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能耗“双控”,镇江迎难而“下”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2018年度省政府能耗“双控”考核,镇江以不俗成绩再获肯定。这是镇江单位能耗持续下降多年,能耗强度下降越来越难背景下,取得的来之不易成绩。能耗“双控”镇江能迎难而“下”,既源于节能工作卓有成效,也突显产业经济正在转型升级。

2018年度省政府能耗“双控”考核组,上周来镇开展考核。结果显示,全市该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完成良好,能耗“双控”工作受到考核组的充分肯定。这是我市单位能耗连续多年下降后,节能工作高位发力、克难奋进的结果。能耗“双控”,镇江迎难而“下”。

能耗“双控”再创佳绩

能耗“双控”工作如滚石上山,单位能耗降到一定水平后,再进一步难如登攀。早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就累计下降25.69%,完成省下达约束性目标的142.7%。“十三五”以来,全市单位能耗继续保持连年下降态势,控总量、降单耗难中求进。

根据省统计局核定,2018年我市单位GDP能耗实际下降4.09%,完成省下达目标104.9%;能源消费总量为1416.5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度下降1.16%。而对照“十三五”期间省下达镇江单位GDP能耗下降18%的目标,我市“十三五”前三年(2016-2018年)单位GDP能耗已累计下降14.93%,完成目标任务的81.45%,超序时进度21.45个百分点。

在控总量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市能源消费增量控制目标为156万吨标煤,而前三年累计只增加了36.63万吨,增量仅占控制目标的23.48%,减少能源消费序时增量56.97万吨标煤。整个2018年度,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和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均超额完成省下达年度和“十三五”序时目标。

抓好重点频出新招

我市的能耗“双控”,缘何能不断迎难而“下”?

市工信局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处长王克西介绍,能耗“双控”工作,镇江在工作推进、目标考核、预警调控、执法监督等方面,都有多年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机制体系,尤其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卓有成效。

在工业领域,2018年我市强化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开展“百千万”节能专项行动,主攻耗能量达5000吨标煤的重点用能企业,重点用能单位监控范围由39家扩展到73家。同时,累计投资72亿元,组织实施71个绿色制造重点项目,节能11.3万吨标煤。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9.15%。

建筑节能方面,2018年,全市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242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评价标识72项,总建筑面积401万平方米,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90%。全市全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249.18万平方米,超过省下达目标25%。

记者了解到,2018年,通过加强节能管理,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加大节能资金投入等,我市公共机构实现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水资源消耗,在2017年基础上分别下降2.6%、2.7%和3.1%。

除了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我市还不断创新节能机制,放大政策对节能的驱动效应。如严格执行节能量交易制度,全年完成交易8笔,交易量达6.49万吨标准煤。创新政策支持方式,设立“绿融贷”产品,为绿色工厂建设和节能降耗项目提供专项授信额度100亿元。探索节能服务新模式,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免费为20家企业的105台空压机开展系统节能诊断。按照诊断结果改造后,每年可节电2689.5万千瓦时。

节能成绩后的产业转型

王克西说,我市能耗“双控”能克难奋进,除了源于富有成效的节能工作外,与我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也息息相关。透过能耗“双控”成绩单,能看到全市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市不断壮大新兴产业规模,重点培育12条重点产业链。同时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持续压减低端低效产能。截至2018年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达到497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24.3%。这些企业实现主营收入1829.01亿元,占全市工业的44%。当年全市完成去产能项目67个,化解水泥产能180万吨、焦炭产能70万吨、铸造产能1.2万吨,关闭化工企业44家,全年六大高耗行业能耗占规上工业能耗比重81.5%,同比下降近1个百分点。

看能源结构。2018年,我市煤炭消费总量1847.3万吨,比2016年减少447.8万吨,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下降。全市并网投运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91.99兆瓦,并网总容量达672.63兆瓦。天然气消费总量5.4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98%。绿色能源的加快发展,为全市能耗“双控”迎难而“下”,提供了绿色动力。

本报记者 梁和峰 本报通讯员 李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