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建锋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疫情是一次大考,不仅考验国家的应急救援能力,也考验企业面对特殊灾难时的应对力、抗压力和社会责任履行力。
在这场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恒顺展示出了规模企业的战略定力。疫情之下,首要任务是保供应、稳市场,白醋车间协调上下环节,严查生产秩序,落实生产安全责任,仅春节期间就生产白醋1300余吨。物流困难,恒顺紧急组建应急调度群,以责为令,闻令即动,勇敢“逆行”,春节期间累计向武汉市场驰援9万余件食醋产品。
同时,恒顺集团充分践行“百年品牌、恒顺众生、回馈社会、坚守良心”的企业价值和社会担当,积极捐助资金、物资,支援抗击疫情事业。2020年1月17日,恒顺集团通过多家公益慈善机构向镇江市民免费发放5万袋白醋产品,后又陆续提供10万袋白醋给社会慈善组织和困难家庭,并先后在杭州、南昌、重庆等地开展“恒顺白醋进社区”公益活动。湖北黄石与镇江同饮一江水,在此次抗击疫情战斗中是江苏省对口支援地区。2月21日,恒顺向黄石市新冠肺炎防治前方指挥部捐款200万元,同时捐赠10000瓶喷雾白醋。
“恒顺众生”是恒顺百年不渝的初心,回报社会是恒顺始终践行的良心。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有恒顺职工黄竹民、李友芳的小儿子李光辉等参加抗美援朝;当时恒顺工人还与资方协商签订“爱国增产捐献公约”,约定增产增收的70%用于支援抗美援朝,6个月共支援前线2000万元。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恒顺集团一次性捐款200万元,还先后向小学、幼儿园、老年公寓等捐赠200多箱喷雾白醋。2008年春季南方大雪,恒顺职工主动捐赠棉衣1300余件。汶川地震发生后,恒顺干部职工仅两天时间共捐款超19.7万元,随后203名党员又缴纳特殊党费3.99万元……恒顺集团一直热心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它参加了镇江慈善总会的筹建和运作,资助推进镇江市老区危房改造、项目扶持脱贫等公益项目,被表彰为镇江市“慈善之星”企业。恒顺集团十分重视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为地方兴建了两所幼儿园、一所小学(恒美小学)、一所中学(恒美中学)。此外,恒顺还投资援建了三峡库区云阳调味品、新疆霍尔果斯万吨食醋等多个项目……恒顺始终坚信:企业只有增强社会责任与担当,才能行稳致远。
其一是成为行业典范,引导行业自律。1995年,恒顺就成为中国调味品协会发起单位之一;2008年成为中国调味品协会第一任企业会长单位;2011年成为中国调味品协会食醋专业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委员单位。2004年,恒顺向镇江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促成了镇江市醋业协会的成立,并成为副会长单位,在加强行业管理,实现行业自律,维护镇江香醋的品质和声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二是注重文化建设。恒顺出资建设了国内第一座主题性醋文化博物馆,展馆由具有江南民居特色的群落建筑组成,分醋史厅、老作坊、陈列厅及体验厅,采用声、光、电等现代表现形式,全面展示醋文化、解读醋文化、品味醋文化,是集文化遗产保护、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工业旅游等于一体的展示窗口。在醋博物馆“醋之味”作坊区,按照1∶1的比例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镇江旧式手工酿醋的原貌,参观者除了能看到手工制醋的生产全过程以外,还能领略电视剧《血色沉香》的拍摄场景。
《血色沉香》是一部以镇江醋文化为背景,由内地著名演员李亚鹏、香港著名演员狄龙等主演,蕴涵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电视剧,2010年杀青,并在央视热播。推开吱吱呀呀的铜环铁门,一百多年前恒顺老字号的酿醋场景一下子映入眼帘,那经由岁月积淀出来的时代厚重感扑面而来。高高的木质立柱古朴凝重,一字排开的几十个直径达一米的大缸蔚为壮观,转动的排风扇让整个空间忽明忽暗……加之空气中弥漫的醋香,一时间竟让人恍如隔世。
在镇江,有着“不打酱油不过年,打了酱油过大年”之说。每年春节前夕,恒顺门口都会上演“万人空巷打酱油”的盛况,继而逐渐演化成酱醋文化节,男女老少拿着各式大瓶小罐排着几百米的长队,在人头攒动中感受年味气息,成为人们年复一年的“春节记忆”,引得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内重量级媒体争相报道。一个企业,能如此深刻地影响一方群众的生活习俗,恒顺也算得是独一份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