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山中心小学:办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丹徒区三山中心小学坐落于古邑谷阳镇,学校秉承“文化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突出创新,追求卓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先后被授予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市艺术特色学校、市教科研先进学校、区文明单位等称号。

在新学期开学之际,走进三山中心小学校园,但见环境优美,校舍井然,文化浓厚,主题鲜明。教学楼、图书室、运动场、功能室、教育馆以及多媒体、监控、网络、广播、电子屏等软硬件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尤其是那250米塑胶操场、标准篮球场、排球场、215台计算机、4万多册藏书的校图书室、创新实验室和田歌文化教育馆、农耕园的存在,让这座农村学校在具备现代化学校特征的同时,特色办学的理念也得到充分彰显。

三山中心小学现有24个教学班,1100余名学生,76名专任教师。近年来,围绕“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这一总体目标,学校坚持开展“宜人课堂”建设,强化“导学案”研究,开展“阅读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在教学上,着力开展基于城乡接合部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力提升策略研究,切实关注近六成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业水平提升。抓实集体备课,重点加强备课前的准备活动和备课后教案的使用与反馈。从细节入手,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分层辅导、提优补差的工作要求,突出对学生作业的订正、课文、概念的背诵、词语单词的默写等方面进行检查,尤其重视对后进生的转化和临界生的提优效果。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使得各学科均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学生。

学校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个性化发展,坚持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以“三小田歌娃”为表现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教育的精细化管理。一方面,强化课程研究,提高学科德育功能。在已经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共享智慧,认真编写德育校本教材。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积极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舞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每项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参与组织、宣传和实施。各班结合本学期的各种重大节日(植树节、学雷锋日、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端午节等),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吸引力的班级主题活动,使学生受到爱家、爱校、爱国、刻苦、进取、团结、坚强、乐观等优良传统美德教育。同时,制定完善评判标准,以“三小最美田歌娃”评比为抓手,对每一类田歌娃提出有针对性的素质发展要求,使之成为学生努力的方向和对学生发展中成长的评价标准。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三山中心小学凭优师强校,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把教师成长作为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抓手来看待,出台了一系列教师成长的鼓励措施,无论是以老带新的“青蓝工程”,还是选派教师参加各种培训,都围绕着这条主线而进行,帮助他们专业成长,努力造就一批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骨干教师,进而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校教师队伍的提升,推进乡村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该校拥有市区级骨干教师15人,小学一级教师占96.5%,多人受省、市、区级表彰;教科研水平不断攀越,近百余人次的教师论文获全国、省、市一等奖,60余篇论文在全国、省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凌晨老师获得了市教坛新秀的称号,孙玉红、丁文娟老师,在区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严娟娟老师代表全区参加镇江市学科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良好的育人环境、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出色的师资力量,使得三山中心小学在全区农村学校中脱颖而出,社会认知度逐年提升。随着新学年的开始,学校将更加关注内涵发展,在梳理中发现不足,在盘点中寻找差距,在反思中创新发展,努力探索顺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途径,办人民满意教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