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白根:宁可亩产少一些也要种出有机稻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本报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滕士安

在句容市后白镇东湾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老农。十几年来默默耕耘,还在田里竖起了零农药、零化肥的牌子,立下了坚定的志向。而这一切,只为种出放心安全的优质好大米。

冬日的雨中乡野,淅沥沥的雨点裹在寒风里砸向泥泞的道路,让人忍不住拉紧领口,将脖子蜷缩进衣领中。但当走进雨中的农场,却被满眼的生机勃勃所吸引,让人不自觉地放慢了原本在雨中急行的脚步。一株株细细的水杉鳞次栉比,树下散养的土鸡正往来奔走,啄食着藏在泥中的“美食”。

路边的稻田里,收割后的稻茬还立在泥土中,一汪汪小水塘星罗棋布,一位穿着雨衣雨靴的农户正拿着铁锹,一锹一锹地梳理着沟系,为田间积水开路。这位干着正酣的农民就是今年已64岁的解白根,他脚下的165亩稻田,就是其劳作的“战场”。

“说起我种田的历史那就早了,1972年我初中毕业就在村里的生产队参加劳动。虽然后来断断续续出去打过工,但还是觉得离不开土地。”解白根回忆道,2008年的时候,他在家人的鼓励下,开始第一次承包种植,100多亩田流转到了他的手里,从此开启了他的“农业故事”。

地要怎么种?种什么样的粮食?很多大户拿到土地后大都不加思考,直接买上种子,播撒化肥农药,追求高产带来的丰收。但解白根却不一样,在创业之初,他就想好了,要把自家的田打造成零农药、零化肥的有机稻田。

零农药、零化肥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要做到却十分困难。“不打化肥,稻子产量上不来,不打农药,杂草除不掉,田怎么能种好呢?”解白根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在田边设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只要谁发现自家的田地里用了农药(包括生物农药)、化肥,举报查实后,一人奖励10万元,而且不限人数。“我就是把自己逼上绝路,必须彻彻底底的种出有机稻。”

2008年上半年我买了第一个耕田的耙子,是在二圣集镇上的农具厂买的,当时花了80元,这种耕田工具其实很多年前就有了,以前用犁耕完田之后上水,然后把这个耙子绑在牛身上,牛在前面拉,人在后面踩着插秧。那时候一天一个人只能忙两三亩田,速度慢,而且农耕器具大都是木质的,土不会打得很碎。

没有经验、没有技术,解白根就自己摸索。“我就从制约水稻丰收的土壤肥力不足、虫害、草灾三大因素入手,最终研究出使用黄豆和菜子饼作为肥料解决了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用稻鸭共作和人工辅助除草破解了草灾的问题,采用灯光诱虫和鸭子吃虫的方法解决了虫害问题。”

解白根高兴地说,从此他的水稻生产顺利进行。

种粮的方法解决了,种出来的稻子也是畅销的有机稻米,但让解白根啼笑皆非的事情却接踵而至。“先是每年的收割季节很多麻雀来哄抢,逼得他不停地在稻田边放鞭炮来驱赶麻雀。后来,农场里的木质厕所隔墙中被蜜蜂做了窝,地板上常常流出蜂蜜,也让我很苦恼,只能将它们赶走。”

目前,解白根先后自主培育出白根1号、白根2号、巨龙1号等6个品种,分为早稻两个品种、晚稻四个品种。“前几年,我还主动在自家农田里安装了高清摄像探头,接受大家监督。客户随时可以上网在线察看我家水稻的生长情况,很多外地的顾客就是先看了视频才驱车来购买的。”

解白根自豪地说,虽然亩产只有200公斤左右,但价格可以卖到每公斤100元左右,效益还是很可观的。“特别是早稻品种,4月份种下去,7月份收上来,打了个时间差,卖出了好价格。”

种放心粮,做良心事。靠着种粮慢慢过上好日子的解白根还在南京林业大学设立奖学金,每年资助10名学生每人1000元。同时,他还先后向后白、茅山、郭庄等敬老院捐赠了价值25000余元的无公害大米。

拿着铁锹继续干活的解白根说,往后他不想再扩大种植面积了,只想把脚下的地种好,继续为信任他的消费者种出更加安全、优质的大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