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动镇江高质量发展之管见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姜厚荣

实现产业强市,推动镇江高质量发展是市委的部署,是引领市域竞相发展的内动力。在经济建设由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中,产业是龙头,高质量是核心。

一、明晰产业强市战略目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镇江在发展中创造出许多独特的优势,但整体实力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镇江实现赶超要加大步伐,加速向前,直抵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产业强市靠的是什么?落在哪些产业链上?近、中、远的目标可达多少?围绕着这些关键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细分,量化目标体系,为各板块、各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引,并联动各方力量在产业链上下功夫,做强做大实体经济群,形成龙头效应,延伸龙头产品,集成支柱产业。镇江以产业强市为根,以高质量发展为本,在战略上是上策,是发展中的主引擎。笔者以为,实施产业强市的战略极具重要性,战略决定方略。产业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只有抓住龙头型企业,才有可能抓出区域性产业。当企业和产业休戚相关时,产业支柱就稳固了。纵观国内外千亿级产业,都是以百亿、数百亿企业为标杆的。因此,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战略目标作指引,并要对实现战略目标作出果敢的决策。简言之,近的要以规上企业为重点,通过转型升级、提升改造、内延外扩壮大现有各类实体经济规模,把企业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和调动起来,巩固已有的产品优势,为形成产业构建制高点。远的要以产业先见或产业洞察力构想未来产业,并通过产业创新培养有竞争力的企业主体。在时空的坐标系中一点一点地去对表,一年接着一年地真抓实做,产业强市的高点才能得以实现。眼前的目标就是任务,未来的目标就是视野。目标感越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就越实。

二、强抓高质量发展关键措施。高质量是一个系统战役,是全新发展方式的时代责任,只有抓住关键才能抢得住战机,蓄势而动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关键之一,激励企业实施产业创新。因为,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正面临着普遍性的衰退,国内企业的生存危机感越来越强烈,所以,通过产业创新来克服衰退陷阱、恢复企业的成长能力,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概念,而是企业必须要作出的选择。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推动产业创新,并不是要所有的企业放弃传统产业而都去转向高科技产业,而是要选择合理的产业创新目标和策略,实施质的转换措施。这其中,包括创造或进入新兴产业,也包括对传统产业进行重组和升级,实施技术、管理、市场等一系列的集成创新,以高质量为标准实现再出发。为此,企业是主体,企业家更要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关键之二,促进企业有序开展产业整合。在镇江的各地有个现象是有大企业但没有大产业,其主要原因是存在着某种壁垒,在产业领域实现不了互补。这就需要组成企业战略联盟,实现产业互补或进入彼此所在的产业领域,实现产业整合。借鉴上市公司的经验,建立企业股权互换机制是实现产业整合的桥梁和纽带。从发展趋势上看,股权互换是企业实现产业整合的重要战略创新,也是做大产业的有效措施。关键之三,促进实体经济+融合式协同发展。依据供给侧改革这条主线,应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研发机构不断提高其在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创新贡献率。应坚持金融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设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现代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一定以创新转型升级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力为抓手,促进实体经济由制造向智造、创造的高端迈进。

三、优化全域竞相发展好环境。创造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仅是为了引进高质量外资,也是促进发展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因此任何时候都要把发展环境放在首位抓紧抓好。好环境是综合性、全域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微观之见,第一,着力构建主体有活力的经济体制。主体有活力,不仅是企业要有活力,更为关键的是要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将方方面面的“精气神”聚焦到高质量发展的主轴上来,把夺取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细化完善党政干部干事有为的容错纠错机制,激发企业家精神,创造优良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形成让企业家心安、让科技人员心宽、让党政干部心热、让创业人员心动的高质量发展环境。第二,培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的要素市场。要素质量决定发展质量。提高要素质量,一方面应建立合理反映各类要素价值的价格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另一方面,要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适应程度。建立多层次的人才政策,构建适应各类人才的薪酬和激励机制,调动各类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及公共服务等相关配套改革,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突出绿色理念,创新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创造安居宜业的绿色环境。第三,研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是一切发展中的根本要求,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未来,构建起“发展政策”和“考评体系”的“两翼”,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为此,应将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政策作为先手谋篇布局,同时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以政策动能充足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