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将典故传说融入景中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朱静

丰富的名胜古迹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让云龙山景区成为中秋国庆期间游客们赏玩的必到之处。敞园后的云龙山敞开怀抱热情地迎接八方来宾。各种美丽的典故传说,也让游客对徐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典故传说烘托自然山水之美

从景区北大门进入,看到“古彭新辉”牌坊采用的是我国传统“三间四柱”的牌坊样式,为清代建筑风格,造型简洁古朴端庄。

接着是三义桥,该桥原名云鹤桥,据《利济碑》记载:清光绪年间(1875-1909),云鹤桥因年久失修而塌陷,为利济行人,彭城义士杨文一倡议重修云鹤桥,并得到三位好友的响应,于是共同捐资重修。

“曲港跳鱼”景点,因苏轼《永遇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词句而得名。在其景点南侧现改造修建成瀑布,瀑布飞落,惊动游鱼。

云龙山敞园改造一期工程的点睛之笔,无疑是黄茅冈群羊坡景点。

“此处原为小型广场绿地,改造过程中为体现云龙山奇特的地理风貌,清除了山体上原有附着物,充分凸显山体自然形态,远看漫山的绵羊石在侧柏和湿地柏的掩映下或蹲或卧,惟妙惟肖,十分生动,真实地还原了苏轼笔下‘满冈乱石如群羊’的壮观景象。”云龙山风景管理处有关人士介绍说,黄茅冈景点另一特色是叠石引水,“水令人远,石令人古”。水石一刚一柔、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另外水里种植的野芦苇、旱伞草等水生植物,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在繁华的市区营造出难得的盎然与野趣。远处的背景林带、近处的错落植物、以及身边点缀的花境,无不烘托出云龙自然山水之美。”

该人士表示,隔着水石可以看到的左侧崖壁上“黄茅冈”三字,为乾隆下江南路过徐州时所书。“倘若乾隆再世、故地重游,一定会为黄茅冈的变化欢喜赞叹不已。”他说。

营造区域四季变化

据介绍,此次敞园改造充分依托云龙山原有资源,尽可能保留大冠乔木和原来的山石路面,以充分彰显徐州文化与文明的历史积淀。并对景区功能衔接处、单元档口点和水涯云根及座椅、路灯等城市家居加强细节处理,处处体现山水天然、自然过渡的建设思路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沿途行走可以看出,敞园改造一期,景区是“以路连景”,即通过路径串联每个景点,整个景区没有回路,完全体现了中国的造园理念。沿路乔木、灌木、地被、草坪展现出植物群落的多姿多彩。同时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映对,观花植物与观果植物穿插,色叶植物与绿叶植物衬托,营造出区域四季的变化,丰富了游人的视觉感受。

在“曲港跳鱼”景点,可以看到,其南侧现改造修建成瀑布,瀑布飞落,惊动游鱼。这个景点动静结合,充满“知鱼之乐”的闲适情趣。景点内用南天竹、八角金盘、麦冬等地被铺陈和点缀,很好地和山体融合,呈现出生态的自然与美好。“敞园改造一期工程以苏轼文化为核心,黄茅冈群羊坡为主线,再现了苏东坡诗歌意境。”该人士表示,为了恢复云龙山原有的历史风貌,景区还改建了利济亭、御笔亭、喜雨亭、曦亭、姜公亭五个古亭。

闻名不如见面

见面胜似闻名

“云龙山一直是我们常来休闲锻炼的地方,现在景区敞园改造免费开放,受益最大的是老百姓。”市民马老先生说。

“徐州人真福气,处处都是美景,生活在这样的花园城市,生活在这样一个舒适、宜人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之中,让我们‘羡慕嫉妒恨’啊。”来自淮安的李先生感慨地说。

“我们是专程从北京赶来的。听在北京工作的徐州朋友说,徐州宛如苏北江南,我们全家就趁着假期过来了。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徐州的美景一下就把我们折服了。这座城市既有文化底蕴,又有现代美感,加之风景美丽如画,相信今后一定会发展得更好。通过这次游玩,我们也对徐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细致的了解。”来自北京的王先生表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