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迎 栾继业
为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省一号文件精神,9日召开的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全面总结了2018年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成绩,对抓好今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为我市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完成乡村振兴的硬任务明确了行动路线和举措。
乡村振兴工作初见成效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市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
产业发展稳中有进
·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建成小麦、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17个和44个,推广稻田综合种养2.23万亩,新增设施园艺面积2.37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12.98万亩,优质食味水稻种植面积占比达59%,规模养殖场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70%。
·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召开第二届全国昆虫产业发展大会暨镇江市绿色农业发展大会,实施轮作休耕试点2.07万亩,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80.5万亩,秸秆还田率88.4%,综合利用率达到95.4%。
·切实强化科技对接服务,“一镇一院、一村一所”覆盖率达70%,与省农科院、中国农学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举办镇江市农业科技嘉年华暨长三角农创项目路演活动;开展全市首届“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评选,新增省级家庭农场17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
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全市争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庄11个,第一批3个试点村已基本完成建设,第二批和第三批8个试点村正按规划逐步实施。
·全年共疏竣农村河道土方639万立方米,提档升级农村公路200公里。
·新增美丽宜居村80个、水美乡村17个、“三化(珍贵化、彩色化和效益化)”示范村26个,完成236个规划发展村庄和居民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完成年度农村改厕任务0.8万户。
·25个镇、35个村创成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丹阳市被列入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首批16个示范县之一。
文明乡风建设持续深入
·创建“金山理论讲习所”。
·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
·开展首届镇江市“新乡贤”评选,共评选产生10名“新乡贤标兵”和90名“新乡贤”,建设乡贤文化阵地44处。
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全面推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全市30%的村部完成农村标准化阵地改造。
·成立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领导小组,全面规范“全要素网格”。
·推进村民自治实践,全市“政社互动”推行率达100%。
精准扶贫取得实效
·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687.4元,增幅8.6%。
·全市54个经济薄弱村达标,3300余户、6500余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总体达标率达90%以上。
农业农村改革实现突破
·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550个村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其中501个村完成改革任务,占比83%。
·推进村集体财务非现金结算,全市588个村推行“村务卡”管理,占比达98.5%。
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
简要概括
两个关键词
·“决胜期”
·“硬任务”
2
主要表现
五个方面问题
·统筹协调有待加强
·规划工作相对滞后
·人居环境亟需改善
·土地制约较为突出
·部分改革任务艰巨
抓好今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今年是决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要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发展难题。
完善组织领导体系
·成立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小组。市委书记惠建林、市长张叶飞任组长,下设综合协调与改革创新、“三高”农业与富民增收、美丽乡村与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组织与人才文化振兴5个专项工作小组。
·丹阳、句容、扬中、丹徒参照市里模式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其他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需要成立相应的专项工作小组。
强化镇村规划引领
·按照《镇江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0)》,到2020年实现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全覆盖。
·自然资源与规划部门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导辖市区在“多规合一”理念的指导下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统筹规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协调推进生产发展、居民点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乡村规划师制度,明确每名规划师联系的具体镇村,定期驻村调研、开展指导。
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今年将重点围绕“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开展农村环境的专项治理。
·明确职责分工。从今年起,农村人居环境由住建部门总牵头转变为农业农村部门总牵头,但是原先各部门承担的具体工作职责不变,住建、城管、卫健部门要分别做好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等各项工作。
·探索可复制模式。面对建设资金紧约束,各地要借鉴丹阳草塘村、扬中利民村等地经验。
·落实重点任务。今年全市要完成174个规划发展村庄和居民点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15万户改厕、新增100个美丽宜居村庄、20个绿化示范村,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农桥10座,清淤疏浚河道200公里,建设农村生态河道20条,新增“水美乡村”15个。
持续壮大乡村产业
·要继续壮大优质粮油、特色园艺等优势产业,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5万亩、渔业面积1000亩、高标准农田8万亩。继续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增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新创建星级乡村旅游区6家,新培育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30家。
·要加快项目建设,重点做好丹阳香海琴枫观光农业、句容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丹徒特种渔业养殖和镇江新区众安农业特色小镇等市重点项目。
·要强化产业招商,乡村振兴产业作为全市七大重点招商产业之一,要通过开展百家民企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工作,提高招商实效。
·要开展品牌营销,全市将举办农产品营销模式大赛、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加强农产品营销推广。
·要发展社会化服务,供销及邮政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点密集的优势,大力发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仓储物流和农业废弃物回收等生产性服务业。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化“戴庄经验”的推广应用,今年规划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30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到61%,绿色防控产品使用面积占比达80%。
全面完成精准脱贫任务
·全市还有15个经济薄弱村、385户/756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对象,今年要全部实现达标脱贫。
·要开展省定标准脱贫人口“回头看”,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完成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
·各地要创新扶贫路径,强化扶贫资金的使用效能,将扶贫资金用好、用实;针对因病致贫返贫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体系。
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
·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挥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作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评定,配套相应扶持政策。
·充实基层“三农”工作人员,进一步充实农经、农技、农水等基层“三农”队伍。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全市90%以上的村改革任务,组织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确立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地位。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开展农村房地一体的不动产权籍调查,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深化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改革,推动农业保险市场化运营,强化涉农保险保障和服务功能改革创新。
逐步破解现实难题
“只要有见地,即使是很小的一个口子,也是一种成功”,各地各部门要针对本地区“三农”工作的一些实际需求与难题,在以土地整理解决资金缺口、农村宅基地建设规范与管理等方面,成立专门的课题组加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措施。
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
建立“三个一”的工作推进机制,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每双月进行一次通报
·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会
·每半年开展一次督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