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课堂具特色育人有温度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唐守伦

近日,我市召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会上,与会学校登台展示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开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做法,真是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与会者纷纷点赞。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打好人生底色

“讲好思政课,要把有意义的内容讲得有意思,把有深度的理论讲得有温度。”润州区南徐小学通过深入挖掘各门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为此,该校遵循小学生身心特点和道德认知发展规律,深入开展思政教学研究,积极推进教学方式改革。通过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创设“两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通过对校园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讨论辨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通过角色模拟和活动体验,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建立评价机制,指导学生道德实践,形成道德意志。

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利用各种阵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还加强“道德大讲堂”建设,向学生宣讲革命故事、伟人传记、党团队史、改革开放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教育引导学生听党的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日常校园生活之中,与养成教育、校园文化节活动、特殊纪念日活动及各类专题教育相结合,开展了“向国旗敬礼”“国家公祭日”“红色基因代代传”“经典咏流传”“我的中国梦”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构建铸魂育人

“红色文化环境”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以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根植红色沃土,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办学的核心价值观和德育目标指向,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突出“红色思想引领、红色文化熏陶、红色育人、红色实践锤炼”,将茅山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办学育人优势,打造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品牌。

学校从建设红色文化教育环境入手,建设新四军句容抗日斗争历史陈列馆。选取了近200幅图片资料、10余件纪念物件布展。精选与抗日名人、名将、名战有关的经典作品76幅,悬挂在校园主干道两边的灯柱上,形成红色诗词大道。利用校园国旗台周围的绿地,建设了红色文化广场。在学校图书馆中另辟“红色”书籍书架,增配“红色”书籍近2000册。同时,设立专门的“红色文化”阅览室,供师生阅览。

学校积极开发红色文化等校本课程,不断完善系统的学校课程,探索红色文化课程与其他学科间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结构合理、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综合课程,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成立了红色文化开发组,研究和开发国家课程中红色文化教育因子,并通过集体备课,研讨、落实红色文化在国家课程中的渗透策略以及方案、教案、课例。

学校不仅积极挖掘国家课程中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还先后开发了《名人名家抗战诗词选》等6本校本教材,供高一、二校本课程选修,发挥红色文化环境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营造“山水教育”

文明向上新氛围

丹阳华南实验学校创建之初,就着力思考并规划校园文化布置。校园总体以江南水乡和中式传统文化风格为主,亭台、假山、南湖北海;桂花香樟蔷薇满墙;学生书法、绘画、诗歌、手工等自创作品装点校园角角落落。全员育人,师生和谐生活,共同成长,润物无声。

以丹阳市吴云名教师工作室为引领,着力开展“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为特色的思政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实践,学生思辨能力和行为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也得到了提升,1人获评镇江市学科带头人,1人获评镇江市教学骨干,6人获评丹阳市学科带头人。

以常规评比为抓手狠抓养成教育,把常规管理精细化,尤其对路队、卫生、用餐、就寝、礼貌等各类常规细节,加强督查,培养良好习惯。根据年段特点,加强“一班一品”班级文化建设,有载体、有特点,形成各类文明班团队。学校非常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切实加强青春期、叛逆期等心理辅导。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加强问题家庭、特殊学生管理,以优良的校风带动优良班风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打造“家校共育”“书香润德”品牌,深入开展“家校共育线上读书交流”等主题活动,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整合德育资源、教育力量,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环境。坚持办好《家教论坛》,充分利用校信通、告家长书、家长会等多种平台,切实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引领。积极推进科学有效的家校共育途径和手段,主动把管理从校内向校外延伸,畅通学校、家庭、社区联系渠道,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及舆论氛围,形成教育合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