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他用双手“走”出自力更生之路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洗衣机里有一个很小的零部件,2分钱硬币大小的金属圆片,两面带锯齿。孙根章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这个小圆片的两面各安装上一个白色塑料小壳子,用适当的力道按压一下,一个完整的零部件就完成了。

因5岁患小儿麻痹症而造成重度肢残一级、只能靠两只小板凳行走的孙根章说,这个工作不难,每安一个仅需两三秒钟,每个可获得8厘钱。他每天能完成2300个。在干净整洁的金山街道残疾人之家工作坊内,记者和他共同体验了他的工作。

孙根章没有双腿,身高只到普通人腰部,他有一辆残疾人车代步,平时需要走路时就用两只小板凳代替拐杖,双手借力板凳前进。今年46岁的他和老父亲住在金山水城,每逢周一至周五他都会早早起床,在8点40前赶到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内的残疾人之家——他工作的地方。社区工作人员与他很熟悉,一见他来就笑着跟他打招呼,孙根章也爱笑,闲聊两句后他便来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我上完小学就没有再上学,在家歇了2年之后去了手套厂工作,在手套厂干了3年,每年工资不到2000元,我爸说工资太低了。”孙根章说,从手套厂出来后他没闲着,开始用残疾车载客,一载就是12年,直至我市取消残疾车载客。失去工作的孙根章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起初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便常常来迎江桥中心社区参加活动、当社区志愿者。

有一天,社区工作人员告诉孙根章,将在残疾人之家内设立手工坊,教他们做串珠拿到市场上卖钱。起初孙根章怕自己学不会,结果他一学就学会了,于是每天都来社区做手工。他们会做一些串珠摆件、挂饰等,一做就做了3年。孙根章说:“一开始做得挺好的,但是后来销量不行了,我们就停工了。去年6月,社区又找到了爱心厂家,我们才开始做洗衣机配件。”

残疾人工作坊干净整洁,面积不大,布置得很像工厂流水线。在这里,每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前都有自己的塑料筐,筐子里摆放着密密麻麻的配件。社区内共有20多名残疾人在此处工作。他们从上午8点40开始,一直忙到下午4点半结束,中午可以享受社区的免费午餐,大家像老朋友一样相处融洽。记者看到,孙根章工作的时候十分认真,用他的话说,这个工作虽然简单,但是安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度,力气小了装得不牢固,力气大了会把它压坏。

面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孙根章没有请过一天假,哪怕是不久前下大雪那天,他一样早早地过来报道。工厂里来送零件的小哥让他下雪天在家休息,不要出门,孙根章冲他说道:“我不要休息,只要有得做,我风雨无阻。”

孙根章行走不便,好在有辆电动车,平时出门逛逛还挺方便,有时候社区里有老人不便,请他开车来帮忙,一个电话就能把他叫过来。这些年来,他不停工作,勤俭节约,拿到手的工资甚少花费,全部存了起来。

这些钱存起来打算做什么呢?坐在工作台前安装着小零件的孙根章笑笑说:“不能乱花钱,我就想自力更生,少麻烦别人,多赚一些钱,让我爸放心,让他看到我将来能给自己养老。”

本报记者 王露 本报通讯员 杨海丽

■记者感言:

采访那天,孙根章的积极乐观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衣着干净,说话时爱笑,比很多身体健全者还要踏实勤劳。他从2005年起享受低保,在此期间一直尝试各种工作,现在的工作每个月只有300元不到的工资,他却十分满足,充满生活的热情。他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可以免费洗澡,但他从来不在这里洗,他都是花钱去浴室,因为社区帮助了他很多,他不想再给他们添麻烦。孙根章身残志不残,他的身上有一份质朴的力量,支撑着他一路向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