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我市景泰蓝工艺葫芦创始人阚久才
◎文/本报记者 周庄 图/本报记者 仲冬竹
艺人简介
阚久才,62岁,凭着兴趣爱好,独创出在葫芦上制作景泰蓝画的工艺,使平面的景泰蓝画生动立体,一经推出引起强烈反响。自2010年创作第一幅景泰蓝工艺葫芦“九龙戏珠”后,去年又创作了“万里长城”、“弥勒佛”、“梅兰竹菊”等9件作品。每件作品都构图巧妙,刻画细腻,色彩搭配自然。
葫芦画和景泰蓝工艺画大家也许都见过,可是在葫芦上制作景泰蓝工艺画,你能想象出是什么样吗?家住滨湖社区的阚久才,在学习景泰蓝画后,把景泰蓝制作到葫芦上,变成了精美的景泰蓝工艺葫芦画,让人大开眼界。
独辟蹊径大胆创新
据阚久才介绍,他从小就喜欢画画,虽一直没正式拜师学艺,但通过多年的研习,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功底。2010年退休后,为了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他萌发了学画的念头,于是在徐州老年大学报名参加了景泰蓝画班。
老年大学里教授的景泰蓝画,都是制作在平面的纸板上,阚久才觉得虽然很好看但不立体,于是,他盯上了自己家种的葫芦。“因为葫芦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艺术品,我觉得把景泰蓝艺术绘制上去会更好看。”阚久才说。
为了制作景泰蓝工艺葫芦,他首先学习各种葫芦画技法。阚久才说,制作葫芦画有烫烙、雕刻、彩绘3种形式。烫烙就是用烙铁直接在葫芦上将画上的线条烙出来,构成精美的图画;雕刻则是将部分图案或者底色挖掉,形成立体效果;彩绘就是用丙烯等颜料进行涂色。
要想制作景泰蓝工艺葫芦,首先要选上等的葫芦。阚久才为此专程到山东去购买新疆产的大葫芦,高都在50厘米以上,皮厚、质地好、不褪色,一个葫芦就要好几百元。选好葫芦,在葫芦上绘画时需进行一定的缩放,因为葫芦是立体的,如果按照原尺寸绘画容易产生变形。之后是掐丝,就是把铜丝镶嵌在葫芦上,然后在葫芦上用景泰蓝工艺填彩。由于葫芦不是平面的,填彩时要格外小心。最后,用加固剂把景泰蓝固定住。经过多次试验和尝试,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阚久才终于完成了他第一幅景泰蓝工艺葫芦作品“九龙戏珠”。
只见高约50厘米的葫芦上,用掐丝景泰蓝工艺制作的9条惟妙惟肖的龙,把整个葫芦围了起来。龙的图案非常细,有各种弯曲,而且每条龙身上的颜色又有十几种,每一个小鳞片至少要3种色,每种颜色之间都有渐变的过程,所以绘制9条龙总共用了几十种颜色,作品难度大,精美绝伦。
精益求精再创精品
阚久才制作的“九龙戏珠”,一经推出就引起强烈反响,不仅在徐州老年大学的毕业汇报展上一炮打响,也吸引很多业内人士前来观摩,大家都觉得景泰蓝工艺葫芦是一门新的民间工艺,应该大力弘扬,不断发展下去。
大家的赞赏给了阚久才极大的鼓励,也更加坚定了他创作的动力,他全身心地投入景泰蓝工艺葫芦创作中,争取创作出更多精品。每天他有6个小时用在制作景泰蓝工艺葫芦上:搜集资料,绘画图稿,精心制作,生活得非常充实。
去年他花费4个月时间,创作了一幅“万里长城”景泰蓝工艺葫芦画。这件高60厘米,胸围1.2米的大葫芦,顶部雕琢盛开的牡丹花,花下有4只彩色小凤凰,周围是20只在云中飞翔的仙鹤和连绵不断的万里长城,长城下方是8条精工制作的龙,长城上的烽火台全部用铜丝进行镶嵌,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在阚久才家书房里专门定做的架子上,还摆放了20余个他制作的工艺葫芦,如“慈航普渡”、“梅兰竹菊”等,每一件都精美异常。“梅花图”正面用景泰蓝工艺制作梅花,背面则雕刻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卜算子·咏梅》。而“荷塘月色”,则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和景泰蓝工艺,在葫芦上制作了荷花、蜻蜓、鸳鸯、青蛙等动植物。可以说,每件作品都是根据葫芦的不同形状专门创作的,由于制作难度大,工艺复杂,暂时还不能大批量生产,每件作品都称得上是孤品。
目前,阚久才正在绘制“群虎图”手稿,等图稿画好后再在葫芦上进行创作,这又将是一幅让人期待的作品。
本栏目征集人物线索
征集热线
85690466
85696795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