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军嫂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编者按:她们有着共同的光荣职业:教师;她们有着共同的特殊身份:军嫂;她们有着共同的信念:爱国、爱家、敬业、奉献。因为选择了军人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她们承担了更重的责任,付出了更多的牺牲。

她们无怨无悔,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小家,用坚强的意志诠释着无私大爱!今天是八一建军节,让我们向伟大的军嫂教师致敬!

战士喜爱的“小宋祖英”

——镇江崇实女中教师黄锦荣

端庄大气的黄锦荣,是镇江崇实女子中学音乐老师,却被驻镇某部战士亲切地称为军营“小宋祖英”。作为驻镇某部政治工作部宣传干事镇伟的妻子,她十分乐意接受这一称呼,因为这是战友们对她最好的褒奖。

黄锦荣是个典型的湖湘妹子,性格里蕴藏着泼辣和不服输,用她自己的话讲“要想当好一名军嫂,内心一定要足够强大”。这一点,在她的音乐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

她任教的是初中音乐,歌唱的内容占很大的篇幅,其中包括很大一部分的二声部合唱歌曲。很多教师在合唱教学时觉得学生难以做到声部之间的平衡、协调、统一,教师自己也感到顾此失彼,造成学生没有兴趣,教师没有信心,索性变合唱作品为一个合唱歌曲。

“每一个女生都有歌唱的欲望,我要让我的学生想唱、敢唱、能唱、会唱。”黄锦荣没有退却,在自己的课堂上探索行之有效的合唱歌曲教学途径。

作为科班出身的声乐研究生,黄锦荣从本科到研究生,学了7年声乐。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地歌唱,她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最好的歌唱状态。还让和声训练走进音乐课堂,在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发声练习时,让学生模唱歌曲的主调音阶,还可以把两个声部的主干音拿出来做发声练习,或者她自己根据作品的特点灵活地编配一个二声部练声曲。

她又对初中音乐教材上的二声部歌曲进行了一个系统的研究,主要通过二声部旋律在歌曲中承担的任务来分类,分为:主旋律声部、辅助性旋律声部、和声性旋律声部、节奏性伴唱声部。并探索这几类歌曲在教唱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实施有效的方法策略,在市里教研活动上受到同行称赞。

每次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她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听,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每一个作品都让学生从音乐的要素上去分析和思考,注重学生聆听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变静态的聆听为动态的聆听,不止让学生从身体律动上理解作品,更重要的是唱出主题旋律,还注重音乐与其他人文学科的联系。她开公开课时,来听课的教师都觉得女中的孩子敢唱,唱得好。

平时,黄锦荣负责学校“风之声”合唱团的日常声音训练,所带合唱团经常给来校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交流团汇报演出,多次在镇江和江苏的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2017年“风之声”合唱团获得江苏省“百优社团”。

作为军嫂,黄锦荣对军歌情有独钟。镇伟当连队指导员时,她参加连队的春节茶话会,给大家送祝福,和官兵一起过大年;镇伟到政治机关当干事,她积极参加部队的送老兵晚会;去年,还作为军属代表参演了镇江市举办的“军地鱼水情,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军营分享会。

《新型陆军向前进》和《奋进吧,陆军》是陆军领导机构成立后创作的新歌,某部希望有单位能够先学先唱。电子防空营是军改转隶调整的单位,希望能够通过排练合唱来凝聚军心,展示形象,牵引单位发展。

这两首歌旋律激昂,想唱好有一定难度。防空营领导慕名找到黄锦荣,请她到军营教歌。接到部队求援,她二话没说,白天没有时间,就下班后赶到部队“加班”,每天排练一个半小时,周末也不休息;大部分官兵音准、乐感不好,她就从学校借来电子琴边弹边教,从练声开始教起。

她教大家用“巧”劲发声,改变以往的喊唱习惯。讲完发声原理,她又教战士们唱简谱,教大家咬字吐字,一句句地帮战士们抠。由于男声和女声在发声点上有些不同,她只好用模仿他们的发声习惯和声音来告诉他们什么是科学的发声,要怎样发声,怎样唱才舒服。经过一个多月的排练,合唱节目作为73056部队当年“做习主席的好战士先进人物颁奖典礼”开场节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在黄锦荣的支持下,镇伟被评为集团军硬骨头尖兵,荣立三等功。黄锦荣也获得镇江市属中学音乐优秀课、“镇江好课堂”评比二等奖,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在军地传唱着爱的佳话。特约记者

唐守伦

“有你我会变得更坚强”

——丹徒实验学校教师孔姣妮

从没有想过会成为军人妻子的丹徒实验学校老师孔姣妮,竟然与驻镇某部保障部装备维修科科长陈新泉幸福地走到一起,且变得越来越坚强,成为生活中的“小达人”、教学上的佼佼者。

对于军人这个职业,一开始孔姣妮是即陌生又充满好奇。在恋爱期间,她看到别的情侣可以经常约会,而陈新泉却因为执行任务,不能和她经常见面,心情不免有一些失落,但那时也会自我安慰“小别胜新婚”“距离产生美”,这样也挺好的。因为不能经常见面,两人不会像其他情侣那样吵架,就觉得这样挺好的。

但是等到结婚之后,真正成为一名军人的妻子,她才发现原来婚姻和恋爱是不一样的,生活里要烦的事实在太多了。陈新泉因为工作调整的原因,比恋爱期间更忙了,有时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见不上一面。有段时间,她感觉有点力不从心,在大哭一场后,就安慰自己困难是暂时的,要慢慢地去适应婚后的生活难关。

婚后的生活考验接踵而来,面临的第一难关就是婚房的装修。陈新泉原准备休假时与孔姣妮一起忙装修,因为执行外训任务无法请假,装修便自然而然的变成了她一个人的事。她一下子慌了,刚从学校毕业没多久,从没有经历装修这样的事,连装修公司在哪找都一无所知。好不容易找来设计师设计方案,虽然觉得不太好,可是又不知道该如何修改,想找他商量,可是因为信号问题,往往又联系不上,只能在那傻傻地等着。好不容易装修公司定了,施工了,各种材料又等着要去购买。看到那么多种类的瓷砖、地板、墙纸不知该如何选择。同学同事们暑假都出去旅游了,而她却只能在烈日下骑着电动车到处买装修材料,一个暑假整整晒黑了两个度,委屈的眼泪不知流了多少。

到了10月,婚房终于装修好了,陈新泉才训练归来。看到装修好的房子,陈新泉不停地夸她能干,说装修得太好了。此时,她只想说,“我的能干是逼出来的,我不想成为这样能干的女人!”可是,看到因为训练变得又黑又瘦的陈新泉,这样的话她又说不出口了。两人相拥,一起在新房里规划着未来,相信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2012年3月,他们的宝贝女儿出生了,孔姣妮觉得幸福无比。那时,她在上党中心小学上班,住在丁卯,每天上下班在路上花费的时间将近2个小时,为了上班方便也为了带宝宝出行方便,就买了车。2008年就拿到驾照的孔姣妮,却一直不敢开车,但是此时陈新泉不在身边,她不得不逼着自己开。刚开始,她一上车就紧张,有那么一刹那竟分不清油门和刹车,练一趟车回来,衣服都湿透了,手心的汗能在打方向盘的时候打滑。

于是,她给自己立下规矩:能坐公交车到的地方坐公交,公交到不了的地方就打车,能不开车坚决不碰车。可是有一天晚上11点多,宝宝发烧了,天下着雨,用物理降温根本不见效,孩子都有点发抖,她的妈妈也很担心,催她带宝宝去医院,怕雨天打不到车,宝宝会淋雨,她只能硬着头皮开车去医院。由于下着雨,加之高度近视,她一直以“龟速”慢慢“爬行”到了医院。深夜1点,挂了水的宝宝终于退烧了,又硬着头皮将车开回家,她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不停地流下来。

作为军嫂教师,孔姣妮在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一直从事五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等,所教班级成绩也名列前茅,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2018年,为了接送方便,女儿跟随她来到丹徒实验学校上一年级,本想着靠着她,可以方便照顾孩子,可是没想到,学校安排她教六年级两个班英语,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因为很多时候要处理烦琐的小事,她在跟学生交流的时候能温柔,跟家长交流的时候也耐心劝解。可是到了家里,面对自己孩子提出的问题,就显得有些烦躁,少了那份耐心与温柔。每次吼完之后,她就开始自责,我为什么要这样呢?值得欣慰的是,女儿比她想象中懂事得多,她每次发完脾气之后,女儿都会做张卡片或者写封信,说得最多的就是:妈妈您辛苦了,宝贝爱您!陈新泉也懂得陪伴的重要性,每天都会坚持抽空和她们视频聊天,聊聊孩子的学习,聊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与陈新泉携手共进的这些日子里,孔姣妮被逼着成长了,从生活“小白”变成“生活小达人”,多次获得“区嘉奖”,“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称号,获得“镇江市优质课评比二等奖”“丹徒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丹徒区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成绩。

也许这其中的辛酸和苦乐,只有她自己去品味了。她品味到了军婚的甘苦,品味到了作为军人的丈夫陈新泉对这个家的责任感,也越来越体会到军人的辛苦,“强国必须强军”,因为有军人的付出,才有社会的安宁。她深情地对陈新泉说:“有你我会变得更坚强!”

特约记者 唐守伦

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发光

——丹徒宜城小学教师张陆博

或许受“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影响,驻镇某部电子防空营副营长闵睿家属张陆博尽管是美术老师,却服从学校需要,既教语文,又教数学,甚至还教珠算,每个岗位都干得很出色。

张陆博出生在教师家庭,她的外祖父、爸爸、妈妈和舅舅都是教师。从小在学校大院长大的张陆博,看到爸爸妈妈所带的班级每年都会取得很优秀的成绩,小时候就梦想成为一名教师。为了支持闵睿的工作,她毅然选择来到镇江工作。

工作第一年,她在美术教学中学习着,不断地进步着,从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到角逐镇江市信息化教学能手赛场,在新教师考核中获得“优秀”。

第二年,由于学校工作的需要,她任教二年级语文兼班主任工作。这对于一位美术老师来说,开口去朗读课文有多么困难,每天看着10多个生字示范在田字格里又有多么痛苦。

但身在一个优秀的教师家庭,亲人们在教育工作中超大负荷的工作量、事业心、责任心、耐心给她做了良好示范,让她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能服从学校各种安排,不敢对自己的工作有任何的懈怠,丝毫不敢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她努力开口去朗读,努力去备课,为了不辜负班上40多位孩子和家长的期望。这一年,她获得了丹徒区嘉奖。

后来,她由语文转为任教一年级数学和4个班的美术。2016年,她怀孕了,婆婆去世较早,爸爸妈妈远在安徽,没有人在身边照顾她。每天早饭晚饭自己烧,没有请过一天保胎假;所有的孕检都是利用周六、周日,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在年级综合素质调研中,她所任教的数学取得第一和第二的成绩。

当她被办公室的老师称为“孕妇中的战斗机”时,她笑了笑,在心里告诉自己:“我是军嫂,我可以很坚强,可以很努力!”

直到自己的身体出现临产的状况时,她才住进医院,第二天宝宝就出生了。

给宝宝断奶之后,她回到教学岗位,这对她来说,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情。作为军嫂,丈夫闵睿不能陪在身边,自己也无法将女儿放在身边照顾。她能给予自己孩子的是每个月乘7个小时的车回安徽,陪女儿不到2天,凌晨4点再回到镇江,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她把所有难过与痛苦放在心里,把所有的心思放在教育工作中,反复告诫自己:“不能拖军人的后腿,要让他安心为部队做奉献。”

看到张陆博在每个岗位都能干得好,学校又调整她教一年级语文,她每天睡前一遍遍地读汉语拼音,第二天再带着孩子们去读,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奋发进取的张陆博总是不断地学习,她学会了珠心算,也能够上一节科学学科公开课。很多老师打趣地说:“你那么认真负责地教主科,甚至在年级中取得第一的成绩,是真的不想回归自己的美术专业了吗?”其实,没有人知道她为不能任教自己的专业哭过多少次,她不想丢了陪伴她近10年的美术专业,但是她不能因为自己的梦想,不认真地教她的学生,她也许不是最有经验的教师,但她必须保证是最负责、最认真的教师。

作为军嫂,张陆博的情感也是十分丰富的,并形成了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与丈夫闵睿不能团聚时,她下班后开始画画,画军人老公、画宝宝、画她的学生,画和爱有关的人与事。她喜欢她的工作,满满地喜欢那些孩子。不后悔选择军人,选择了军人就选择了信念;不后悔选择教师,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热爱。

“选择了军人就选择了牺牲,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作为一名军嫂,张陆博变得更坚强、更勇敢,从“超能”变成了“超人”,闵睿也成为集团军优秀参谋骨干,多次出色地完成重大演训任务,合奏出一曲曲动人的强军赞歌。

特约记者 唐守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