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于安监部门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全国安全生产监管从中央到地方,初步完成顶层设计。就我市而言,这一年里,安全生产监管新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安全生产监管的新理念、新实践不断落地,逐步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网格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并连续第17年实现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持续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架起“四梁八柱”织成监管网络
从中央到地方,安全生产监管新的制度设计逐步落地,更加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已基本形成。市安监局局长徐志刚说:“安全生产的‘四梁八柱’架起,监管网络织成,让安监人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工作信心。”
去年3月,市委书记惠建林赴市安监局调研,对全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安全生产监管要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而年初召开的全市安全生产工会议,首次开到乡镇街道一级,市长张叶飞在会上强调,安全生产责任要落到基层。
对安全生产监管制度体系的变革,市安监局综合监管处处长张播铭深有感触,2017年以来,他参与了全市安全生产领域多份文件的起草,“从此安全生产监管,再也不是安监人‘一个人在战斗’。”去年6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随后出台的《镇江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实施办法》,更是明确包括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在内的5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在安全生产中的不同职责,强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同在去年,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成立了12个专业委员会,包括工矿商贸、石油化工、农业农村、城市管理与人员密集场所专委会等,明确工作职责和制度,主任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各行业或领域的主管部门是专委会的成员单位。此举切实强化了安全生产的行业直接监管,确保“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从明确党政主要领导“党政同责”,到构建基层安全生产网格体系,再到落实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业监管,全市安全生产监管仿佛布下“天罗地网”,使得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落地。去年10月19日,市安委会常务副主任、副市长陈可可,正式约谈某区领导。此前不久,该区发生3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属地监管不力。约谈后,该区迅速展开安全生产整改,效果十分明显。这也是我市建立安全生产约谈制度后,开展的首场约谈,有力彰显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度刚性。
牵住隐患排查牛鼻子打破“运气论”
在徐志刚看来,在安全生产领域,风险是存在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安全生产工作不是“望天收”,“‘海因里希法则’强调,当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非常有可能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死亡事故。”实践则证明,去年以来,我市安监部门把隐患当作事故对待,把隐患排查作为日常工作重要抓手,全年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去年以来,市安监局聚焦重点行业、领域,特别是薄弱环节,落实落细双重预防机制、危化品源头管控系统等一系列“牛鼻子工程”,不断向安全制度、科学监管要效益,杜绝“安全望天收”。
“双重预防机制”,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目前已在各类企业“落地生根”。以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为例,企业安监部部长孙彦军介绍,他们将双重预防机细化为48个模块化管理,“在现场管理中实现了风险分级和管控,并对未遂事件进行管理,同时加强了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构建起立体式预防体系,保障了企业安全高质量发展。”
强化“红线”意识,重视“本质”安全。去年下半年,安监部门启动了为期两年半的本质安全诊断专项行动,梳理出我市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构成一级和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产品或原料具有爆炸性的38家,“本质安全诊断治理行动,包括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在役生产装置以及储存设施安全设施设计诊断治理、自动化控制及安全仪表系统诊断治理等多项内容。”危化处处长许继卫介绍,目前,相关企业正在进行诊断,他们将逐一审核诊断报告,企业根据诊断发现的问题,今年开始逐一制订整改方案,并限期完成整改整治。
在不少人眼中“安全生产出事故是背时,不出事故是运气好”,而习惯用“运气论”来评判安全生产工作,正是信心缺乏、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表现。“反对‘运气论’,就是要通过到边到角的隐患排查和安全监管,变‘安全望天收’为向安全制度、监管体系要‘收成’,坚决摒弃现阶段安全事故不可避免的错误认识。”徐志刚如是说。
事前执法“硬招子”营造安全发展环境
去年初,市安监监察支队给镇江新区一家化工企业下达事前执法罚款单,同时提出了整改方案建议。隐患消除后,企业负责人给工作人员发来了一条感谢短信:“事前执法,让我们发现了自己安全生产问题,你们是企业的知心人!”
事前执法,是去年以来我市安全监察理念变革后,推出的新执法模式,在事前就推动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这也是我市安全生产监管理念,由事后“亡羊补牢”向事前“未雨绸缪”转变的一个缩影。统计数据也显示,截至去年11月,我市通过事前执法立案已达749件,同比大幅提升。与之相应的是,我市安全事故起数和事故死亡人数同期持续双降。事前执法有利于安全管控,但它涉及行业众多,专业技术强。市安全生产监察支队队长孙建春介绍,对此,
我市安监部门在体制机制上作出了多重创新和探索,“我们对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全面梳理,形成了执法流程图。从安全检查方案制订开始,到现场检查,到处理意见,直至卷宗归档,13个环节,每个环节不仅有执法制度要求,而且还有时间节点要求。”与之同时,我市率先在全省启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管理系统,所有案件的执法过程,省应急管理厅可以在网上随时调阅。如此阳光执法,既保证了公平执法,又确保了执法刚性。
为了加大执法力度,安监部门还推出了联合执法、委托执法等模式。去年8月,丹阳在5个乡镇先期试水委托执法模式,在法律的框架内,赋予基层执法权,形成了责权利对等格局。当月,丹阳安全事故降幅明显。上个月,委托执法已在丹阳全面推行。
事前执法的目的不是处罚,而是问题解决和隐患消除。孙建春介绍,为了提升监察能力和执法水平,今年市安监监察支队要求执法人员全部要通过“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以专业技术水准支撑执法能力,确保既能查出安全问题,又能帮助企业整改解决。
安全监管“有温度”提升企业获得感
寓监管于服务,提升企业获得感,也是我市安全监管理念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这既是高质量发展对安监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安监工作创新监管模式、走向精细化的体现。”徐志刚如此解读“寓管于服”。
“安监部门把指导服务放在执法监督之前,除了经常上门服务,引导我们排查治理隐患,还不定期邀请专家上门,现场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问题。”超跃化学负责人坦言,正是这有温度的安全监管,坚定了他们把安全当首要任务抓的决心,并且不惜重金聘请专业人士主抓安全生产。政府出经费“帮改”,也在企业中传为佳话。镇江新区是我市危化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该区投入安全生产专项资金561万元,撬动企业投入5182万元;2018年,该区又投入安全生产专项资金1311万元,撬动企业投入7847万元。
监管方式、监管理念的变化,深受企业的认可。
“在事前执法刚性监管的同时,我们通过柔性化操作,将抓安监管理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孙建春说,“寓管于服”具体到执法工作中,就是查出问题后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去年3月,安监部门发现一家被责令限期整改的企业,对9条生产安全隐患只整改了2条,当场强令企业停止使用存在隐患的喷漆车间,立即全面整改,并对其违法行为立案查处。与此同时“执法中服务”启动:安监支队主动多次深入企业现场,指导和督促企业及时整改隐患,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考虑到企业发展有困难,对照相应法律条款,我们慎重地行使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孙建春坦言,通过服务优先的执法,他明显感觉到了企业对监管、执法工作的“接受度”。实践表明,准确把握安全监管与服务企业的最佳结合点,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由单纯的监管向全民服务转变,由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变,才能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徐志刚说,有温度的服务是以强监管为前提与目标,而不能牺牲监管,强监管、优服务应该同步而行,“这样才能真正‘寓管于服’,提升企业获得感。”
回首来时路,是为了汲取力量,更好地出发。随着应急管理部门整合设立,安全生产监管作为一个独立部门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站在新的起点,安监人将肩负起更重大的时代责任,继续砥砺前行,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安全保障。(朱婕 章群)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