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艺婷 本报通讯员 范翊
面对航空产业的专业性,他通过十多年大量理论数据积累、现场上千次反复实践加工经验,研制出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独特的铣切加工方案,并在批量生产中推广应用;他多次为国产C919大飞机制造加工机翼壁板、梁等关键部位的高精密高要求复合材料零部件进行机械加工,出色执行任务;他深入改进数控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并使先进理论知识转化应用到现场实际中,使原单件生产效率提升60%,合理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直接节省企业生产成本360多万元……这位助力大国重器的工匠,就是江苏美龙航空部件有限公司技术部副部长、高级技师汤文辉,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工匠荣誉称号。
近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镇江新区的江苏美龙航空部件有限公司,听汤文辉讲述扎根制造产业一线的奋斗历程。走进厂区,汤文辉并没有把记者带到车间,而是先引到了公司会议室,他指着展板向记者介绍:我们美龙是2009年成立的,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营航空航天内外饰研制、金属精密机械加工和先进复合材料组件的设计、制造和装配……现在,我们正在大力地推进自主研发的轻质、高强、阻燃的这些新材料项目,为的是向更多领域进军。
介绍了企业情况后,汤文辉说起了自己的一线操作工故事:1999年,他从当时的江苏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正式踏入机械加工行业。从最开始的一家生产车轮的公司,在生产模具车间从事模具设计与维修改进;到一家重机有限公司,干金属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再到现在的航空产业公司干技术与管理……在这20年里,他一直扎根机械制造一线,无论是最基本的工装装夹原理、刀具的切削加工原理,还是每个小零件的加工工艺,汤文辉都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在2007年镇江市建设系统职工技能(车工)竞赛中,他也荣获了个人第三名的好成绩。“这些艰苦的基层工作经历也为我后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之前,汤文辉在一家待遇不错的“大企业”上班,但是不安于现状的他,开始对航空产业产生了兴趣与挑战。“2010年,我偶然看新闻知道,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C919大型客机型号合格证申请。国家要研发大飞机了,我当时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机会也凑巧来到了他的身边:美龙航空招聘机械制造技师。“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过来应聘了。其实当时顶着家里不小的压力,个人发展心里也没个谱。何况一下子从‘地上’到‘天上’,航空高端机械加工这块儿我都得从头起步、边学边干。”
“当时一点都不懂,比如数控的界面都是英文的,我得抄下来再去网上查,查了中文意思我再用中文标签贴上去。起步那段时间,每天早上8点干到半夜,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因为有太多的东西需要自己摸索。我家在市区,当时索性就在新区租了房子,踏踏实实埋头干。这一租一干就是半年,我跟妻子几个月都照不到面,也顾不上家,她也难免有点抱怨。”汤文辉笑着说,所有的煎熬都是值得的,“我现在不但能熟练操作德国数控龙门大型加工中心,而且能深入分析、编制零件加工工艺,并针对航空行业中复合材料加工研制了一套自主创新的加工思路。”
2015年,汤文辉参与C919飞机升降舵工艺试验项目板材及飞机客舱及货运系统协调样段客舱内饰项目的切割机械加工,他通过制作快速夹持衬套工装,解决了薄壁零件因变形大而成批报废的技术难题。产品合格率提升了50%,这为客户节省了巨额工装费用,保证了产品质量和交货期,赢得了主机单位外籍专家的一致好评。另外,C919机翼壁板、梁结构等复合材料零件加工难度大、要求高,汤文辉通过攻关,解决了加工过程中散热不畅、刀具磨损快、零件加工面光度不好等加工技术难题,也受到了委托方的认可与好评。
采访最后,汤文辉说道:现在机械制造业高精尖人才还是缺乏的,自己除了要不断钻研和挑战之外,还要在工作中注意传、帮、带,留意培养一些年轻“徒弟”。目前他带领的数十名“徒弟”中多名被公司调入主要技术岗位,多名在市技能竞赛中赢得好名次。“我是希望自己不断地追求挑战,攻克更多的难关;同时希望他们能干得更好,希望镇江新区的航空航天产业做得更强大更长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