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烙画葫芦,火笔浓情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艺人简介

家住沛县杨屯镇的蔡建国,是徐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他从小酷爱艺术,尤其对绘画雕刻感兴趣,对艺术执著追求,为圆儿时的艺术梦,他在业余时间学习葫芦烙画4年,已完成《仕女图》、《八仙过海》、《天师钟馗》等数百余件作品,并时常参加各种工艺品展览活动。

◎文/本报记者 刘苏 实习生 周容羽 ◎图/本报记者 陈艳

小葫芦有大讲究

蔡建国的烙画葫芦在杨屯镇家喻户晓,很多亲朋邻居常到他家参观,甚至拜师学艺。蔡建国向记者介绍说:“烙画葫芦又称火笔画,是将烙画艺术巧妙构思于葫芦上,再用电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完成后的作品古朴大方、庄重典雅,可以永久保存,既有收藏价值又有艺术价值,可谓艺术殿堂里的一支奇葩。”

谈起烙画葫芦,蔡建国滔滔不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我喜欢烙画葫芦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它漂亮,我更欣赏它的涵义。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民间传说很多神仙的法器都是葫芦,而且葫芦的谐音是‘福禄’,象征着福禄。”

“别看小小的葫芦,讲究可多了!”蔡建国感叹道。据了解,用于制作烙画的葫芦要求特别高,欣赏性与实用性并重。市面上的好葫芦价格高昂,直接导致制作成本升高,为此,蔡建国特意租了一亩地,自己栽种葫芦。为了种出大小不同的葫芦,今年,他还从新疆伊犁引进了1米高的葫芦杂交种,一亩地里种下了十几种不同的葫芦。

拜师学艺终不悔

蔡建国听说在山东聊城有很多艺术家精通烙画葫芦,便去聊城学艺。但是,蔡建国的聊城之行可算是吃尽了苦头,他原本打算先在聊城加工制作葫芦工艺品的厂子学习一下,不收取任何报酬义务做工,谁知很多工厂都拒绝了他,嫌弃他的年龄大干不了重活,更别提点拨他一些制作烙画葫芦的技术。蔡建国经打听探访后,找到了71岁的烙画大师吴宜生,并拜吴宜生为师。

蔡建国说:“跟吴大师学习烙画的那段日子非常辛苦,但充满喜悦。从前不知道烙画葫芦的精妙所在,经过师父指点后,我茅塞顿开,学会了很多制作葫芦烙花的技巧。”蔡建国指着从前完成的《八仙过海》与近期的作品《福寿》比较说:“以前的作品,晕色、用笔都很糊,线条不流畅,构图也不精巧,而现在的作品明显好了很多,线条勾勒的很流畅,颜色深度掌握的很精准,绘画技巧也提升了不少,就连葫芦的成色与外形都选择的是极品品相。”作为蔡建国师父的吴宜生也经常赞许蔡建国有天赋,悟性高,对葫芦艺术有热情够执着。

美于设计精于勤

蔡建国说,烙画葫芦作品美于设计,精细于制作。一件好的作品需要绝妙的设计,比如:烙画一般选用复古题材,这才与葫芦的特质相协调,更能相得益彰。在绘画时,字的笔画、粗细、笔锋走势要注重运用技法,勤加练习后才能把皴、染等技法表现得淋漓尽致。

“烙画葫芦的制作讲究多,耗时长,最需要的就是耐心。”说着,蔡建国拿出他最满意的作品春夏秋冬系列——《春晖》、《花开富贵》、《秋艳》、《傲梅飘香》向记者介绍烙画葫芦的制作流程:“首先,设计烙画题材。然后选择造型好、皮质好的葫芦,经过风干日晒后烙画。烙画时,切忌心浮气燥,急于求成。在工具上,一般采用带有调压器的电烙铁,根据需要把烙铁头改造成需要的形状,要适合于画点、线、面,就像毛笔笔刷一样,使用的时候能用出软硬度来,然后在葫芦上写字、绘画。不同的温度画出的颜色浓度是不同的,作画时需要把握好电烙铁温度,同时把图案的细节表现出来,注意层次、远近、透视关系。完成绘画后根据需要涂上起保护作用的光油。”最后,蔡建国告诉记者:“看着家里摆放的这些大大小小烙画葫芦,心里很有成就感,我现在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种葫芦、制作烙画葫芦上,原先不支持我学这门艺术的朋友们也越来越喜欢我的作品,现在每完成一件作品,我都好好保存着,整天摸摸看看,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好不欢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