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苏 实习生 周容羽
昨天,备受乐迷关注的“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抵达我市,今天下午将前往徐州体育馆“保利之夜——理查德·克莱德曼和他的中国朋友新春音乐会”现场彩排。昨晚,理查德·克莱德曼在入住的凯莱度假酒店接受了记者采访。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理查德·克莱德曼一身黑色运动休闲装,步履轻盈,面带笑容,看上去很是轻松。在酒店大堂摆放的钢琴边,理查德·克莱德曼接受了采访。
记者:你好,欢迎来到徐州。我知道这是您第二次徐州之行。但是您来中国已经很多次了,您有什么体会?
克莱德曼: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我第十三次中国之行中的第二次到徐州演出。我们每个人都有几个家:自己的家,父母亲的家,岳父母的家,兄弟姐妹的家,对我来说,法国是我自己的家,而中国就像是亲戚的家,过一段时间就要拜访一次,这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记者:您听到的第一首中国乐曲是什么?是否能表达一下当时的感受?
克莱德曼:“梁祝”。那是十多年前,我在中国的代理机构提供了这首乐曲。当时的感觉可以用“窒息”和“飘然”来形容,虽然当时并不了解音乐后面的故事,但能够体会到悠扬和伤感之情在音乐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美不胜收。
记者:有报道说,您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国际钢琴家,带动了中国的钢琴热,还培养了一代琴童,您自己怎么看?
克莱德曼:很高兴能得到这样的评价,但只能说我影响了很多的钢琴爱好者,启发了许多人对钢琴的兴趣,使他们知道钢琴除了能够出现在古典音乐会上,也能够在流行乐方面给人以轻松浪漫的享受。
记者:您的很多乐曲在中国广为流传,据说乐迷从五岁到五十岁的都有,在音乐会上,您希望看到什么样的乐迷?
克莱德曼:音乐本身不应该有界限。作为音乐家,最大的希望就是能获得不同种族、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听众的认可。我当然希望各种年龄段的乐迷都来听我的音乐会,老乐迷的出现说明他们还没有厌倦,而年轻人则能让我知道音乐的活力。
记者:《星空》、《致艾德琳的诗》、《秋日私语》是您最有名的曲子,也是乐迷最喜爱的曲子,那您自己是否有最喜爱的乐曲?
克莱德曼:相对来说,自己可能对后两首比较偏爱,特别是在紧张的演出之余,它们流畅轻松的旋律能够让我得到缓解。
记者:您是改编中国乐曲最多的艺术家之一,中国音乐在哪一点上最打动您?能否谈谈您最欣赏的中国乐曲?
克莱德曼:中国音乐具备特有的东方之美,它的旋律和所使用的乐器无处不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髓,能够触及人的灵魂。“梁祝”就是很好的代表,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其实更需要这样有内涵的音乐来陶冶自己的性情,剔除忙碌中的烦躁。
记者:听说您有一次在北京首体举办钢琴音乐会,当您演奏《一条大河》时,现场观众万人合唱,您当时激动吗?
克莱德曼:不仅仅是激动,而是震撼,那时的场景是我事先所没有预料到的,也是在任何地方都没有遇到过的。后来在沈阳、昆明等许多地方,每当弹奏到这首乐曲,还有“红太阳”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说实话每次我都有一种冲动,就是和观众们一起歌唱,可惜的是不懂歌词。
记者:中国民乐给您怎样的感受?
克莱德曼:虽然已经接触多年,但中国音乐太博大精深了,简直就像一个谜,而且各地区间又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我这样一个外国人来说,只能说是了解了一些皮毛,比如说中国音乐所能展现的意境,还有中国乐器所发出的音色,都令人叹为观止。
记者:你的乐曲总是很浪漫,充满感性。在舞台上,你是怎样演奏这些浪漫乐曲的?
克莱德曼:其实在舞台上我不会想到应该是表现得浪漫些还是严肃些。风格是日常的事情,不是要在舞台上才表现的。舞台演出时我必须努力集中全部的精力,以便通过钢琴传达我的所有情感。经常有人问我演奏时是不是会想到辉煌的日落或者是美丽的景观,其实我想到的仅仅是怎样把音乐演奏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