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0年前,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迈开“进京赶考”的步伐。一个崭新的中国向着世界昂首走来!
70年砥砺奋进,神州大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的答卷,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恢弘铺展。
同庆祖国华诞,不忘奋斗初心。即日起,新华社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栏目,集中推出系列报道,深刻反映7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揭示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讲述普通人与新中国同成长、共命运的动人故事,激发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凝聚新时代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70年前的3月,党中央从这个背靠太行山的小村落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下“赶考”脚步。神州大地上,一幅幅壮丽的发展画卷在描绘,一部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在书写。
奋斗,不负使命荣光
一份喜报,令人欢欣:2018年9月,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脱贫出列,摘掉32年的“贫困帽”。
70年前,中共中央进城前夕,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两个务必”的号召,警示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平山县委书记李旭阳清晰记得,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同干部和群众座谈时的场景——
“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平山党员干部,带头坚持‘两个务必’,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从“两个务必”的见证者到践行者,老区的党员干部用扎扎实实的行动,为伟大精神写下生动鲜活的注脚。
今年51岁的陈国平,曾长期担任西柏坡镇梁家沟村党支部书记。
1996年上任伊始,面对特大洪灾,陈国平带着班子成员和壮劳力组成“工程队”,苦干100多天,修复了道路,新造耕地100亩。
奋斗,为了美好生活
这是平山县下槐镇南文都村:平整的道路、漂亮的文化广场、成方连片的鱼塘……几年前,这里还是垃圾围村、污水横流,就连村委会大门也被猪圈、厕所“堵”了起来。
改变,始自扶贫工作组的到来。驻村第一书记张端树调研后发现,南文都村距离西柏坡景区不到4公里,依山傍水,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大有潜力可挖。
整治村貌,治理河道,修建荷花池塘,栽植葡萄、樱桃,打造农业生态观光园……扶贫工作组和村民一起,扮靓着山村。张端树永远忘不了村里最后一位脱贫户说的那一句“共产党好”。
奋斗,书写发展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山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18年,平山县创建5A级景区1家,4A级10家。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1710万人次,同比增长30%;旅游收入达129亿元,同比增长35%。
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挑战。摘掉“贫困帽”的平山县,有了更加宏大的愿景——打造市域次中心,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中等城市。
“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压迫,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1949年新年之际,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向世界庄严宣告。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2019年新年贺词,激励、鼓舞着亿万人民。
站在西柏坡,置身新中国出发的地方,感受历史与现实的回响,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据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