日,台北主办方特别举行了热情而隆重的开展仪式和学术座谈会。应邀出席开幕式和座谈会的有台湾社会名流黄光男、郁慕明、申学庸、王福林、何国庆等,以及两岸知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傅申、杜忠诰、张炳煌、李廷华、胡传海、姜寿田、蔡树农、方爱龙、蔡明赞、黄一鸣、黄智阳、吴国豪等。焦仁和先生亲临观展并转达了马英九先生的祝贺,郝伯村、吴伯雄、宋楚瑜、林澄枝、申学庸、焦仁和、杨渡、黄湘詅及台北市市长郝龙斌等赠送了花篮。

关注书画徐州建设

创作力作捐献家乡

马世晓先生是当代草书大家,长期任教于浙江农业大学(后回归浙江大学),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徐州艺术馆名誉馆长等职。2013年1月29日凌晨5时43分,马先生在杭州不幸逝世,终年八十岁。

他用一生与书法时代潮流保持适当距离、守护书法的某些永恒的价值、守望和关心书法基本走向。讲学之间,开创了非专业艺术院校书法教育之先路。他深入思考、研究书法艺术,特别对张芝、二王、怀素等有深入研究,对《冠军帖》的研究堪称独步。在书学理论上,他对孙过庭、张怀瓘、刘熙载等人的著述耳熟能详,精研有得。他把自己的书法创作和研究之路概括为“沉潜”二字。“沉下去”,让他的作品更耐人品读,其代表作品捐赠给多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此次展品中的新作也将在展览后捐赠。

马世晓先生童年即随父迁居徐州,视徐州为自己的家乡。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马先生从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回到徐州后即告失业。为此,马先生在中学临时带过美术课,在故黄河岸边卖过字画,在煤球厂砸过煤球,还在“文革”中受到过冲击,饱尝了人情冷暖、酸甜苦辣。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先生却心胸豁达,笔耕不辍,终成一代书法大家。他曾深情地说,在徐州的经历是他一生中最艰难也是最值得感念的记忆,是他从事书法创作的动力和源泉。他表示,要用自己饱蘸深情的笔墨,创作出无愧于家乡父老的作品,回报给家乡徐州。

阔别徐州多年,马先生始终关心着徐州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更加关注“书画徐州”建设,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为徐州艺术馆创作并捐献的一批书法力作,清雅飘逸、气象万千,体现了马先生热爱家乡的桑梓情怀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受到徐州人民的敬仰。

生前爱重之作

轰动海峡两岸

马世晓先生是当代具有鲜明个性的草书大家,其书法集秀美与壮美于一身。他的书风兼采南北两地的气息,往往在大开大阖的气魄中见极精微的细节;他险绝的章法与对巨大尺幅的驾驭能力,常令观者震撼不已。同时,马世晓的书法作品充分关注书法艺术的时代环境,不墨守成规,因而独出蹊径。他对“形式构成”的因素充分运用,又十分注意笔墨章法与文字内容的情绪融合;他不回避当代书法艺术展示中的“视觉刺激”,但总是在视觉媒介中体现有丰富美感内涵的精神愉悦。

据马先生的学生傅振宇介绍,本次展出中有近30件作品完成于先生逝世前两三年里,在技法气韵方面之浑融,于心绪节奏方面之恬淡,较之以前作品,又有可喜变化。先生生前对自己这批作品亦甚爱重。这些新近之作,多数未曾公开展示,首次渡海在台展览,既实现了先生遗愿,也饱含着马夫人亚桢女士在极度痛苦里为实现先生遗愿付出的艰辛努力。

在展览的6天时间里,观者如云,慕者众多。73岁的何先生虽因中风腿脚不太灵便,但和很多粉丝一样,每天开馆即到关馆离开。在随身所带的笔记本上,他按照马先生的草书结体和运笔方法,描摹了整整一大本。何先生说:“在台湾,像我这样追随马先生草书的爱好者有一大批。”

马夫人真情说书展

两岸同评书坛绝唱

在展览开幕式上,马世晓夫人马亚桢的讲话感人至深。她说,想来想去,最想表达的就是“感谢”之情。首先感谢何国庆先生,早在一年半以前便决定以“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作主办单位,给马世晓先生在台湾办展。虽然何先生与马先生未曾谋面,但在马先生病逝后,依然一如既往地推进展览如期进行;感谢亲临现场的两岸各界嘉宾、朋友,他们的热情道贺,不仅是对马世晓先生的褒扬和捧场,更是对两岸书法交流的支持和激励,为马世晓书法艺术在台湾继续交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感谢马世晓先生的母校浙江大学和家乡徐州,对此次展览如此看重。浙江大学为这次展览专门出版了精装本《马世晓书法精品选集》,并对展览全程录像作为马先生生平资料之一收入归档;家乡徐州不仅专门派人赴台道贺,徐州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还在展前发来了贺电……

对马世晓书法的好评更是如潮,几天时间,两岸就有几十家报刊发布消息和书评,其中美术报评价说,马世晓书法具有超越时空又能掌握时空的特点,除了大家无所不讲的“龙势”、自在妩媚的章法书写特点,在笔法、字法、墨法方面的建树同步进行,笔法的腾挪驿动、横空出世,字法的字字有来历、字字无范式,墨法的深浅浓淡、枯润干湿组合,一起构成了马氏大草的强烈风采,既与古人迥异,更和时风拉开距离,是超越时空创制了个性化色彩无所依傍的一代草书风格,显示了一个伟大的、真正的书法艺术家的非凡创造力,是他这个年龄段的老一辈书家的最后绝唱。如果结合马世晓的人品一起评价,他堪称当今书坛艺术水准与人格精神高度统一和谐的杰出书家,这正是今天整个书坛对他表示敬意的原因之一。

马世晓的书法作品,让人们读出了书法无声的旋律。其实,无声的旋律是马世晓书法能够让人察觉到的东西,他许多出色的作品兼融了舞姿拳势和奔跑的力量,他用他的书法天赋,为大草书法的发展提供了值得永久借鉴的成功经验。直到他去世不久,他的草书艺术仍然处在“能变就好”的状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