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卞大庆:见证公安部门职能转变历程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本报通讯员 仇亦非 曹伦平 戈太亮 本报记者 王露

今年72岁的卞大庆,依然精神矍铄,“退休之后,也闲不下来,平时有空就做一些户外运动。”坐在记者的面前,他思路清晰,侃侃而谈。担任公安局领导多年的他,回忆起之前的峥嵘岁月,时而神情激动,时而沉默静思……

从最基层民警做起

见证公安队伍的发展壮大

1967年,20岁的卞大庆从公安学校毕业,分配在当时的光明派出所,成为一名户籍民警,因为警力紧张,他分管两个居委会的户籍工作。“这是当年派出所全体民警的合影。”卞大庆翻开相簿,指着一张已经泛黄的合影告诉我们,如今的“光明派出所”早已恢复更名为“宝塔路派出所”。卞大庆介绍,在1978年以前,全国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公安机关更是如此,镇江许多派出所名字具有时代特色。比如除了光明派出所外,还有红旗派出所(后恢复更名为健康路派出所)、东风派出所(后恢复更名为四牌楼派出所)、反修派出所(后恢复更名为和平路派出所)、解放派出所(后恢复更名为大市口派出所)、反帝派出所(后恢复更名为中华路派出所)等。

让卞大庆记忆最深的是,当时的办公条件非常艰苦,警务装备非常落后。“刚参加工作时,所有警务工作基本靠两条腿走路,后来每个派出所配备了1-2辆旧自行车,才有了改善。就是当年的市局机关也只有2辆‘幸福250’摩托车,一辆刑警队侦查案件使用,一辆政保科侦查政治案件使用。民警难得骑着摩托车去农村办案就会被围观。”当下科技化信息化的“智慧警务”,在那个年代是不敢想象的。

1987年初,我市开始颁发第一代身份证,时任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卞大庆带领工作班子走遍全市各市区公安局、各乡镇派出所检查指导身份证颁发工作,协调处理相关问题,按时保质完成了首发任务,为此他还被公安部评为全国身份证工作先进个人。

因经济匮乏,那个年代发生的大多是盗窃、扒窃案件,特别是春节前流窜盗窃案件增多,被盗物品大多与食物有关,老百姓为了过年准备的鸡鸭鹅等被偷,都要到派出所报案,民警都要去现场查勘、侦破案件。那时的公安工作尤其艰苦,回忆起多年前的一个除夕,时任副科长的卞大庆和同事去谏壁办理一起案件,等到晚上想回市里,公交车已经停了,结果一行人硬是从谏壁走回了市区。卞大庆笑着说:“我们一路走到农机学院,就是现在的江大附近,又累又饿,大家实在走不动了,就联系了交警队,等司机吃完年夜饭后才接到我们送回市区。”

一条路见证一个时代

他为做好交管工作积极努力

1988年,在交通管理体制改革中,由市交通局管理的市区以外的广大区域划归市公安局统一管理,市交通民警大队也升格为交通警察支队,卞大庆兼任第一任支队长。80年代后期,随着车辆特别是自行车大幅增多,市区交通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而路况也越来越不适应车辆通行的需要,特别是当时的主干道中山路在上下班高峰时是车满为患,人车混行。

为了确保交通秩序的正常有序,市公安局专门抽调警力参与高峰执勤,卞大庆也作为一员时时出现在维护通行高峰第一线。

中山路于1984年建成,一直沿用至今,已经成为市区交通的主要动脉之一。但在当时那个年代,建设如此宽度的马路在全省也是没有的。在财政十分吃紧,干群思想不统一的情况下,当时的市领导审时度势、拍板而定,用高度的前瞻和果断决定对中山路进行拓宽改造。事实证明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光阴荏苒,当年这条全省最宽的主城区干道现已成为镇江交通的标识之一,见证着这座城市发展的历程。

卞大庆作为当时中山路拓宽指挥部的成员之一,为做好道路拓宽的安保工作,坚持在做好其他分管工作的同时,经常到工程现场了解情况,协调处理工程中涉及交通管理的问题,而且他坚持每天晚上下班后赶到指挥部参与总结当天工程进展情况。在大家的努力下,“中山路拓宽改造工程”成为镇江道路建设的“样板工程”,发扬“中山路精神”也成为镇江干事创业的响亮口号。在随后改建解放路过程中,指挥部就打出了“发扬中山路精神,搞好解放路改建”的标语。

卞大庆的工作经历也非常丰富。1978年任市公安局政保科副科长;1980年调任北固公安分局,任教导员。一年后,调市检察院任副检察长。随后被选调省委党校学习一年,在1983年地市合并时担任市公安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1992年1月,卞大庆成为市公安局局长。卞大庆从事公安工作30多年,从青春少年到古稀之年,从基层民警到公安局长,他见证了镇江公安在社会发展中的一路变迁。

创建开发区公安分局,组建水上公安分局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公安机构布局

1990年代初,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开放度不断提高,公安工作面临全新挑战。

社会经济活动的大量增加,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的形态手段等呈现多样化。尤其在新设立的经济开发区内,公安保卫工作仅靠当地乡镇派出所的几名民警是难以担当的。为此卞大庆明确地提出一个观念——“经济发展到哪里,我们公安保卫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公安队伍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在这样的理念下,卞大庆在市局党组班子形成共识后,经请示市领导同意后,在有关方面支持下,成立了丁卯经济开发区公安分局和大港经济开发区公安分局,后合并为市公安局新区分局。

由于镇江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江水域岸线长,且与运河交汇,水上资源十分丰富,水上交通运输十分繁忙,水上各类案件和灾害事故也时有发生。长江非法采砂活动一度很是猖獗,而公安水上警力分散、断层、脱节,缺乏统一指挥和管理,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水上发生的案件、治安事件和灾害事故难以应对。1994年,卞大庆根据调查的情况,决定成立了市公安局水上分局,统一负责长江镇江段和镇江市管辖内的水域治安管理工作,协调、处理各类水上治安事件,查处水上违法犯罪案件。这个决定很快就收到了成效,并使水上公安保卫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新区公安分局和水上公安分局的组建抓住了时代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公安系统的组织架构,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形势,满足了群众需求。为此,1994年5月,市政府授予卞大庆“政府特别奖”,以表彰他对镇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的突出贡献。

紧跟时代发展变化

公安职能从打击犯罪向服务群众延伸

1990年代初,公安保安服务工作刚刚起步,急待发展。卞大庆任局长后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狠抓保安队伍建设,拓展保安业务空间”是他对公安保安服务公司提出的要求。为此,市保安服务公司向社会选聘了一批有一定素质的保安人员,扩大队伍规模,在进行培训后,向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社区等配置了保安人员,对银行、保险等金融部门及一些单位的大额流动资金提供武装押运服务,这些举措维护了一方平安,深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如今,保安队伍已遍及城乡,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那个时代,面临不断增长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动态治安的特点日益显现。为适应新的治安管理形势,提高公安快速反应能力,市公安局很快选调了一批警力,组建巡警支队(后与交警合并为交巡警支队),对市区主干道实施不间断的步行加机动的治安巡逻,及时为群众扶危解困,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卞大庆刚参加工作时,囿于当时条件,群众报警有的是打派出所电话,有的则直接跑来派出所,都不太方便。1989年5月,镇江建立了“110”报警服务台,群众报警方便了,公安的职能也默默发生了变化。

“110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卞大庆笑言,我市110刚建时规模很小,民警不适应,群众也不适应。后来群众渐渐发现,打110非常方便,什么事都可以找110,民警一下子便忙碌了起来。家里钥匙丢了、在郊外迷路了、小孩子一个人在家害怕……110每天都能接到各式各样的报警电话,公安职能开始从打击犯罪向服务群众延伸。卞大庆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民警的交通工具也由自行车、摩托车,渐渐发展成了现代警务用车;破案方法由最初的调查走访、人海战术,到现在技术比对、依靠科技破案。再往后,结合网络的发展,网上办公、网上破案、网上追逃、网上审批等新型手段不断出现,公安部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风霜雪雨搏激流,卞大庆记忆中的时代正渐行渐远,镇江公安也在日益壮大。从风华正茂的基层民警到一名光荣退休的老局长,卞大庆在镇江公安的发展中留下了令人崇敬的背影。一代代镇江公安人将带着这股“无怨无悔亦无愧”的精神,一路前进,用青春、用热血、用白发为公安事业而奋斗。

图片由卞大庆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