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枚 通讯员 石珍珍
日前,在铜山大彭镇付庄村老党员司保良家里,看到他记的厚厚一摞守护楚王山日记。活页纸打眼穿线,装订成册,封皮上写着“楚王山汉墓群保护管理所日记”。其中一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今天早上接到文物保管员老田的电话,说植树的人把挖机开到了一号墓的半坡上,我放下电话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
每天巡山约两小时
走10里路
今年53岁的老党员司保良,从1997年5月1日至今,在铜山区大彭镇守护楚王山汉墓群已近15年。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的守山日记从没间断。
司保良说,这么多年他一直放心不下这座山,再忙也要上山巡视。他从自己家里骑自行车到楚王山北麓大约5里路。上山后,汉墓群是必看的,一号墓、二号墓、三号墓、四号墓,司保良挨个查看一遍,然后再去楚王山西坡查看唐槐和明清大院,接着爬到西南方的半山腰去查看楚王山千佛洞,最后从千佛洞下来查看诸佛宝塔塔身残骸。有时候因有事缠身实在去不了,他也会在日记上写明没去的原因。
司保良计算过,他巡山一次大约两小时,走10里路,有时候他还会绕着楚王山整个走一圈,那路程就更远了。
司保良的守山日记写了厚厚13本,大约300万字,他把每页都编上页码,已有6464页。
期待汉墓群遗址公园
早日建成
记者问司保良,为什么对楚王山这么上心?他回答:是喜欢,更是责任。司保良喜爱书画艺术,精通玻璃雕刻,对文物也有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是一名党员,又是大彭镇文体站站长、楚王山文物管理所所长,守护好楚王山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1997年,1号墓被盗,当地政府加大了对汉墓群的保护力度,并成立了楚王山文物管理所。从上任第一天开始,司保良就开始每日巡山、每日记守山日记。
司保良说,虽然楚王山汉墓群早就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可至今没有开发。荒山藏文物,难免不被盗墓者惦记,尤其是夏秋季节,山上草深树茂,盗贼容易隐藏,给看护工作增加了难度。这些年,楚王山平均每年都会有十几起盗贼出现。司保良巡山时,经常看见一些形迹可疑的人,或者装作逮蝎子,或者装作挖野菜。有一次,司保良等几个巡山人,和派出所民警一起当场抓住了盗墓者,当时盗贼已经布置好了炸药,鼓风机、洛阳铲等作案工具也都放进墓道里。
诸佛宝塔顶部三层的丢失,让司保良尤为痛心。2004年,宝塔被文物贩子盗走,中途被警方截回,放在一家工厂里,派专人看管。2011年2月13日,这三层塔顶又被盗走了,至今没有追回,司保良一心想修复诸佛宝塔的愿望,也因此落空。
这些年,司保良到处奔走,呼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楚王山大大小小40多家采石场,在2000年的时候都已全部关停,同时也不再有漫山放牧的现象出现。
楚王山的开发和保护,是司保良魂牵梦萦的事。司保良的书房里挂着这样一个条幅:“王去千年,风云万变。大山依旧,君魂何安!”他说,条幅上说的“王”,是指葬于楚王山汉墓群一号墓的第一代楚元王刘交,刘交系汉高祖刘邦异母弟,封于楚,建都彭城,死谥“元王”,楚王山也因此得名。
司保良说,今年春节前,在区文化局的扶持下,楚王山文物管理所又添了两个人,帮助巡山和管理。并且,楚王山汉墓群遗址公园已在铜山区政府规划之中,他期待着公园建成向游人开放的日子尽快到来。司保良说,到时候他可以像普通游客一样到山上游览,那时再写楚王山日记,就是另一番心情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