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路披荆改革路一心为民灿芳华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本报记者 胡冰心 本报通讯员 戈太亮

三尺窗台,她迎来送往,笑声朗朗;方寸网络,她聚焦改革,潜心攻克;再挑新担,她不忘初心,致力创新。

她就是王珏,市公安局行政许可服务支队综合大队大队长。在派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的8年间,她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今年30岁的王珏紧跟“放管服”改革脚步,勇挑重担,业绩突出。就在前不久,全市仅有2个以个人命名的市级机关“党员示范岗”,她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她还先后荣获“市级优秀共产党员”“镇江五四青春警星”以及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6次。

三尺窗台,处处彰显为民情怀

“警官你好,我是镇江人,在上海补办了身份证,今天赶回来就想办一张临时身份证。派出所说这种情况没遇过,这可怎么办?我们今天下午就要赶回上海,儿子等着这张证急用。”“没事儿,我来帮您联系居民身份证信息管理所,然后再跟派出所沟通一下,尽快帮您解决。”面对焦急万分的办事群众,王珏永远耐心细心。

不久前的一天,在上海工作的镇江人吴先生夫妻俩带着十多岁的儿子和四岁的女儿来到政府服务中心公安窗口。他表示,儿子身份证丢了后补办的新证还没拿到,但急着要身份证明参加一场重要的比赛。这样的事情,王珏也从未遇到过,她立即致电居民身份证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询问。之后,王珏当天就帮着办好了临时身份证。临走时,吴先生的儿子特地写了封感谢信表达感激之情。

身处审批改革第一线,王珏和其他窗口人一样,是政策温度的最先感受者。她细数了一下,摆在办事群众面前的申报材料和审批流程,短短几年时间里已“大浪淘沙”了好几回。对群众来说,这些都是省心省时的好事,所以每有政策变动,王珏都是第一时间翻开接待记录本,一个一个的回电告知最新要求,感受话筒对面的语气由将信将疑、反复确认,再到难抑欣喜、反复致谢,她说“很有意思也很有成就感。”

方寸网络,点滴透出改革巧思

王珏说,刚工作的时候,所谓网上服务只局限于查查办事指南、预约窗口服务,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全流程网上办事如今真的成为现实。

工作中,政工、文字、宣传、考核、后勤她面面俱到。窗口业务、审批平台、改革政策,她也“面面通”。在支队领导的带领、窗口同事的共同努力下,王珏所在的公安窗口打造了镇江旗舰店公安“e警务”版块、“自助查询”模块、“电子反馈”功能等一个个创新亮点。作为支队的“笔杆子”,她细心总结镇江公安审批改革好做法,形成品牌上报省厅获奖;作为政策的“传声筒”,她想方设法,传播便民利民好消息,连续2年获评全市公安新闻舆论工作先进个人。

同事都说她工作得有点“入魔

”,到哪里都不忘窗口工作。参加市公安局“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主题征文,她的《千里一证牵——身份证异地办理那些事儿》荣获三等奖;参加市级机关主题读书分享会,她拿着一本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另辟蹊径解说行政审批改革的“前世今生”;参加全市“学习新思想

拥抱新时代”基层微宣讲,她娓娓道来公安窗口如何“唱响”《新时代的春天故事》……在一岗,爱一岗,能做事,做好事,正因如此,王珏被市公安局推荐为第十三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活动候选人之一。

再挑新担,行行都能创新出彩

时下,自上而下都在探索推行“党建+”“党员+”机制,着力破解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对此,王珏这个年轻的支部副书记,有着自己的思考。她向支部书记建议:一是立足本职,把支部建在窗口,让党徽直面群众,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支部思想;二是打开思路,把支部建在网络,让党风直面监督,打造“互联网+党务”的支部理念,让党务工作实打实地融入了窗口为民服务工作,焕发新的活力。

为将支部连续多年的“先进党支部”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她又把目标瞄准了全市“五星”先进党支部的创建。今年,她又带头注册成为“志愿镇江”的青年志愿者,与市红十字会乐乐助学的工作人员一起,前往句容下蜀看望结对帮扶的贫困学生;坚持日行微善,参加在荷花塘社区开展的“人人动手、清洁家园”行动;此外,她还主动参加爱心大使、为困境儿童捐款、植树护绿、图书捐赠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