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九大行动”取得实效低碳镇江品牌声名远播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本报记者 陈志奎 本报通讯员 邵炜

去年12月,中宣部《低碳中国梦》摄制组来到镇江,就我市低碳实践经验进行拍摄,展现镇江低碳发展的新面貌新气象。鹤林水泥公司的绿色转型给摄制组留下了深刻印象。水泥行业原本被视为高污染行业,但鹤林水泥致力绿色转型,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工厂,原料中回收利用的废弃资源占总材料比例的65%左右。其不断加快落实的低碳节能项目,推动企业成功走上了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新型工业转型之路。

鹤林水泥的华丽转身缘自低碳城市建设的扎实行动。去年制定并推动的《2018生态文明(低碳城市)建设行动计划》,主要着眼于推动空间布局优化、绿色低碳产业、绿色低碳生产模式、生态环境优化、绿色低碳建筑、绿色低碳能源、绿色低碳交通、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能力建设等九个方面90项重点任务的落实落地。得力于系统推动,低碳建设“九大行动”取得实效。

绿色交通系统推进,开展内河船舶污染物垃圾转运,加快全域交通智慧化建设。绿色建筑渐成风尚,完成48万平方米“海绵+节能”社区改造,市区累计完成113万㎡装配式建筑建设。节水型社会成效明显,完成7所省节水型学校、27所市节水型学习、7个省节水载体、2个节水示范区建设。全市公共机构能耗减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水资源消耗分别下降2.5%、3%、4%。绿色工厂越来越多,全市已培育20家市级绿色工厂。

“戴庄经验”得到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发展不断优化,经生态修复后检测,戴庄稻田生物物种多达127种,超出普通稻田6.4倍,已持续10年未用农药化肥,为解决全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了生动样本。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持续深入,全市新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158公顷。全力推动近零碳岛建设,扬中市,丹徒区世业洲、江心洲分别完成“金屋顶”装机31.2兆瓦、8.97兆瓦。

一个个数字串联起镇江力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实足印。走过2018年,手握绿色低碳这张最闪亮的城市名片和优势品牌,如火如荼的低碳城市建设,正在引领镇江迈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跫然足音。

一年一度的低碳嘉年华如约而至,2018国际低碳大会,镇江搭建了低碳交流的最闪亮的舞台。38名省部级领导、27名国际重要嘉宾、280名专家学者及精英代表、450名企业家及高管群英荟萃、济济一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别主任文霭洁由衷地为镇江点赞,“在GDP高增长率和能源需求高增长的背景下,镇江向我们展示了促进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高峰论坛、成果发布、主题边会、路演招商一系列活动令人目不暇接。首度发起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保护长江母亲河”低碳公益众筹活动倡议,宣示了镇江践行长江大保护的决心。聚散终有时,但观点在这里交锋,共识在这里凝聚,情感在这里交融,低碳发展的号角响彻镇江大地,一路传向四面八方。

因为卓有成效的低碳实践,镇江在外界眼中成为引领低碳城市建设的一面旗帜。去年,在2018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奖评选活动中,镇江在100余家中欧城市中脱颖而出,以第1名成绩荣获低碳和智慧城市先行奖。镇江低碳案例构成了其他城市可资借鉴的范本。应生态环境部邀请,镇江参与《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地方典型案例集编写工作,政府主导推动、低碳大会、生态云等典型案例一一纳入国家报告。对于低碳大会上连续第三年发布的低碳发展“镇江指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评价说,“镇江指数”提供了开展城市低碳发展评价的标尺,并且正在创造国际低碳通用语言,扩大低碳发展的中国影响力。

低碳发展的先进理念,低碳创意的美好未来,正在山水环绕的江南古城激荡升华,汇成镇江高质量发展的最鲜明底色和最持久的优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