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日行两千里

2022年0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 王景曙

这天早上7点钟左右,我们两辆车子在位于金山公园正门对面的一家面馆会合。这是2013年9月30日的清晨。秋高气爽,古城处处挂着喜迎国庆的旗子。暖心氛围里,我们一共8个人将要做一次不同寻常的自驾远行:穿越大半个中国去内蒙古额济纳旗看胡杨。

此行首领田震鹏,是闻名遐迩的顶级驴友,曾任镇江青旅老总多年。960万平方公里上那些值得去的地方,要问老田去过多少,已经不方便对方回答,而只能做减法,问他还没去过哪里。作为线路规划师,我们接下来8天时间里的一站一点,老田早已了然于心。

启程前这顿早饭,是每人一碗锅盖面。于我而言,日常难得吃顿早饭,生物钟一时还是个问题,筷子动得有些勉强。林庆生可就不一样了,他每天都是天麻麻亮起床,然后到小区附近的合山一带周游良久,消耗很大,所以非常看重早饭的质量。那天早上,拖下一大碗腰花面外加一只肉圆和两个煎鸡蛋,林庆生吃得越香,大家心里越踏实,因为征程上他将是位举足轻重的劳力,丰裕的能量某种意义上并不只属于他个人,更属于他双手操控的方向盘。属于我们团队。

按照计划,Day1的歇脚点是山西吕梁,导航显示距离约1200余公里,基本判断,赶到吕梁吃个哪怕稍晚些的晚饭应不成问题。因提前一天动身,时长假“交通效应”尚未显现,途中所见车辆稀落。大约下午1点,队伍在河南商丘境内的一个服务区稍事休整,解决午饭。这是个双重节点,我在朋友圈发了条微信:顺利实现“双过半”,还要赶600公里。

一路北上,进入山西境内后,隧道奇多,路面亦窄,令人慨叹晋地修路之不易。晚上近7点钟时候,在晋中市榆社县地界上我又直播一条微信“夜行中。快到了。”的确,此处距目的地仅剩大约180公里,以常态速度,顶多一个半小时即可轻取吕梁。可是,我显然高兴得过早了,“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句老话毫不客气地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

自榆社西折,近平遥之时,两车隔空沟通了一下,决定在前方做一次补给。车子开进去之后,才发现这是个刚刚建好、尚未投入运营的加油站,除了几盏零星的灯无力地亮着,四周一片漆黑。我们的油量倒也不愁见底,撑到下一个服务区还是没问题的,但问题在于,刚才还像老虎一样飞奔的林庆生那辆别克车,忽然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了,大家绞尽脑汁、出谋划策,并且拍拍打打,终究还是不行。由此陷入困境的我们,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反复拨打沿途随处可见的高速救援电话,根本就是个摆设,“自力更生”之说被推到真理层面。车主林庆生义无反顾地首先拿出主张:他在太原有几个靠得住的朋友,不妨打电话求救。当即遭到有识之士的否决,理由是太原离得不算近,大过节的,又在夜里,这么麻烦人家不太好,事情毕竟还没到那一步。

这时,不知谁放声吼了几下“有人吗”,旷野震荡,余音袅袅。一喊还真喊出一个人来:她从我们几乎看不清门的一排办公用房里缓步而出。农妇模样的这位中年女性,是加油站建设工地的值守者,了解我们的情况后,她用一口纯正而又略显木讷的山西口音表示,可以帮我们打电话联系人过来修车,等候时间也不会太长,至于价格,“你们自己谈”。这无疑是个巨大喜讯!我们几个男的,纷纷掏出香烟轻松一下,林庆生一贯是个只有喝了足够酒才会抽烟的人,但此时也兴致极好地伸手要了一根。

就在等候修车工期间,又一辆车也误闯这个空架子加油站。身着一件夹克外套的司机,一看就很面善,热心肠的他没有扭头一走了之,而是协助我们对车况进行诊疗。前面林庆生坐在驾驶室里听指令,后面好心司机用一把锤子在发动机附近轻轻敲击了几个点位,随着“磁磁磁……咔嗒咔嗒……”传来,动听的声音顿时沁人心脾。

值守农妇一旁全程目睹,我们车子起死回生的声音令她焦虑起来,趋步上前试图要与我们交涉什么,说时迟、那时快,8人中已有7人钻进了车子,我是最后一个上车的。我拦在农妇面前,掏出一张红色的一百元钱,往她手里一塞,说:“这是给你的劳务费。太感谢你了!”对方未及缓过神来,我们的车子已经一溜烟而去。

重新踏上征程后,我们在下一个加油站实施加油时,向工作人员特别说明情况,让别克车不能熄火。事实上,直到后来把车子停进投宿的酒店里,这辆车就再也不敢熄火。因为是夜间行车、路况陌生,途中抵达平遥外围时我们走了一段弯路——不该进城却进了城。多重耽搁之下,终于驶抵吕梁城里国贸大酒店时,已是午夜12点出头,亦即次日凌晨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