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郑干萱
【编者按】
从2017年11月至今,市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委与本报联合开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能量先锋谱》专栏,每周推介1名正能量先锋,并评选产生了2018年度百名正能量先锋。2019年,各方持续寻找、宣传身边正能量先锋,树立榜样力量,激励更多老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初心点燃文明之光,用使命璀璨退休人生。
3月27日,一场庄严热烈的授荣大会在市交通局会议室举行。100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能量先锋从市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委领导手上接过了荣誉证书。百名先锋代表石耘在发言中说:“授荣,是对银发先锋铿锵有力的褒奖,也是对广大离退休干部发挥正能量的有力传播。”
笔笔善款,汇聚爱心海洋
“我准备把这几年攒的10万元工资,交给党组织,捐给贫苦学子。”2017年深秋的一个夜晚,93岁的离休干部汪深渠与老伴刘湘又决定了一笔数额不小的“捐款”。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汪深渠一下交纳了5000元“特殊党费”;2014年,向家乡访仙镇永丰村捐资8.5万元;2016年盐城龙卷风灾害中,第一时间捐献2万元。“我16岁参军,是党培养了我,现在生活好了,一定要回报社会。”
96岁的姜听听在丹阳慈善界“名气不小”,60年来捐款达20多万元,却依然和老伴“蜗居”在阴暗局促的老屋,可他说“华屋万间,夜卧不过五尺,要那么大地方干嘛。”
去年荣获“江苏慈善奖”的镇江第一人民医院退休干部、87岁的唐贞每年都为贫困学生捐款,2017年儿子因病去世后从儿子留给她的养老金中捐出20万给“社会儿女”公益服务社,创设“慰藉孤老助医”项目。
在“银发先锋”的带动下,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成为很多人的“常态”,小城里大爱涌动。
义务辅导,撑起红色“树苗”
“关爷爷,这道难题请您给讲解一下。”一走进金山街道迎江路社区“爱心辅导站”,孩子们都看向关塽,眼里满是爱戴和感激。
为了让这些来自贫困家庭和外来务工子女“普惠”到优质的校外辅导,镇江崇实女中退休教师关塽在时任市关工委主任宋亚欣的帮助下,成立了以退休教师志愿者为主体的爱心辅导团队,17年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95岁的丹阳市离休干部王良弼在毛家社区建起“四点半学校”,义务为学生辅导功课、看护照料,坚持利用双休日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书画辅导。
辅导学习,更重传承红色基因。扬中市老干部张同德担任义务辅导员,回溯自己的革命生涯,讲述抗战故事,在孩子们心里种下向党、爱党的种子。句容退休教师汪维海骑着自行车,不顾天热酷暑,走访新四军老战士,撰写了3000多字的文章《学习抗日英雄,争做四有新人》,先后组织青少年到老战士中、参观茅山新四军苏南抗战纪念馆,接受鲜活的革命传统教育。
正是“银发力量”的传播,让红色基因植根孩子们的精神家园,永续传递。
振兴乡村,追梦田野大地
在镇江市天成农业科技基地,挂着镇江市首个“银发人才工作站”的牌子,这是以亚夫精神为镜、弘扬劳模精神的沈晓昆农业服务团队。
2008年退休后,沈晓昆踏上2年援建四川绵竹、1年援疆之路;发酵床养殖技术等多个农业成果获全国、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经过8年努力,他成功培育出乌嘴白羽凤头鸭。“退休再干20年,为农服务一甲子”是这位“银发追梦人”的豪情。
市级第二个“银发人才工作站”站长、丹阳市高级农艺师秦金锁,退休后为“院企、校企合作”牵线搭桥,无偿服务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做大做强丹阳特色品牌农业。
以赵亚夫为首的榜样力量,让更多“银发专家”参与进来,干劲不输当年,成为乡村振兴大潮中的“弄潮儿”。
点赞时代,讲好中国故事
在百名先锋中,市规划局退休干部华允庆是极富有时代感的时尚达人、网络大咖。他连续39年以金山寺为背景,和女儿在同一个地点拍照,记录家庭温情、时代变迁;他历时55天沿祖国边境自驾行走28280公里,一路行走一路歌,用照片和微文热情讴歌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强烈抒发“出国更爱国爱党”的情怀,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反响。
1934年出生的离休干部许洪声耄耋之年上网用网,2017年制作《大红灯笼高高挂,喜迎党的十九大》视频,在网络上传播了正能量。84岁的市财政局原副局长许诠声一部相机走过大江南北,多次出版摄影集、举办个人摄影展,他用拍摄的美景传颂祖国大好河山,抒发对祖国、对党的无限热爱。
与时俱进的“银发先锋”以自己的方式,讲述身边的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为历史留痕,为时代发声。
寄情书画,探寻乐学之路
2017年,在润州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总结表彰会上,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忠东获得创建先进个人和“笔耕不辍,佳作频出”创作作品先进个人两项大奖。
“我与诗词结缘已久,能用诗词为城市做贡献,更加激励我在有生之年奋发有为。”2013年,王忠东担任了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领导小组副组长,在3年多创建中,古稀之龄的他坚持和年轻同志一起跑基层,下街道为各分会、诗社达标奔忙。忙碌中依旧笔耕不辍,创作诗词达200余首……
同样为创成“中华诗词之乡”立下汗马功劳的李克俭酷爱写诗,带动润州区诗协会员创作诗词作品3000余首,发展诗协会员1300余人。丹徒区委组织部原副部长余承善把60岁当做另一段“学习人生”的起点,退休25年来坚持不懈学书画、篆刻,收获了翰墨飘香的喜悦。
花甲起新步,七十不古稀,八十学个巧,九十志不渝。银发先锋,为众多退休干部树立了“航标”,并汇聚成城市文明发展的坚实力量,点亮了新时代镇江的文明之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