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凌晨,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在严寒中落下帷幕。意大利国宝级老导演塔维亚尼兄弟凭借《凯撒必死》摘得最佳影片金熊奖,这也是意大利影片在时隔21年之后再度擒获金熊。而王全安执导的《白鹿原》则获得最佳摄影银熊奖。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
《凯撒必死》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风萧瑟》
■最佳导演银熊奖
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芭芭拉》
■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米克尔·博伊·福尔斯加德/《皇室风流史》
■最佳女演员银熊奖
雷切尔·姆瓦萨/《战巫》
■最佳艺术贡献奖(摄影)
《白鹿原》
■终身成就奖
梅丽尔·斯特里普
■特别奖
《姐姐》
影帝影后皆新人
与此前外界的预测不同,本届柏林电影节在影帝、影后的归属上爆出冷门,两位获奖的演员都堪称银幕“新人”。凭借《皇室风流史》摘得影帝的丹麦演员米克尔·博伊·福尔斯加德此前主要活跃在戏剧舞台上,他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位疯癫的国王,表现充满了戏剧张力。有趣的是,早前媒体普遍预测该片的另一位男主角、曾在“007”系列电影中扮演大反派的马德斯·米科尔森将摘得影帝桂冠,没想到这场“内讧”还是新人取胜。而该片也获得了最佳剧本银熊奖,成为本届电影节上唯一一部梅开二度的影片。
另外,凭借《反抗》获得影后桂冠的雷切尔·姆瓦萨则是一位完全没有表演经验的非职业演员。
“死刑犯”摘金熊奖
相比影帝、影后的爆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的归属则在意料之内:摘得最佳影片金熊奖的意大利电影
《凯撒必死》分量极重,被认为是今年电影节在纯艺术形式实践上的一次突破。该片导演是70岁高龄的塔维亚尼兄弟,影片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意大利的一个监狱里的死刑犯们出演莎士比亚剧《尤利乌斯·凯撒》的故事。由于所有的演员都是即将走上绞刑架的犯人,该片也是唯一一部没有任何演员到场的影片,外媒更盛赞影片充分展示了莎士比亚戏剧的魅力,充满了悲剧色彩和力量。
凭借《芭芭拉》摘得最佳导演奖的德国导演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此前的呼声一直很高。关注种族歧视的评委会大奖得主《风萧瑟》也被认为完全符合柏林一贯的口味。另外,评委会主席迈克尔·李还在颁奖典礼上颁出了一个新增的特别奖项,他表示评委会对瑞士女导演乌尔苏拉·梅尔的《姐姐》情有独钟,特别为该片新设了奖项。
《白鹿原》未能“最好”
带着今年唯一参赛的华语影片《白鹿原》,王全安延续了他在柏林一贯的好运,影片最终摘得最佳摄影银熊奖,制片人张小可在颁奖典礼上为远在阿拉伯的德国摄影师卢茨代领了这一奖项,导演王全安则表示,他与卢茨合作了十年,对方获得这一奖项是实至名归。
不过,这样的成绩似乎与王全安最初的期待还是有些距离,早前在柏林的媒体发布会上,他就高调表示,影片从拍摄之初就是冲着
“最好的”这个目标去的,删减后的艺术品质仍然可以保证,“即使只有40%左右的力道,在柏林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但从外媒的反馈来看,将影片删减到160分钟,并将结局完全拿掉的做法,的确影响了观影感受,柏林电影节场刊
《Screen Daily》在首映当日还打出了1.9分的超低成绩。有不少外国媒体表示看不懂,质疑影片时间过长,删减后剧情不连贯,主题也不够清晰。
对此,王全安无奈表示,影片毛片拍完5个小时,剪辑版则是3.5小时,此次为了送审无奈剪至160分钟,外媒看不懂可能是因为对他们而言,理解《白鹿原》需要较多的背景知识。
华语片雷声大雨点小
对于整个华语片来说,这次的柏林之行却是一次声势浩大,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的艺术之旅。纵观这两年的获奖名单,柏林电影节似乎不再如以往一般成为华语电影人的风水宝地。有圈内人认为,这是急功近利的心态在作祟。如今的华语电影对于某些片商来说,似乎只是为了炒作和赚钱,以这次柏林电影节为例,有关华语片的话题始终围绕合约、票房和女星八卦等。因此,我们需要反思,一个欧洲知名电影节的作用是否只是在有一个巨大的电影市场。在电影节上了解国际影坛的趋势和走向,吸收同行的艺术新观念与创新经验,掌握新技术等与开拓市场同样重要,甚至是占领市场的前提。本报综合
■相关新闻
今年中国进口美国大片配额将增50%
据新华社消息,中美双方近日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国从今年起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以IMAX和3D电影为主;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则从13%提高到25%。
目前国内主管部门暂未公布协议细节,负责发行进口片的中影和华夏也未给予回应。美国电影协会对此表示欢迎,而国内电影公司、发行公司、院线以及业内人士均表示利弊共存,配额增加短时间将冲击国内制片行业,但长远来看,协议必将增加电影院的收入并促使国产片提高质量。
这个新协议何时执行、如何执行等具体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细化,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签署文件到正式执行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最快也要等到六七月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