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要自我变革抓管理
高质量推进产业强区需要高效集成的软环境支撑。近两年,新区解放思想、自我变革,剔除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匹配的部分,凝聚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活力更强的内生动能,全力护航区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之路。
在重大项目推进方面,新区充分凸显服务能效和温度。从立项到拿到施工许可,力信二期项目用时25个工作日,江化微项目用时18个工作日,孚能项目仅用14个工作日,刷新了新区项目审批速度。“项目服务人员在现场和我们一起办公,提前列好项目推进指南,面对面沟通项目推进各类事项,精准介入帮助解决问题,甚至陪着我们加班至深夜,服务高效又暖心。”孚能项目工程建设负责人郑广俊由衷赞叹。
2017年以来,伴随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区以创新突破、先行先试的精神探索行政审批领域改革,推出“2332”阳光高效审批改革一系列重磅举措,阔步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吴江说,作为全区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沿阵地,行政审批局将服务项目尽早落地见效作为审批战线全员当仁不让的职责使命。截至2018年12月25日,新区共有51个新开工工业项目领取施工许可证,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均在3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平均用时23个工作日,新开工工业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21%,平均审批用时减少34%。
行政审批改革是新区推进绩效、流程、文化“三大管理改革”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依托“三大管理改革”,新区对项目招引推进、国有企业监管、应急处理、督查督办等6大类35个流程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政府性投资项目规范管理8项制度,并形成流程落地实施,旨在充分释放制度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以网格化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新区将管理的触角深入社会基层。新区在全省开发区中建成第一个集成管理指挥中心,在7个分中心的基础上,设立三级网格,配备970名网格员,覆盖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多领域,与31个职能部门、50个村社区实现互联互通。去年1-10月,全区两级集成管理中心累计收集群众反映各类问题1.8万余件,解决1.7万余件,满意率达95%以上。《江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鼓励新区集成改革经验在全省范围推广。
高标准升级
新时代干部建设标准
去年5月,46名新区区管干部赴清华大学参加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提升研修班;6月,部分对企服务部门负责人赴阿里巴巴淘宝大学参加实体经济总裁互联网思维研修班……新区制订了全年培训计划,着力推进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年轻化,提高干部的创新力、执行力、协同力。
干部是第一竞争要素、第一投资环境和第一人力资源,开发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决定性因素在干部。镇江新区干部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在充分调研、深入沟通的基础上,以“两化三力”建设为主线,补齐短板弱项、解决痛点需求、筑牢制度防线。
考虑到年轻干部平日少有机会与组织沟通,新区组工干部主动“上门”,对近3年来参加工作的234名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在聆听心声、解答困惑的同时,积极采纳他们在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为了让年轻干部能够快速成长为“主力军”,除了组织新入职干部参加新进人员培训班,帮助加快完成角色转变,还组织各部门优秀年轻同志先后赴知名高校开展财政金融、建设规划等方面的提升拓展培训,进一步激发了“新生代”干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去年11月初,来自各村(社区)的60余名党组织书记作为“新兵”,在市国防园进行了为期五天紧张而充实的集训。除此之外,今年新区还对各村(社区)书记实施了“双重管理”,8月份以来,已对全区基层干部进行了客观全面的综合研判,今年将更大力度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养和打造,在不断提升待遇、给予更多关心关爱的同时,从严从实打造一支作风过硬、敢于担当、创新实干的基层带头人队伍。
去年,新区党工委提出了“开明开放、担当奋进”的新时代新区精神,并针对文化领域提出了“文化改革要把价值观的普及、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氛围的提升纳入绩效考核”的刚性要求。新区先后围绕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担当奋进等主题举办了6期“圌山讲堂”,并在各部门板块积极开展“周末家说”演讲比赛,拓宽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干部群体中的获取渠道,全面强化了新区干部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在实际工作中的广泛高效运用。
将绿色生态打造为
开发区核心竞争力
为全面提升开发区环境质量,给高质量发展腾出生态空间,新区连续两年首个工作日专题部署低碳清洁新区建设。在2018年初召开的低碳清洁新区建设暨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进会上,秦海涛指出,碧水蓝天是最重要的民生福祉,迈向现代化必须高举绿色生态大旗,把绿色生态打造成为开发区核心竞争力。
在去年环保管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新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全面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各类生态环保难题实现有效破解。1-11月,区域国考断面稳定达标;大气整治任务全面完成,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53.4,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8%;环境信访投诉同比下降20%以上,中央、省级环保交办件如期整改;“散乱污”企业整治全面推进,取缔关停104家,搬迁4家,整治提升618家。
环境治理根本上在于服务发展。去年,新区组建百名专家团队深入生产一线“把脉问诊”,对重点企业污染源点进行专业监测、评估诊断,并在技术、工艺、设备上给出整治提升方案,推动企业最大程度减少环境污染。
“今年5月份,企业一次性投入2000万元上马的RTO(一种高效有机废气治理设备)启用以后,厂区内的VOCs排放量较之前消减了70%以上。而目前全区最大的、12万标方/小时废气处理效率的新设备,为企业良性发展释放了环境容量,企业今年生产稳定、产销两旺。”奇美化工公用部经理陶红暾介绍,“真正让企业愿意买单清洁生产投入的是市场上的回报。”更早一步投用RTO的南帝化工安环副总经理罗一男介绍,今年南帝的市场销售实现了逆势上扬,有望突破10亿元大关。
为形成环境治理高压态势,新区以全流程督查问责的机制压实责任、力求实效。截至去年11月底,新区“铁腕治污”和“规范执法”并举,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600余人(次),检查企业850余家(次),立案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79家(次),对3家严重环境违法的企业进行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陈瑜 龚江婷 范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