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底转业到地方自主创业,到目前公司已步入正轨开始全面盈利,两年的打拼,让陈立凯体会最深的是两句话:一是“创业很难!”二是“创业哪有那么难?”
“这两句话不是我说的,是2017年市军转办第一次组织我们选择自主择业的退役军人到南京大学参加创业培训时,一位过来者说的。我这两年的亲身经历证明,事情的发展真的是这样的。”眼前的陈立凯温文尔雅,又信心十足,不急不缓的言谈举止中始终洋溢着一份坚定与自信。
在简短的交流中,记者留意到,与朴实的外表相比,陈立凯的骨子里其实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性格。1991年高中毕业时,他选择了投笔从戎,考入军校。1995年毕业后来到驻镇某部服役,并多次赴国外学习、考察、培训。在部队服役的20多年中,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2006年7月还获得了俄罗斯陆军防空大学硕士学位,是原南京军区科技英才、“334工程”拔尖人才,两次获四总部作战部队优秀技术人才奖,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被聘为全军招标委员会的专家组成员、高级工程师职称,可谓指技合一的复合型人才。
2016年初退役时,陈立凯面临人生重大抉择。选择计划安置还是自主择业,对他来说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如果按照当时镇江市军转安置积分选岗办法,陈立凯当年的打分排名将稳居第一,可以优先选择最好的工作单位。因此,在很多人看来,选择计划安置是必然选项,而且机不可失。可是,他毅然选择了自主择业。他说:“我的上半生献给了部队,下半生想为自己活一回。”尤其是当他听说自己曾经带过的几个退伍兵在家工作很不稳定,每月收入只有一两千元时,更坚定了他选择自主择业的决心。在他看来:“我在部队服役20多年,无论是做技术还是搞行政管理都自认为干得还不错,不相信转到地方自主创业后,会做不成事情。”他很想创建一个平台和召集那些曾经在一个战壕里摸爬滚打多年的退伍战士们一起,共同创业,共同圆梦。而国家给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提供优厚退役金的激励政策,帮他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也成了他毅然决然选择自主创业的坚强后盾。
“创业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陈立凯坦言,尽管自己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创业之初的困难程度还是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出生在苏北淮安,从小就喜欢捞鱼捉虾的他,最感兴趣的其实是水产养殖,也和一个同年转业的战友约好了一起来做,甚至都已经到芜湖和扬州等地做了多次学习考察。可世事难料,最终却未能如愿。无可奈何,他只能另谋出路。
“一次在南京搬家时,我打了好多个电话都没找到家政服务人员。我就觉得这个市场还有很大需求,可以试一试。而且,我还打探到济南蓝创集团是一家集家政服务、洗车、餐饮于一体的大集团,在这个领域内很牛,可以先去考察学习一下,并最终确定选择家电清洗这个目前仅有一些零零散散走街串巷的‘游击队’在做的冷门行业入手。”在平平淡淡的叙述中,陈立凯平时做事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绝不好高骛远的一贯作风显露无遗。
2016年底,陈立凯带着两个退伍战士赴济南培训。次年初,便成立了南京绿生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正式开始了他的创业征程。从整天琢磨防空导弹等高精尖技术与管理,到清洗家电等普通得无法再普通的平常工作;从戒备森严的部队军营到包罗人间万象的平民世界;从出门时前呼后拥的副师职大校到人人可以对你翻白眼的个体户……陈立凯角色的转变需要适应,心理的落差需要克服,身份的认同需要时间。但在他看来,既然自己选择了放弃安置,自主择业,就不能再把荣誉背在肩上,把奉献挂在嘴边,而是要心态归零,撸起袖子加油干!
“做家电清洗一般会经历两种痛苦,一是‘有人没活’,二是‘有活没人’。在创业之初,我曾经经历了三个月‘有人没活’的痛苦,员工尚且有每月4000元的保底收入,可我这个老板却整天如坐针毡。因为每月营业收入只有几千元,而员工的工资、社保及房租水电的开销却要两万多,长期下去怎么亏得起?”陈立凯说,在这最艰难的时候,是长期在部队锤炼出来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给了自己无穷的力量。他告诉记者,公司成立初期,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没有客户、没有经验,他就带着员工跑小区、跑广场宣传,不断寻找客户资源。他还经常对员工说,我们做服务行业的,做的就是诚信、做的就是口碑。
在忍耐了三个月“有人没活”的极端痛苦之后,陈立凯的公司靠着有效推广和先期客户的口口相传,业务量上升很快,年底就实现了首年盈利目标。今年,公司发展势头更好,已与二十余家单位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散户也增加到4000多户,其中忠粉近2000户。同时,还为明年签下了一份大单,为泰州一家企业4个厂区提供保洁服务,仅此一项的营业额就将超过公司今年全年的营业额。在经历过创业痛苦之后,陈立凯终于体验到了“创业哪有那么难?”的轻松与快乐!
不给国家添负担,自主创业打“江山”。两年来,陈立凯不仅自己努力奋斗,也热心于帮助别人就业。他的公司培训了近20名清洁技师,帮助4名退伍战士分别在泰州、淮安、睢宁、宿州开起了自己的店面。给这个社会带去健康和洁净,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这正是他当初选择自主择业的初心。
临别时,陈立凯告诉记者,眼下他正在寻找机会,准备把自己的公司迁回镇江发展。他说,自己在镇江这个第二故乡生活了20多年,已经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虽然自己现在人在南京,但是根还是在镇江!
(记者 张凤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