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勇 本报通讯员 胡俊
治天下者,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是推动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的根本保障,这其中对审判执行队伍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丹徒法院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围绕审执主业,多措并举,因人施策,努力打造一支并行生长、有机融合的司法队伍,确保法院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精准培养,法官链“履力”倍增
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需要以过硬的业务能力作支撑。丹徒法院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在充分利用周五学习日、“长山大讲堂”、青年法官论坛、“百场庭审观摩”等平台抓实抓好日常业务学习培训的基础上,建立教育培训征询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员额法官的内在需求,针对案件审判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与高校的联系,让法官“点题”,再由专家有针对性备课讲课,强化教育培训的实效性。该院最年轻的员额法官陈文勇“点菜”次数最多,业务水平的迅速提升使他全年办案超300件,一跃成为全院的办案“探花”。
“上挂下派”是靶向锤炼员额法官司法能力的重要途径,丹徒法院先后选派2名员额法官到中院行政庭进行为期一年的跟班学习和挂职锻炼,有效提升了行政审判队伍的综合素质,行政庭副庭长夏莹因出色的工作业绩当选为“丹徒区十大杰出青年”。该院还派出青年员额法官驻对口乡镇蹲点锻炼,深入人民群众,了解群众生活,培养和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有效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精心培植,助理链“助力”十足
“按照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要求,在审判团队模式中,法官助理不仅是主审法官的得力助手,更是员额法官的生力军和后备军,作用非常重要。”丹徒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汤国生说。今年初,法院出台《法官助理考核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法官助理的岗位职责,从案件调解、协助办结案件、草拟法律文书、开展其他审执辅助性工作等方面对法官助理进行量化考核评价,以加强对法官助理的管理、激励和约束。
《办法》中还规定,由审判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与法官助理结对组成审助组合,法官对法官助理的日常工作进行全方位指导,提升法官助理的业务能力;要求法官助理列席专业法官会议,对各类法律适用疑难问题充分行使“发言权”,通过案例研讨提高业务水平;不定期组织法官助理进行“实战演练”,通过实践锻炼提升素质。
在提升司法辅助能力的同时,丹徒法院还着重培养会宣传、会调研的法官助理队伍。各审执业务部门给法官助理下任务、压担子,以案件为基础,针对诉讼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指导法官助理协助撰写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新闻宣传稿件等,让法官助理在裁判活动中动脑,在文字材料里练笔。刑庭法助苏兰在主审法官吴俊猛的指导下,针对审判中发现的问题,撰写并及时向相关单位发送改进工作的司法建议得到积极回应,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党团建设,团队“凝聚力”加乘
丹徒法院坚持“以党建带队建”,积极实施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制定出台全年党建工作意见,结合内设机构改革成立机关党委,探索“支部建在庭上,党小组建在审判团队上”制度,加强改进以员额法官及法官助理为核心的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着力“以党建带团建”,健全共青团组织建设,因地制宜组织年轻法官、法官助理在内的团员青年开展青年读书会、红色教育之旅、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红五月”活动,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