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迎
自雪起,随雪落。转眼,2018年已走完最后的路程。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市农业战线经历了诸多“重要”的事件,本期“金色田野”,将回顾这些难忘的瞬间,以砥砺我们更好地追梦前行。
时间:1月11日
标题:第一场雪压得果农“有点重”
回放:2018年的1月3日晚,一场早已“预报”的大雪来袭,却依然让“猝不及防”的果农损失惨重。
“我的果园里一共29亩葡萄大棚,一晚大雪,坍塌了近20亩,有的连大棚里的葡萄架都塌了,种植白罗莎的大棚‘全军覆没’。”句容市白兔镇致富果园的负责人张奎峰说,他和妻子推了一夜的雪,但根本来不及。早上7点后,他组织了十几个人在果园里抢救。
大雪虽无情,人心却温暖。4日一大早,由市农委副主任郭东歌带队的督查组火速出发,对镇江新区大港蔬菜基地和丹徒区上党蔬菜基地的受灾情况进行现场勘查。同时,农业保险部门也派出多路定损人员,进行现场勘查,雪停当天,就已完成初步测损工作。
很多受灾的葡萄户表示,虽然损失很大,但在看到政府的积极作为后,更有信心了。他们会在“废墟”上重新开始,继续种出优质的葡萄。
时间:1月25日
标题:让更多“镇江好大米”走上市民餐桌
回放:日前在我市举办的首届“镇江好大米”评比中,市民们发现镇江的大米越来越好吃了。
在首届“镇江好大米”评比现场,市民评委戚熙娟在品尝了36个参赛大米后,选出了自己心目中的“镇江好大米”。“10年前家里吃过一些东北大米,但慢慢地,句容老家种植的大米越来越好吃,就换成了本地米。”
专家评审组组长、扬州大学教授霍中洋介绍,此次选送的这些大米应该说食味、品质都是比较好的,尤其是一些南粳系列在镇江占到相当比例,口感十分不错。“但遗憾的是,这些好吃的大米品牌,在省内还缺乏知名度。”
如何让好大米有好名声?农业人员正在努力。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做强做好我市稻米产业化、品牌化、优质化,最重要的就是治好品牌打造和营销的“短腿”。下一步,我市将稳定稻谷种植面积,形成以优质食味米种植为主的品种格局,形成生态技术的区域全覆盖;围绕戴庄有机大米、稻鸭共作有机稻米发展,继续打好“生态牌”;加大对职业农民队伍、优质稻米品牌营销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支持镇江地方重点品牌的建设;鼓励稻米生产企业建立固定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时间:2月4日
标题:乡村振兴让日子更有奔头
回放:2月4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拉开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图,3个时间点的划定,让乡村发展更有了期盼,农民的日子更有奔头。
句容市种粮大户严秀林表示,2017年卖了200多吨大米,每亩田至少增收600元。“今年,我准备在烘干基地旁打造农产品展销馆,集合周边农业大户的茶叶、鸡蛋、油料、大米等优质农产品,利用乡村游的便利,扩大农产品的销售种类和渠道,让周边农户有更多机会受益。”
江苏句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毛洪文表示,2017年整合了句容市多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出9条旅游线路,带动了全市各级劳模、大学生村官以及各种养殖大户14户,产业性带动1800多农户进行农业种植养殖。“我准备在此次振兴大潮中,加速蔬菜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种、养、休闲观光发展联盟,从而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扬中市水产养殖户陈万红表示,2017年的江蟹不但产量高,价格也高。5万多斤螃蟹,实现销售额450多万元。同时,在镇江江蟹评比大赛中,他家的一只公蟹拿下“蟹王”称号,让他十分高兴。“希望我在2018年再次大丰收,销售更旺。”
时间:3月22日
标题:决不能让“镇江名片”黯然失色
回放:伴随着春天的脚步,金山翠芽这一“镇江名片”即将进入采摘期。与此同时,市政府也启动了新一轮高规格打假治劣专项行动,确保金字招牌不被假劣产品玷污。
金山翠芽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因其形似镇江金山寺宝塔,色泽翠绿,随后定名“镇江金山翠芽”。在1985年被评为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并在全国历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共获特等奖10个、一等奖12个、金奖8个。“镇江金山翠芽”1996年开始制订企业标准,是镇江较早的农产品标准,也是镇江市最早的茶叶标准。2009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这也是江苏省第一个荣获国家保护的地理标志农产品。
“树大招风”,品牌价值达10.90亿元的“镇江金山翠芽”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假冒产品,为了保护好农产品地理标志,维护“镇江金山翠芽”名牌,镇江市茶业协会于2014年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次年11月获批准,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镇江金山翠芽”的授权茶企只有8家,其专用包装实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和《企业商品标识》及生产单位信息等要素“四位一体”,共同标注在包装盒上,若哪个使用单位质量出现问题可直接追溯到生产单位。
时间:4月19日
标题:西冯村“美丽库区”助力乡村振兴
回放:近日,省水利厅公布了“美丽库区
幸福家园”省级示范村名录,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位列其中。这个位于茅山西麓水库建设移民村,在水利部门“美丽库区
幸福家园”发展项目的鼎力相助下,已是水美、草绿、村强、民富的“美丽库区
幸福家园”新模样。
看到今天的好日子,村党总支书记李治顺感慨不已。“村里通过种植草坪和苗木,摘掉了“穷帽子”,实现人均收入3万余元。”李治顺说,从2006年开始,水利部门就开始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大力支持西冯村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水利部门更是以西冯村首个试点集中移民后扶资金,规划打造“美丽库区
幸福家园”,按照生活用水净化、道路硬化、植被绿化、环境美化、照明亮化、提升乡村文化“六化”要求,4年来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铺设柏油路13.4公里、休闲步行道4.6公里,地下管网8.6公里,河塘清淤4个,河道整治4个,各类型停车场3个,高标准星级厕所2个,太阳能路灯300多个,新建了西冯花草木交易中心和农民培训中心、生态旅游展示馆等。”
时间:5月10日
标题:信息化“立体网”兜起防汛重任
回放:进入5月,一年一度的汛期如期而至,如何夯实防汛能力,打好今年的防汛“攻坚战”?市水利局建起了立体化信息网络。
“在今年的防汛工作中,信息化建设将“大放异彩”。市防办工程师李启顺介绍,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县、镇三级水利专网和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并全面投入使用,根据科学择点,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在全市范围内有40个会场,通过面对面的信息化交流,确保信息上行下达,大大提高了防汛会商和指挥效率。同时,全市以县区为单位,在各个重要节点,闸站上下游,河道沿线,布置了1200台左右的摄像头,方便防汛指挥人员随时掌握水势上涨的快慢、高低以及变化趋势。
此外,全市还配备一台具备30倍物理变焦的拍摄无人机,对防汛河道进行流动巡查;隐蔽探测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涵闸和管道检查,为工作人员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时间:6月7日
标题: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的十大看点
回放:近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2018——2022)》(以下简称《意见》),组织实施高端、高新、高效(以下简称“三高”)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民增收、人才培育、改革创新“六大行动”。
1.“阵容空前”涉及30多个部门,大“意见”中套小方案。
2.党管农村,优先发展;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分类推进,有序发展的“四大发展”。
3.优化布局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带三区”,农产品三年提升计划。
4.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5.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
6.小微水体治理,让小塘小河先清起来。
7.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和相对贫困比例。
8.培养乡土人才,让农村的人气旺起来。
9.集体资产股份化,2020年完成农村社区股份合作改革任务。
10.资金下乡,构筑多元投入格局。
时间:7月5日
标题:物联网智能化硬盘育秧集成系统在镇诞生
回放:3日下午,正在家里看世界杯足球比赛重播的扬中市油坊镇种植大户老倪掏出手机,打开一个APP推送的信息,只见屏幕上显示着两排数字,其中一行显示水分的数字变成了红色。随后,老倪轻轻一点喷水“按钮”,只见在屏幕显示的实时画面上,一片绿色秧盘上“漂浮”的管子里立时喷洒出水雾,给下方的秧苗“解渴”。
老倪感叹道,高科技真方便,在家看球赛还可以给田里育秧,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其实,这是由镇江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跨界合作共同打造的全省首创物联网智能化控制机插稻硬地硬盘育秧集成系统。该系统由网络高清监控、温湿度传感器、水肥一体化智能喷淋远程监控系统、电子看板、就地控制边缘站、移动终端、云存储和云控制服务等组成,是“物联网+农业”的融合典范。
时间:9月13日
标题:河长制工作在“细致”中打造“生态河湖”
回放:距离2017年4月7日市政府下发《镇江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已过去1年半,“河长制”让全市的“水清岸美”到了怎样的节点?一位位河长们都付出了哪些努力,又正在做着什么呢?
3年前的上党镇小金河蔡家桥河水浑浊,岸坡菜园“纷呈”,杂草丛生。而现在,河水清澈,石板铺就的步道旁,格桑花正在盛放,芬芳了前来散步的居民双眼。
小金河的“水清岸美”只是全市河流整治成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上半年,市河长办会同水利、环保、住建等部门制定并印发《镇江市河湖“三乱”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同时,上半年来,全市开展了入河排污口专项执法行动,对全市范围内的32条省级骨干河道、7座中型水库、12座省级湖泊及市级重点河湖进行现场排查。此外,市河长办以“生态河湖行动”为引领,整治河道32公里;疏浚农村河道47条、村庄河塘432个,全市共疏浚土方422.2万立方米,总体进度已达年度目标的70%。
时间:9月27日
标题:首届农民丰收节开启展销“盛宴”
回放:首届“农民丰收节”期间,我市举办了多长主题活动,其中,在镇江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席”的农展会吸引了市民目光,共有71家农业经营主体参展,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参与。短短两天时间,便实现现场销售104.59万元,参观购物的市民达1.45万人,掀起了镇江农产品展销的一场盛宴。
“镇江江蟹”“地产名茶”“火龙果馅的月饼”这些镇江的优质农产品都出现在此次展会上。农民是丰收节的主角,在此次农民丰收节”期间,还评选出了全市首届“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我市年培育各类职业农民8000人次以上,累计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10万余人,已认定嘉贤米业、老方葡萄等13个市级农民培训基地,
2017年累计开展各类实用技能培训近2万人次。
时间:10月25日
标题:铁腕禁采,永葆长江水域安宁
回放:镇江自然滨江岸线270公里,约占江苏省长江岸线总长的四分之一。但受暴利驱使,2017年初,长江镇江段部分水域非法采砂活动一度较为猖獗,严重影响长江生态、通航及防洪安全,经过1年时间的严厉打击,目前非法采砂已得到有效遏制。
据统计,去年至今全市共组织开展“统一清江”“河湖保护”“护江·2017”“春节、两会统一巡江”等大规模联合执法打击行动8次,共出动执法人员11692人次,执法船艇2309航次,立案查处非法采砂案件61起,没收江砂3760吨,拆除采砂机具59台套,罚款421万元。截至目前,我市各采砂船指定集中停泊点共监管、扣押采砂船90艘,镇江江面除指定集中停泊点外已无采砂船踪迹,长江镇江水域非法采砂基本禁绝。
时间:12月20日
标题:粮食部门全力以赴保障农民利益
回放:秋粮收购是粮食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前段时间因为雨雪天气等原因,今年我市的秋粮收购进度比往年要慢一些。不过,当前各地抢抓晴好天气,水稻收割已进入尾声,我市粮食部门更是不断优化服务举措,做好人员、资金、器具、设施等保障工作,确保了秋粮收购工作有序稳步地推进。虽然目前秋稂托市收购政策还未启动,但市场价格基本在托市收购价之上,农民的大部分稻谷已经售出,保证了丰产丰收。
目前我市普通品种粳稻的收购价在每公斤2.7元到2.9元之间,而一些优质品种价格更高,甚至达到了3元以上,而今年10月初粳稻开秤收购时,价格在每公斤2.66元到2.8元之间,所以稻谷价格“低开稳走”和优质优价成为今年秋粮市场的一个主要特征。今年预计我市全社会稻谷收购量31.43万吨,商品率为47.4%,其中国有企业收购量为17.9万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