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石水
在两汉之间,出现过一个昙花一现的王朝——新朝。亲手建立又葬送这个王朝的,是王莽。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长河中,这个短暂的王朝并不起眼,人们熟知王莽也往往是因为他外戚篡权的不光彩形象,因此研究历史的笔墨少有着笔此处的。其实,仔细探讨王莽的急速升腾和迅即陨灭,给人启发很深。
土地兼并——王莽窃权成功的关键因素
王莽,字巨君,祖籍东平陵(今山东历城县东),生于公元前45年,卒于公元23年,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庶弟。父亲王曼,由于死得早,没有得到封爵,王莽自小与寡居的母亲生活,没有得到什么荣宠。当他的同宗兄弟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时,王莽则折节恭俭,矫情伪饰,广结英才,猎取虚名,为自己的发迹打基础。
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伯父大将军王凤得了重病,他深知王凤执掌朝廷大权,一刻不离地伺候在病榻旁,亲尝汤药,一连几个月不解衣带,蓬头垢面,竭尽孝心,深得王凤好感。王凤临死时,特意向元后和汉成帝荐举,王莽开始发迹。他登上政坛后,从不骄矜,机敏地捕捉时机,沽名钓誉,使自己青云直上,从新都候、光禄大夫、侍中、大司马、太傅直至赐封安汉公、加称宰衡。随着地位的扶摇直上,他的权欲不断膨胀,直至直接窥视皇位。元始五年(公元5年)十二月,他用毒酒害死年仅14岁的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帝,以周公自居当起了“摄皇帝”。公元8年冬天,追逐名利的梓潼人哀章,将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赤帝行玺某传予皇帝金策书”的铜盒交给汉高帝刘邦祀庙的守庙仆射。一个无赖之徒异想天开的政治赌博押到了王莽的心坎上。他立即拜受铜盒,接受“某”(即高帝)的传国金策,假托符命,即真天子位,改国号为“新”。他拉着5岁的小废帝(孺子婴),流涕嘘唏地说:以前周公居摄,最终还有将成王重新扶上王位的一天,今天独我迫于上天的威命,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再把帝位还给你了。
不难看出,王莽伪善的面具、非同一般的自制力,加上别人难以比肩的铁腕,是他在通向最高权力的道路上表现得特别精彩又相当有效的一种手法。然而,这仅仅是他在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位中取胜的一个原因。他能废汉立新,根本原因则是西汉末年由于土地严重兼并带来的尖锐的阶级矛盾。
西汉至汉元帝后,由于朝廷对豪强地主采取怀柔政策,土地兼并之风高涨。元帝放弃迁徙富豪的政策后,“天下民不徙诸陵三十余岁矣,关东富人益多,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在土地兼并的激烈角逐中,贵族、官僚地主首当其冲。《通典》卷一《田制》载:大官僚张禹“占郑白之渠四百余顷,他人兼并者类此,而人弥困。”《汉书·张禹传》载:张禹“内殖货财、家以田为业,及富贵多买田,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它财物称是”。汉成帝本人,也加入土地兼并的行列。《汉书·谷永传》载:成帝“奢侈逸豫,务广宅第,治国池,多蓄奴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公田之外置私田的皇帝。
与此同时,西汉后期商人势力重新抬头,也加入了土地兼并的行列。据《汉书》卷九十一《货殖传》记载:在四川,“程(郑)卓(王孙)既衰,至成哀间,成都罗裒赀至巨万”,在山东,“刁间既衰,至成哀间,临淄姓伟赀五千万”;在洛阳,至咸哀王莽时,洛阳张长权、薛子仲赀亦十千万”;在关中,“前富者既哀,自元成讫王莽,京师富人杜陵樊嘉、茂陵挚纲,平陵如氏、笪氏、长安丹王君房,豉樊少翁,王孙大卿为天下高赀,樊嘉五千万,其余皆巨万矣……
这些富豪大贾利用手中的资财大肆兼并土地,《后汉书·阴识传附弟兴传》载:“阴子方者……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
在土地兼并的袭击下,广大农民破产流亡,纷纷起义。严重的社会矛盾,使得西汉王朝危在旦夕。汉皇帝完全陷在绝望的困境里,连最忠于汉朝的刘向也认为汉朝的命运已经到头了。具有狐皮羊羞之谋的王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夺取了皇权。
土地矛盾更加尖锐——王莽新朝迅灭的关键原因
王莽趁土地严重兼并带来社会严重混乱的机会,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皇帝易姓,矛盾如故。王莽很清楚,西汉末年几代皇帝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正是他面临的问题。为了巩固自己呕心沥血弄到手的皇帝宝座,王莽即帝位不久即施行新政,进行二项重大改革:第一,下诏全国实行王田奴婢制度,规定:“今更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也就是说,土地所有权归朝廷,禁止买卖,对土地占有加以限制,一户男口不超过八人者,占田不能超过九百亩,多占的土地分给无地的贫民。第二,在全国实行“五均六管法”。五均,即在都城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和成都设五均官,抑制豪强和商人囤积居奇,兼并土地。六管,即朝廷办理五均赊贷,盐铁酒三项朝廷专卖,货币由朝廷铸造,山林川泽由朝廷管理,合称六管。“王田制”是想从田制上直接限制豪强肆意吞并土地,“五均六管”法则是想从经济上抑制豪强的发展,削弱他们吞并土地的经济力量。
但是,王莽颁布的这个从根本上违背社会发展客观经济规律的新政,与他的初衷南辕北辙。“井田虽圣王法,其久废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遂王诸夏,迄今海内未厌其敝。今欲违民心,追复千载绝迹,虽尧舜复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引也。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施行。”中郎区博的谏语,比较直观地道出了“王田制”的不可行性。“王田制”不仅没有成为巩固新朝政权的基石,反而成了新朝政权陨灭的加速器。“王田制”核心是变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为封建国家的土地国有制,这显然是一种历史的倒退。王莽在不触及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况下,企图利用法令形式实行土地国有制,是十足的幻想。
对广大的无地农民来说,“王田制”能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欢呼雀跃,出现几十万上书,称颂王莽的功德。可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在地主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既有兼并者就必有被兼并者。豪强地主公开反对“王田制”,继续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新朝无能为力,没久王莽又改令允许土地买卖。而广大贫民在无法生存时,只能出卖田宅,一出卖就违法,“抵罪者不可胜数”,这些“犯罪”的贫民,男的关在囚车上,儿女们用铁锁枷着颈脖,跟在后面,被押送去服苦役。到了目的地,夫妻被拆散,任意另行匹配。十分之七八在苦役中死去。
“王田制”不但没有给广大贫民带来实惠,反而更使他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广大农民的满腔怒火喷发成浩浩荡荡的起义队伍。王莽自知已败,“乃率群臣至南郊,陈其符命本末……博心大哭,气尽伏而叩头。”无论王莽如何号啕大哭,眼泪救不了新朝。这天下午,在社会大溃乱中早已丧魂丢魄的王莽,躲进宫殿渐台,昔日侍候他的美女也怕他不死,给冲进宫殿的众军指路。商县人杜吴击杀了王莽,取下他的玺印绶带。众人还不解恨,砍下人头,分割了王莽的尸体,短暂的新朝就这样迅即陨灭了。
2020-03-20
00:00:00:06902001王莽新朝何以迅现即逝/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