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市财政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增收节支提升预算平衡能力。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努力增收节支,确保收支平衡。主动适应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变化,加强收入预算执行分析判断,积极关注并及时应对国家财税政策调整对我市影响,抓住政策机遇,化解不利因素,优化地方税收结构,提升重大项目、支柱税源、新上项目对财税增收的贡献水平,努力构建多极增收、多点支撑的梯级税源结构,推动财政收入高质量、可持续增长。坚持过紧日子,立足有保有压,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不断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坚决打破各项财政支出只增不减、存量固化的格局,通过加强支出动态监控、推动资金统筹整合、强化预算刚性约束等措施,努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效率,增强对重点支出的统筹保障能力。
坚定不移支持实体经济振兴。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导向,综合运用财政体制、产业基金、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实体经济振兴以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亩均税收产出等高质量发展指标,制定差别化政策,推动资源高效配置。精准落实省“科技改革30条”、市“科技改革20条”政策,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推进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持续深化财政科研项目和科技资金管理改革。整合现有财政金融产品,推动财政投入由无偿向有偿转变,帮助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力度。认真执行好中央、省减税降费政策,加大惠企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
努力提升民生保障可持续能力。正确处理好当前可承受与未来可持续的关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提升民生保障的针对性、有效性与可持续性。健全生态治理机制,完善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优化整合各项就业帮扶政策,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制度,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好基本公共卫生、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财政补助政策。完善生均财政拨款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各类学校公用经费标准,稳步推进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调整。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充分运用担保机制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支持黑臭水体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实事建设。
加快构建现代财政管理制度体系。全面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建立预算安排与执行挂钩机制,对执行进度较慢的项目,采取收回资金、调整用途等方式加大统筹力度。推动政府专项资金分类分级管理,规范支出用途,整合分类设置,市级专项资金整合为产业扶持类、基本民生类、公共服务类、公共投资类4大类,突出集中财力办大事。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运用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扩面。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推进财政投资评审信息化,实现项目管理全过程、痕迹化管理。加快编制和公布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推广国库集中收付电子化改革,探索将社保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提高涉农资金使用绩效。依法依规履行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职责,组织实施基础管理、经营预算、绩效考核、负责人薪酬管理等工作。
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稳定运行。立足问题导向,强化工作举措,切实增强财政稳定运行和风险防控能力。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债务管理规定,坚持合法合规进行举债融资,积极争取政府债券,有效衔接资金链条,确保流动性安全。加快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减轻短期偿债压力,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债务利息负担。严格落实年度化债务方案,做好债务规模控制、统计风险和风险监控等工作,通过预算安排、资产处置、集团转型、争取支持等措施,做实做细债务化解工作,加快存量债务化解步伐,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镇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