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代聘:难忘镇江公安扬帆起航岁月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本报通讯员 仇亦非 曹伦平 戈太亮 本报记者 王露

镇江是一座历史名城,作为守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队伍,近代警察在镇江的出现已经有百余年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市公安局局长的李代聘带领公安队伍在机构改革中扬帆起航,为镇江公安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地基。岁月流金,青丝白发,新中国建立七十周年之际,86岁的李代聘动情地回忆起了那段时代浪潮中的峥嵘岁月。

镇江升为省辖市

担任第一任公安局长

1949年7月,带着一纸介绍信,李代聘离开老家高淳,来镇江地委报到,开始了他数十年的革命生涯。“我当年才16岁,被派到地委农村工作队,参加土地改革运动。运动一直持续到1953年,而我则在1951年调离工作队,到公安部门工作,成为人员警察中的一员。”

参加公安工作后,李代聘做过侦查员、秘书、行政等,公安系统内的科室全都轮了个遍。经历下放后,1975年调回镇江地委公安处。

“之前的镇江公安系统分为地、市两级,1983年全国开始机构改革。”李代聘说,是年3月,撤销镇江地区和县级镇江市,设立地级镇江市,地区一级公安系统撤销,重新组建了镇江市公安局。李代聘被任命为市公安局首任局长。

地、市公安系统合并是镇江公安发展史上的一个时代转角。回忆起那时的情形,李代聘十分感慨,“这是非常大的变化,市公安局开始由省公安厅直管,行政等级上升了,代表着今后镇江公安队伍将具有更强的战斗力,也必然推动公安工作向前大步迈进。”为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财产不受不法侵害,1983年10月,市公安局组织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打击盗窃自行车犯罪专项斗争,共破盗窃自行车案件373起,抓获不法分子326人,缴获赃车663辆,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凝心聚力带队伍

提升公安整体战斗力

“机构改革后,很多人的职务有了变动,第一要务就是带队伍。”上任后,李代聘对系统内的干部进行了多番思想教育,制定提拔制度,在极短的时间里激发了镇江公安更强更坚的战斗力。

就在市公安局机构改革刚刚调整到位时,镇江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凶杀案——有市民在金山水厂附近发现了一具无头女尸。

此时距市公安局重组才一个多月,全市公安系统乃至市委市政府对这桩案件都十分重视,李代聘倍感压力。“机构重组后的很多遗留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这时候发生这样的案件,我急得整夜睡不着。”李代聘说,案件发生后他们对全市该年龄段的女性进行了排查,最后又通过女尸的着装、包裹尸体的棉被、捆绑尸体的电线进行追查,经过6天6夜不眠不休的苦干,迅速侦破案件。该案的侦破“一炮打响”,鼓舞了全市公安队伍的士气,让重组后的公安局获得了上上下下的认可。

1980年代初,社会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全中国公安部门的主要精力都在治安上。现今一头白发的李代聘回忆,那个年代,女性在晚间不敢出门,女工下班都需要丈夫接送,流氓地痞是难以铲除的毒瘤。

1983年,从中央到地方开始“严打”,李代聘作为市公安局长,全面部署、领导我市的严打工作,也正是那一年起,社会治安逐步走向良好。如今,镇江市的夜景多姿多彩,群众安全感全国领先,人们已难以想象当年情形。

重组两大分局

公安学校充实基层警力

市公安局重组前,下设金山、北固、郊区、谏壁4个分局。李代聘任职后,于1983年3月将这4个分局合并为城区、郊区2个分局,1985年改为京口分局、润州分局。同时,丹徒、丹阳、句容、扬中4个县公安局也归属市局领导。

在经济尚未发展的年代,市公安局一共只有两辆汽车,民警都是骑自行车、步行办案。然而办公条件差还不是当时的主要问题,最棘手的是警力不足。

“按道理,每个派出所里都要有一名户籍警帮百姓办户口,但是老百姓那时候经常找不到人,民警都出去办案了。”李代聘回忆,当时全市公安系统在编人员只有500多人,少于省内其他城市。经多方争取,组建江苏省人民警察学校镇江教学班,用以充实基层警力。截至1985年底,该班共招收了4届学员,316名青年民警在这里“充电”后奔赴全市各个基层派出所,这么一来,基层警力不足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1988年后,该班经批准后正式成立了“镇江市公安干部学校”,专门负责警察的轮训工作。

从1949年2月的镇江专员公署公安局,到如今的镇江市公安局。70年风雨兼程,镇江公安在时代浪潮中扬风破浪,愈发壮大。作为老一辈公安队伍的领头人,李代聘与这支队伍半生相守,将自己的光辉岁月奉献给了公安事业,也赢得一代代镇江公安人的致敬与尊重!图片由李代聘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