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领舞汉风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肖昌琦 单亮

淮海大地,汉风猎猎。

2011年12月28日,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曹新平指出,徐州历史文化以“两汉”最具代表、最有特色,

“汉风”要在省内与“吴韵”比翼齐飞,汉文化更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沛县,大汉之源,领舞汉风当仁不让。挖掘、传播汉文化,沛县多年坚持不懈成果显著;注入旅游、生态等产业力量,让汉文化“活”在当下,沛县正在做得更好;从叫响“帝王之乡”到建设“好人沛县”,沛县践行新时期如何更好传承汉文化。

让汉风更劲

2011年12月17日,由沛县参与拍摄的42集大型历史电视剧《大风歌》,在中央电视台八套黄金时间播出。20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认为,“《大风歌》是一部真正的史性与诗性俱佳的史诗性作品”。

汉人、汉族、汉字、汉语……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塑造,汉朝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每个国人的文化基因中,都有着汉文化的深刻烙印。正因为如此,汉文化的研究和弘扬越来越受到重视。

沛县县委书记冯兴振说:“研究、整理、传播汉文化,是为了科学的传承、更好的弘扬,也是为沛县的发展夯实文化基石。沛县多年来坚持对汉文化的研究和宣传,近年来更是达到高峰。”

1998年,沛县汉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2007年,中国首届汉文化研究高层论坛在沛县举行,国内20多名汉文化研究专家参加。2010年,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等专家,应邀在高层论坛开设“时势英雄刘邦”等汉文化专题讲座。近年来,《天下汉风》、《沛县历史文化丛书》、《沛县汉文化论文集》等数十部文化专著也陆续出版。

“刘邦文化节”在沛县已经举办8届。随着汉之源景区的建成使用、汉城景区的免费开放等举措相继实行,近年来更多的大型文艺演出、汉文化展览等文化活动在沛县开展。

2010年3月举办的刘邦文化万里行,全国瞩目,沛县对汉文化的弘扬推向高潮。包括汉学专家、演职人员、国内知名媒体记者等近百人组成的团队,走遍对刘邦一生有重大影响的四省六县市、区,一路生动演绎、传播汉文化。此次活动被专家和传媒誉为“一次传播文化的文明之旅,一次区域合作的联谊之旅,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之旅”。

让汉风物显

刘邦、萧何、曹参、樊哙……这些沛县子弟的姓名,总是让人回想那一幕幕历史烟云;泗水亭、歌风台、汤沐公园……诸多文化景点,总是让人追忆那个大气磅礴、浪漫恢弘的年代。

文化,总需要与之对应的实体作为物质载体和传播形态。让汉文化“落地”,沛县把握先机。

以“刘邦故里,大汉之源”为切入点,沛县把建设“中华汉城”作为龙头,大力打造汉城景区、汉之源景区、大风歌广场、沛公园这条“汉文化轴线”,深度展示汉文化精髓。同时,对汉城公园、泗水亭公园、龙飞地雕塑等大批景点进行了改造。目前,沛县城乡联动,已经建成汉城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沛公园、汉之源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沛县汉城一日游”、“刘邦故里二日游”、“汉皇遗迹游”等旅游产品已得到很好的开发,形成了相对成熟配套的旅游线路,

“大汉之源”的文化旅游品牌鼓声渐响。

“龙城”亦是水乡。沛县因古有“沛泽”、“沛水”而得名,自古就是一块天然“湿地”。如今,沛县东部的微山湖自然资源丰富,百里湖岸线湿地风光旖旎。西部的大沙河一弯碧水如画,两岸林带如廊,万亩花果飘香。

挖掘微山湖、汉文化、大沙河“一湖一帝一河”“三大资源”,沛县建设汉文化风景区、微山湖文化旅游产业带、大沙河农业观光带“一区两带”。投资20亿元的千岛湿地景区及旅游配套项目稳步推进,投资15亿元的国际生态旅游城项目启动实施,投资20亿元的“中华汉城”及生态园项目完成规划设计,安国“汉韵风情庄园”即将建成……沛县正全力打造“龙城水乡”。

“刘邦故里,大汉之源,龙城水乡,生态沛县”,“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汉风在这里融入现代生活,文化在这里普惠百姓的同时,徐济之间最大的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呼之欲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