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冰心 杨佩佩 王露 景泊
“2018年十件民生实事”中,包括实施危房改造和直管公房修缮1.8万平方米,完成10个片区、5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润州区和平路街道牌湾社区内朱方路老小区被列入计划。
“这一次改造后,让我们不用再为居住环境烦恼了。”作为老党员、社区工作督察员,牌湾社区居民严柏顺,不仅是去年老小区改造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参与者。
记者了解到,去年初开始的老小区改造,共涉及居民楼12栋,居民462户。为了确保老小区改造工作安全有序推进,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及“共建联席”行动支部的党员志愿者,主动登门与户主沟通,宣传政策,鼓励居民自行拆除。历经20年风雨的朱方路小区,如今焕发出生机:绿化更多了,小区上下坡道拓宽了,还设置了更好的车棚……
养老问题历来是市民越来越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2018年,市民政局不断推进我市养老服务的提升。
迎江路中心社区位于润州老城区,辖区内60%都是老年人。社区党委书记阮庆红说,2018年对全社区的养老服务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一年。2018年6月社区办公用房整体搬迁,他们利用1200平方米功能区打造了融智慧养老AR驿站,实现了居家可视实时对讲、视频问诊、远程健康管理、智能居家看护、智能养老设备租借等功能,为特殊群体的居家安全和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现在,迎江路中心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每天都迎来近500名老人,老人们在这里娱乐、吃饭、洗澡、配药,将日间照料中心当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
市民王金宇是镇江人,因工作需要,常年在本市与苏州之间穿梭,镇江近年来的城市发展让他感受颇深。他讲述,近年来,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让大家有了越来越多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提升了整座城市的幸福感。“我妈现在最喜欢的就是南山绿道,天不冷的时候她只要一有空就和朋友去散步。”
“就在最近一段时间,还有不少村民来电向我们反映,不仅放映次数多,影片也越来越新!”市文广新局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处处长谌来法介绍,2018年,我市“送电影”下乡惠民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市文广新局利用省局统一GPS监管平台,实现了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实时监控,并已经基本实现农村放映“三个转变”,即由“流动”向“固定”转变,由“露天”向“室内”转变,由“我送你看”向“你点我放”转变。到去年末,全市农村电影放映达到7854场次——远超“十件民生实事”中承诺的6000场!
谌来法感叹,仅仅就在几年前,电影队免费送电影下乡还十分辛劳。有的村相当偏远,交通十分不便,但每一个村都不会拉下,比如去江心洲放映电影,因渡船交通不便,加上当地老百姓有加场的需求,队员们每去一次都要在江心洲吃住三天,第四天早晨才能再往回赶。
“如今,基层农村都有固定的放映点,并专门培养了当地的放映人才,从此当地百姓只要想看电影,再也不用等专业队伍过来。”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1-11月,20个省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80%,好于年度目标15个百分点,水质达标率为90%。截至目前,列入《镇江市2018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省调度考核的重点工程项目共计53个,目前已完成50个,完成率94.3%。
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一项项民生工程的推进,凸显出市委市政府自始至终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彰显出对老百姓高质量生活的保障。
江苏大学文学院教授、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史挥戈告诉记者,作为“新镇江人”,生活在镇江除了领略到厚重的文化底蕴,更感受着绿水青山的美丽环境。每年的民生实事都反映了老百姓关切焦点的变化,涵盖环境、基础设施、文化等方方面面,这些实事项目的落实到位,做到了真正的执政为民、执政惠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