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本报讯

记者从日前闭幕的丹阳“两会”获悉,今年丹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GDP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全面完成生态环保约束性指标。

新的一年,丹阳将按照该市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厚植优势,构筑产业新高地。大力扶持汽车零部件、眼镜等传统产业,着力发展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军民融合产业、新材料、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从“点”向“链”转变。大力招引有前景、有效益、高成长、可持续性的制造业项目,实到制造业外资1.6亿美元。打造更多百亿、30亿、10亿级龙头企业,培育更多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或行业领跑者,加快形成更多更强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支持开发区、高新区争创国家级园区,积极推进眼镜小镇、生命科学产业园、仅一“一号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加快建设沃得产业园、日本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三期。引导更多的金融资金、创新产品、扶持政策投向丹阳,年度新增贷款明显增长。

转换动能,激发发展新活力。力争实现企业开办2个工作日办结,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20个工作日办结;探索纳税、电力、用水、用气报装等业务减环节、优流程、提效率;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培育省级高新技术入库企业30家、市级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15家以上。推进图南股份、同力机械、沃得农机等企业上市进程。

破立并举,彰显生态新颜值。统筹抓好夹江岸线保护区和大运河生态长廊,重点开展丹阳市长江(夹江)生态保护行动。推进华海燃机热电联产、长丰纸业废纸渣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快规模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村创建工作,深入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能源消耗有偿交易,完善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深化资源环境价格、生态补偿、水环境双向补偿、环保信用评价、企业排污权许可等制度改革。

有序适度,构建城乡新格局。有序推进357省道新建段及南二环互通、122省道花王至全州段改扩建、云阳大桥等工程;开展312国道快速化改造、233国道、镇丹高速南延等前期工作;科学实施丹凤北路北延,完成麻巷门桥重建。推广应用“丹阳行”App,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推进东风片区二期、丹棉片区项目,适时启动城南片区、火车站片区改造;新增乡镇天然气用户3000户;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年内点火试运行;启动延陵镇九里、柳茹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推动吕城镇创建镇江市美丽宜居镇和陵口镇留墅村、丹北镇陆家村、开发区夏墅村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开展流动摊贩、店外经营、违章停车等专项整治,加大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管理全覆盖,整改规范小广告、占道广告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油烟、扬尘污染等问题,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建成10000亩高标准农田和10000亩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

推陈出新,增进文化新内涵。坚持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在全国前列,聚焦“以文化人、成风化俗”,重点建设“四级纵轴、五大平台、一支队伍”,长效常态开展各类活动。组织编制丹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丹阳段建设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发挥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作用。

统筹协调,提高惠民新成效。确保经济薄弱村、建档立卡户脱贫率100%,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加快南师大中北学院二期教学生活区建设,确保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新创建国家卫生镇、省级卫生镇各1个,举办丹阳市第十四届运动会。建立完善市镇村三级综治和网格化服务平台,实现联网共享,建立视频监控与巡逻防控、情报信息、应急处突等相结合的实战应用机制。

(记者 张辉 佘记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