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中国人团圆的日子,家人团聚的欢愉时光离不开美食的满足,这时一道具有镇江传统的老口味,甚至能成为一家人情感联系的纽带。前不久,柳传志在故乡之行中,就曾对儿时祖辈带他品尝过的镇江点心——京江公式、蛤蟆酥等记忆犹新。
那么,今天我们还能吃到老镇江的传统菜吗?这对于市民曾女士来说,似乎成了一个难题。今年5月,她的老同学从美国回来,本想请同学品尝一顿地道的镇江菜,吃点镇江传统风味,这也是故乡的记忆,然而遗憾的是,在满目新式菜肴的馆子中,想找到一家典型的制作镇江传统菜肴的饭店却并非易事。
镇江属于淮扬菜系,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那为何找一家地道镇江口味的餐馆会那么难?
餐饮消费业态的改变不容忽视
“这是因为消费习惯在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镇江传统菜式讲究刀功、火候。例如,一道看似简单的大煮干丝,一块方干,要切成细丝做好它,时间和功底就不简单。精工出细活,传统的镇江菜有时一个菜加工需要三四个小时,这对现代要求方便快捷的大众餐饮企业来说,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在市场选择下,许多镇江传统菜肴便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而另一个令众多“名厨”颇为无奈的原因是原材料稀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镇江传统菜肴中江鲜属于非常重要的门类,而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和国家对稀缺资源的保护,刀鱼、鲥鱼等原材料都已难觅其踪影,即便有也非常稀少,很难适应大众化消费需求。现在也有一些引进替代的外来品种,但想做出传统口味并非易事。而且有些菜肴虽然技艺有传承,但年青一代的厨师已很难有机会经常去做。
此外,“餐饮消费业态的改变”也不容忽视,这也是多位餐饮界人士的共识。随着80后、90后甚至00后成为消费主体,加上大型商超综合体的出现、互联网“网红”打卡店走红、时尚创新菜、八大菜系的进入,百花齐放的餐饮企业给人们带来更丰富的业态和更多餐饮消费选择,去“传统镇江菜馆”不再是市民消费的通识。所以,众多传统的镇江餐饮企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转型。
转型要在继承创新基础上实现
“追求传统口味,传承传统技艺,这其实是消费者对品质的一种追求。”我市一位浸淫餐饮行业多年的企业家坦言:“吃经典菜、吃传统菜,我们也注意到了市场这种需求的变化,目前镇江的餐饮企业正在转型期,未来肯定会有企业进入这一高品质领域。”
但他也认为,这种转型一定是在对传统镇江菜肴的继承和创新基础上才能实现。例如面对新的食材,如何利用传统的技艺和现代的创新手法,找回我们的传统口味,甚至再创经典;过去简单的装盘,如何利用新的雕刻技艺和特殊的器皿,呈现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的造型;传统菜式如何创新,更适应现代人的消费习惯;菜式的继承必须要有好的技艺,因此职业培训和技艺的传承十分重要。
令人颇为欣喜的是,在日前镇江举行的江苏烹协总厨联盟镇江区域“名厨”“名菜”邀请赛中,我市多家知名餐饮企业参赛的作品都是传统的镇江菜肴,如红烧河豚、手工制油养虾饼,等等,传统工艺、传统口味和新派的点缀创新。“挖掘传统,开发传统,就是既要寻求镇江本土的原汁原味,保护传统菜,也要开发传统菜,做成系列菜。”在采访中,我市一家五星饭店的行政总厨告诉记者:“镇江是旅游城市,外地游客来镇江,还是愿意来寻找传统镇江口味的。所以,我们要传承好老技艺,饭店也会定期邀请镇江菜的泰斗、大师定期来指点。”本报记者 司马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