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2徐州文化建设回眸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2012徐州文化

历史决定城市的命运与走向,文化决定城市的品格与精神。为彰显徐州城市的“精气神”,今年我市大力打造“舞动汉风”、“书画徐州”、“武术文化名城”、“彭祖饮食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品牌。这些凝聚着特有城市气息的文化品牌,不仅让徐州人引以为豪,也使外地人对徐州刮目相看。

又至岁末,回望一年来路,我们无法不感叹——2012年,于徐州上演的这场文化“盛宴”是何等精彩:无论是文化建筑的拔地而起、精彩亮相,还是艺术演出的华美瑰丽、余音绕梁;无论是民间工艺的备受推崇、屡获大奖,还是群艺活动的遍地开花、风起云涌,都分明地传递出一个声音——文化就在你我身边。

2012年岁末,让我们回顾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些精彩的文化事件,感受一下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润物无声的变化。

文/本报记者 刘苏 图/本报记者 齐浩 聂伟华 孙井贤

舞动汉风

品牌

唱出激越《大风歌》的古彭徐州,有着国内罕见的丰富汉代文化遗存。构造各异的汉墓、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惟妙惟肖的汉兵马俑,并称“汉代三绝”。除丰县汉皇祖陵外,徐州还有张良圮桥受书处和子房山、项羽戏马台、范增墓、刘邦拔剑泉、泗水亭等,汉文化遗迹不胜枚举、华彩难掩……

如何挖掘汉文化的内涵,并融合时代发展的新需求,把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相结合,走出一条独具一格的文化强市之路?2011年11月,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闭幕后,市委书记曹新平给出了答案:“我们要把汉文化作为最深厚、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形象,使历史文化名城整体风貌得到有效保护,楚风汉韵、北雄南秀的文化特质得到彰显,让‘汉风’成为江苏又一个文化符号,形成与吴文化比翼齐飞的新格局。”

“舞动汉风”文化品牌塑造工程从此打响。

1、《一饮尽千钟》:唱出徐州人的豪情

1336年,元代著名词人萨都剌因弹劾朝中权贵被贬,赴任途中,路过徐州。在徐州游历了范增墓、戏马台及燕子楼等名胜古迹后,他想到这里是刘邦故里、项羽都城,不由感慨万千,写下这首吊古伤今、豪阔豁达的《木兰花慢·彭城怀古》。全词写道:“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今年上半年,《木兰花慢·彭城怀古》全词被确定为徐州城市推介歌曲的歌词,并邀请国家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为之作曲。谷建芬应邀专程来徐采风,她说:“徐州不像其他许多城市,给我一首歌功颂德的词,而是给了我一首六百年前的古词。我深深地感动,并震撼于他们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在创作过程中,我一直觉得心中有一种东西在涌动:我很幸运,在我古稀之年,能与美丽的徐州有一次青春的约会。”

9月,歌曲在全市传唱。在事业单位工作的肖先生说,这首歌只听曲就令人激昂澎湃,唱起歌词来,更觉热血沸腾,他们单位的很多人一天就学会唱了。我市古诗词爱好者及创作者张先生说,此词古朴苍凉,表现了徐州深厚的历史底蕴、英雄豪侠与情深意重兼具的城市品格。

2、《汉风华章》:演绎汉朝风云际幻

2012年9月26日,在美丽的云龙湖畔,大型原创音舞诗剧《汉风华章》成功首演。整部剧分为楚汉风云、文华盛世、天地祥和三个篇章,把观众带进一个历史和现实交相辉映的时光隧道、民族与时代相融共生的艺术时空。让观者在雄壮、深邃、凄婉的审美愉悦中,感受着猎猎汉风所传递的文化能量和精神张力。

舞台上,一曲凄美的爱情绝唱和战争挽歌,雪白血红的意象,渲染出江山美人的痛失之憾,飞扬着生亦快意、死亦壮烈的豪迈气概。戏中的一幕幕情义穿越,让人动容,这种情义是汉文化中特有的元素,也深深地植根在汉文化滋养下的徐州人的心中。将2000多年前的历史在舞台上生动演绎,既是徐州人热情好客、重情重义、大气尚义的历史人文特征的生动再现,也是对当代徐州人品格的肯定和赞扬。

看过演出后,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章剑华激动地表示,江苏文化最大的特色,就是吴韵汉风,过去吴韵表达得非常充分,汉风挖掘得不够,这场演出,把汉风的形象和精神都体现了出来,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相信这台大型演出,会掀起一股汉风热潮。

目前,这部室外剧目将搬进室内舞台,通过剧场演出的形式推广。作为一部经典推广剧目,大型音舞诗剧《汉风华章》将成为走出江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舞台艺术精品,在历史遗存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中展现华美。

3、“首届中国(徐州)收藏艺术品展交会”:徐州的文化盛事

9月26日至28日,作为“2012中国徐州第十五届投资洽谈会暨第六届汉文化旅游节”活动重要内容之一,“首届中国(徐州)收藏艺术品展交会”在徐州艺术馆同期举行。

“舞动汉风·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金秋彭城民间收藏品交易大会”、“2012·徐州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彭城亮剑·民间收藏精品擂台赛”、“彭城论鉴·文化中心建设与艺术品收藏研讨会”五大活动同时举行。超过3万人次进场参观、交流,来自淮海经济区、香港、台湾、北京、上海等地的2000多名收藏品经营商家、店铺进场交易,各类交易金额突破4000万元。

此次活动特邀专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央视《寻宝》鉴宝组成员蔡国声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本次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政府支持,宣传给力,藏友欢欣鼓舞。像这样大型的组合活动,有拍卖,有交易,还有擂台赛,其他地方从来没有举办过,他希望徐州可以继续做下去,争取把它做成具有徐州特色的文化盛事。

4、“汉韵佳人”全国总决赛:汉文化以美的名义走向全国

12月15日,2012“汉韵佳人”全国总决赛在沛县中煤大屯煤电集团公司演播大厅完美落幕。来自全国4省10市的28位佳丽带来了一场美丽的视觉盛宴。大赛期间,参赛选手们身着汉代服装,在舞台上以汉舞、汉曲、汉剧等表演方式重现汉时美女的千娇百媚,展示徐州汉女之美以及丰厚的汉代文化底蕴。

“汉韵佳人”比赛已经成功举办两届。2011年大赛评委之一、我市著名史学家田秉锷对于大赛如是评价:“这是一场有主题的选美活动,它以挖掘汉文化之美,塑造徐州汉文化旅游城市新形象为目的,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汉文化。佳丽们在舞台上用自己的青春、亮丽展现汉文化之美,这是汉文化以美的名义走向世界的起点。”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徐州是雄浑刚健的,是与美丽、与女性无缘的。而在此次选美大赛中,随处可见汉风汉韵之美,既有豪迈壮阔的,也有巧笑嫣然的。“汉韵佳人”评选活动展示了多元的汉文化,选手们以自身的美丽来诠释汉文化的底蕴、喻意、风格、魅力,发挥了形象经济学在徐州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于传播徐州品牌、塑造新时期徐州人的新形象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徐州的城市名片上如今多了“美女”这一选项,会使徐州的城市品牌营销手段变得更加立体、多元,更增添一抹时尚的颜色。同时,这样的选美活动也需要有后续的相关活动配套,形成持续的吸引力,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在美的诱惑下,去赴与汉文化、与徐州的美丽约会。

5、打造武术文化名城:“武”动汉风

第五届世界武术比赛于11月5日—11日在黄山市举行,共有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245支代表队2865名运动员参赛。我市选出30名武术健儿代表江苏队出战,获得了39枚金牌,位居全国31个代表队第一名。

11月22日,市委书记曹新平在新城区会议中心接见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徐州市金牌运动员。他说,徐州是全国武术之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武术运动发展,把武术发展列入打造“舞动汉风”重要内容,作为重点关注和推进的文化产业项目,并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武术事业发展的意见。

目前,全市各类武术馆校、辅导站点达970余处,每天坚持习武健身的市民近80万人,市武术协会会员达6500余人,先后有10人次获得武术世界冠军。还有许多徐州的武术家走出国门,到国外开馆授徒,悉心传播中国武术文化,为徐州建设国际武术文化名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自2013年起,我市将举办“中国·徐州刘邦国际武术文化节”,该活动以“汉风武魂”为主题,涵盖武术交流与竞赛、健身娱乐与旅游等丰富内容,展现徐州武术的独特内涵和汉文化的恒久魅力。同时,我市还将积极申办省级以上武术赛事,争取成为第一届“全国武术运动会”举办地,有计划地申办武术世锦赛和世界杯,重点发展散打、自由搏击竞赛市场,促进国际武术文化交流,提高徐州武术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

书画徐州

品牌

有着5000年光辉历史的文化名城徐州,是楚汉文化的集萃地。历史上这里有英雄豪杰叱咤风云,文人墨客各领风骚,他们创造了许多震古烁今的历史事件,咏叹出荡气回肠的光辉篇章。尤其近百年间,在中国传统艺术领域内,徐州书画群体令世人刮目相看。从清末民初的李兰、张伯英,到开创中国山水画新里程碑的一代宗师李可染;从入选中国大百科全书之国际艺术界名人录的王子云,到有着法兰西艺术学院院士桂冠的艺术家朱德群;从享誉海内外的大家朱丹、王肇民、萧龙士等,再到目前扬名全国各地的徐州籍著名书画家,可谓群星璀璨,熠熠生辉。

近年来,无论是徐州的书法、篆刻,还是徐州的绘画创作,一直保持着高层次、高水平发展的态势,引起了国内美术界、书法界的高度赞誉和广泛关注。目前,徐州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达110多人,在地市级城市中名列前茅。在各项国家级大赛中,由于徐州书画家频频获得大奖、金奖,竟引得行内同仁惊呼为“徐州集团军现象”。

2012年,“书画徐州”建设如火如荼,各大书画展一个接一个,从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徐州书画的魅力所在。

1、“万里海疆·印象徐州”军地美术展

7月1日,“万里海疆·印象徐州”军地画家美术作品联展在徐州艺术馆开展。活动由海政宣传部、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等单位承办,共展出了14位海军画家和16位徐州本地画家的130余幅作品,吸引了万余名彭城市民前来观看展览。

“徐州是海军办联展的第三站,这次联展将更全面地反映徐州和海军画家的创作水平。对海军画家来说,这是一次走出来,不封闭在军营内的写生;对徐州画家来说,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创作风格、创作语言,所以这对双方都有一个推动作用。”此次参展的画家之一张道兴说,徐州现在也出了不少有水准的书画家和篆刻家,在艺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质量中继承,在质量中创新,徐州书画家们做得比较好。”

2、李可染《万山红遍》来徐

7月7日—8日,由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中国保利集团——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主办,保利协鑫(徐州)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徐州艺术馆、徐州收藏家协会承办的李可染大师画展暨2012保利“寻宝徐州”鉴宝活动,在徐州保利·鑫城艺术会馆盛大开幕。

在让故乡人倍感亲切的《万山红遍》画作前,数千市民用探究和观赏的目光争睹这幅传世之作。中国美协会员、徐州书画院副院长、市美协副主席、李可染先生在家乡的学生孙茂祥说,这次可染先生巨作《万山红遍》来徐展出,对书画爱好者甚至普通市民来说,都是一件极好的事情。“能瞻仰到这幅画作,我觉得万分荣幸,这幅画充分展现了祖国山川秀丽之美和丰厚的人文内涵,弘扬了中国国画沉积百年的雄浑气魄,把当代山水画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高峰。”

3、江苏省工笔画大展

10月20日,由江苏省文联、徐州市文联、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喻继高艺术基金会、徐州艺术馆承办的“江苏省工笔画大展”在徐州艺术馆开展,展出了200余幅作品。市领导曹新平、张彤、丁维和、李燕,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慧芬,著名工笔画艺术家喻继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画家徐培晨等出席画展开幕式并观看画展。

此次工笔画大展经过3个月的部署、发动、创作和评比,共收到全省各地500余件作品,最终选出200余幅作品展出。展出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工写兼备,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全省工笔画画家雄厚的创作实力和丰硕的创作成果,体现了我省在中国工笔画创作中的领先地位。

4、书画徐州·第六届年展

11月3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市文联、市广播电视台主办,徐州书画院、徐州艺术馆、徐州美协、徐州书协承办的“书画徐州·第六届年展”在徐州艺术馆开幕。

“书画徐州·第六届年展”是2012年度我市美术、书法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年展相继成功举办了五届,深受广大美术爱好者喜爱,并逐渐成为地域文化的知名品牌。“书画徐州·第六届年展”共展出中国画、油画、雕塑、书法作品150余件,分三部分展出,一是本年度在省内外展览中有突出成绩的徐州中国画家新作;二是参加省级以上大展的徐州油画、雕塑新作;三是参加国家级书法大展的徐州书法家新作,以及部分影响广泛的书画界前辈的新作。

文化惠民

工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公共文化机构,尽情享受文化艺术的魅力,公共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成倍放大。

除了已经开馆迎客的艺术馆、音乐厅外,我市还正加快推进中山堂改扩建工程、徐州博物馆“四位一体”工程、欢乐谷国际演艺中心、淮海文博园等工程的建设。配之以星美影院、银都影院等,徐州市民15分钟文化圈已经形成。

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我市坚持重心下移,推动公共文化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建成“市有三馆、县(区)有两馆、镇(街道)有一站、村(社区)有一室”的四级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同时,我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常年开展送电影、送图书、送戏下乡等“三送工程”。

惠民之建设篇

珠山景区

4月28日,珠山风景区正式开放。随后的“五一”长假期间,迎来43万人流量。

珠山景区位于徐州市云龙湖西部珠山脚下,环绕整个珠山山脉,总占地面积80公顷,工程全长3.6公里,总投资2亿元。景区改造建设工程自去年3月19日开工建设,历时一年,以道教文化为核心,以丰县籍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仙路历程为主线,设有鹤鸣台、百草坛、天师广场、创教路、天师岭等景点,展示道家文化。同时充分注重人的参与性与融入性,以植物配植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动静分区,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备,是集休闲、生态、自然为一体的开放式主题性景区。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孙天胜说,他到过国内许多有名的道教旅游景点,如北京的白云观、青岛的下清宫、成都的青城山、江西的龙虎山等,看过之后很有感慨。张道陵就在徐州的丰县,可是外地人到徐州却看不到道教的景观。其实徐州弘扬道教文化最大的优势,就是道陵故里。这一点以前宣传也不够,可从另一方面来说,光宣传也没用,没有载体,现在好了,珠山景区里有了。

65岁的退休教师周先生说,“珠山景区是市委、市政府‘显山露水、还绿于民’的最生动体现。作为云龙湖景区内最后一片待开发的土地,这里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但这里没有搞商业住宅,而是用来建设一个开放的大型景区。80万平方米的景区面积,启动拆迁投入资金约17亿元,景区建设投资2亿余元,珠山景区的大手笔操作,蕴含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大情怀。”

文博园

我市今年城建重点工程——淮海文博园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整个工程计划年底前完成,明年1月试营业。

淮海文博园地处新老城区连接点,位于迎宾大道和昆仑大道交会处,占地约376亩,原有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由标志性建筑彭祖楼和20栋仿古建筑组成。此次经过重新改造,加建9115平方米建筑,并对原有基础配套、景观绿化、建筑立面进行提升,改造工程总投资约1.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集聚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精品佳作,引进知名文化艺术品专营店,以及文化艺术品相配套的鉴定、拍卖等功能性项目和培训、体验、休闲等服务性项目,打造集交易、交流、展示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品交易集散地;集科技、创意、娱乐为一体的时尚休闲中心地;集观光、体验、购物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文博园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成军说,园区的文化灵魂不是某个产业或业态便可支撑的,尤其在旅游、创意、商业三个主题上,文化的交融更加需要包容并蓄。如何筛选和梳理文化的差异性,并将其融为一体,是建设中的淮海经济区文化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我们将以徐州的名人名家为基础,网罗全国工艺品名家大师,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差异化的文化产业链,提升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

惠民之生活篇

免费看书画展成生活常态

徐州艺术馆是市委市政府投资、徐州报业传媒集团负责运营的公益性文化场馆。开馆3年来,徐州艺术馆通过独立、合作等形式,先后举办书画、收藏、论坛、拍卖、交易会等艺术展示和交流活动近200场次,接待海外及国内各地党政、文化、媒体参观团200余次,观众近300万人次。

家住在湖北路上的韩先生是徐州艺术馆的常客,他对自己的观画经历颇为得意:“徐州艺术馆开馆第一天我就来了。来过多少次?还真数不清了,一周至少来一次吧,连保安、清洁工都认得我了。”韩先生在观画时还曾与喻继高、徐培晨等大师不期而遇,他由衷地说,“现在徐州艺术界真的是亲民了”。

2012年,徐州艺术馆成功举办了“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工作室师生作品展”、“黑土情怀·当代版画家五人展”、“纯美的呼唤·朝鲜著名油画家精品展”、“水墨先锋·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万里海疆·印象徐州军地画家美术作品联展”、“江苏省工笔画大展”、“书画徐州第六届年展”等艺术类展出,以及“龙年新春收藏品交流会”、“首届中国(徐州)收藏艺术品展交会”等收藏类活动近50场次。免费的公益性展出,让徐州市民已渐渐习惯把逛艺术馆作为生活方式之一。

超低价格看高雅艺术

徐州音乐厅运营一年先后举办了“音乐下午茶”公益讲座11场,全年100多场演出中每场都留有专门的学生票、老年票半价专区,同时建立了“高雅艺术发展教育基金”,让那些怀揣音乐梦想、家境贫困的孩子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走进音乐厅,感受高雅艺术的无穷魅力。

因为音乐厅,交响乐、芭蕾舞、现代舞、话剧、儿童剧等以前看起来很遥远的高雅艺术逐渐走进彭城百姓家。“过去想看话剧,要舟车劳顿地跑到外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而且效果一点都不差,甚至比很多城市的要好。”市民陈女士说。

2013年,徐州音乐厅将推出“文化卡”,共分三种卡型,即文化惠民卡、文化亲情卡、文化贵宾卡,持卡可换取徐州音乐厅主办的演出门票,每年每卡可观看不少于30场的演出。这不仅让喜欢看演出的观众尝到“打包”低价看演出的甜头,更可以满足全家人的观剧需求。

徐州音乐厅总经理杨百祥说:“文化是大众的文化,虽然音乐厅举办的多是高雅艺术,但我们还是牢记文化惠民的宗旨,通过这次音乐厅文化卡的推广发行,目的就是让想走进音乐厅的市民,有机会欣赏更多更好的演出。”

彭祖饮食文化

品牌

彭祖是上古帝王黄帝的第八代孙,先秦楚国芈姓王族的远祖陆终与少数民族鬼方氏之妹女馈所生。他是养生专家,烹饪术、气功引导术、房中术、生态环保术的先导者,传奇一生,寿逾八百。作为上古的厨艺爱好者,彭祖因善于调制味道鲜美的雉羹,献给身体不适的帝尧食用,被帝尧封疆于大彭国(今天的徐州),发明了天下第一菜“羊方藏鱼”,由此被誉为中华厨人的鼻祖。

11月21日下午,市委书记曹新平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市饮食文化挖掘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时说,彭祖饮食文化是我市地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要进一步深度挖掘彭祖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文化精髓,加快研制推出一批传承和反映彭祖饮食文化的精品名菜名宴,让广大市民和海内外宾客吃得到彭祖美食,领略到徐州文化。要坚持特色发展,把彭祖饮食文化打造成徐州文化的鲜明品牌。

我市著名民俗文化学者、徐州彭祖文化研究会前会长、著名饮食文化人张士魁说:“徐州早该打造‘彭祖文化’了,而且应该让其成为徐州的主流文化。相比于‘两汉文化’,‘彭祖文化’更有说服力:一是因为‘彭祖文化’起源于四千多年前,代表了徐州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深厚底蕴,是徐州地域文化的本源和母体,而‘两汉文化’仅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只是彭祖文化的演绎、继承和发展,二者的关系是‘源’和‘流’的关系;再者,“彭祖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本源文化,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历史,在全国乃至世界更有地位。”

目前,我市多家酒店研制出彭祖养生宴、彭祖全羊宴等菜品,下一步就是将这些菜品进行市场化推广和产业化延伸。同时,我市还将以养生餐饮、导引健身、医疗体检、温泉疗养等为产品开发重点,打响彭祖养生饮食文化品牌,打造区域养生美食体验中心。

文化的“正能量”

本报记者 刘苏

“师傅,到汉文化景区。我们要去看看狮子山楚王陵。”“你们是外地的吗?”“是啊,来旅游的。”“那我们的徐州‘三绝’你们一定要看看,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你们在汉文化景区看完狮子山楚王陵,可以顺道在那里看看汉兵马俑。汉画像石馆在云龙湖边,一定要去看看,云龙湖的风景也很美的。”“师傅,你还真会给自己的家乡做宣传啊。”“哈哈,来徐州不了解一下汉文化,亏了!”

上述对话发生在一辆出租车上,对话人物是我的一个朋友和出租车司机,我就坐在朋友旁边。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心里溢满了感动,很想对司机说声谢谢。下车后,朋友对我说,你不是说还有很多地方跟你们抢“汉文化”吗?如果你们每个人都像这位师傅似的,我觉得应该谁都抢不走。后来,我的这位朋友真的又看了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

做了近4年的文化记者,见证了徐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这不仅体现在稿件的数量上,还体现在身边的每件小事上。经常在各大书画展上听到这样的惊叹:“哇!徐州原来有这么多厉害的书画家!”在收藏艺术品展交会上,似乎所有的人都如梦初醒:“怎么徐州会有这么多好东西?”不是群众孤陋寡闻,实在是获知的途径有限。其实徐州人对文化艺术的渴求是很强烈的,这从徐州艺术馆开馆首展就可看出,当时展出的是《祝福祖国徐州市书画作品展》,8天的时间吸引观众20余万次,人山人海的盛况,让每个人都很吃惊,包括来参观的观众。

“舞动汉风”品牌塑造工程的打造,让很多市民第一次意识到,我们坐拥着的汉文化是那么令徐州人引以为豪。这种文化自豪感在一次次的文化活动中被逐步地激发出来。文化正在释放着前所未有的“正能量”,改变着这座城市,改变着城市里的人。

采访中会时时生出一些似乎有些跑题的感想,比如会想到,文化的力量很大,不仅仅是所谓软实力,它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很直接的能量和效用,因此应该去想如何发挥出它的那些“正能量”。还会想到,文化它不应该仅仅是为经济搭台,文化本身就是大产业。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正该好好思考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