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良龙
今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82周年,当天,不少微友在朋友圈发文发图铭记历史。而镇江微友“小李探花”在公众号上刊发的一篇文章,以民国时期镇江学子“杨超”的3张毕业证,揭开一段充满国仇家恨的民族屈辱史,警示国人自强不息,才能不再蒙受外侮。
“小李探花”在这篇名为《“七七”,不能忘却的纪念!这位民国镇江学子的三张毕业证,满记着国仇家恨!》的文章中提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3张民国时期的毕业证,毕业证的主人都是一个名为“杨超”的镇江学生,3张毕业证书的发放时间分别是1933年、1936年和1948年,这3张民国毕业证暗藏一段镇江沦陷史。
记者联系得知,“小李探花”是镇江文旅集团职工蔡庆来的网名,一名文史爱好者。“毕业证书显示,这名叫杨超的学子,一开始上的是镇江县私立敦本小学校。”蔡庆来说,他查找资料得知,私立敦本小学是当时镇江私立小学中4所名校之一(
其他3所为润商、敏成、达仁)。当时的敦本小学地处宝盖路上,校外宝盖、云台二山青松滴翠、景色宜人。
杨超同学的初中毕业证书显示,17岁的他自“江苏省立镇江师范学校”初中部毕业。蔡庆来说,江苏省立师范学校为民国初期江苏省政府建立,一共有10所,其中第九师范学校建在了镇江。
杨超同学的高中毕业证书,由江苏省立镇江中学发放,毕业时间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令人好奇的是,按照毕业证书上的年龄,杨超14岁小学毕业,17岁初中毕业,但到了29岁才高中毕业,这是怎么回事呢?
蔡庆来告诉记者,因为抗战爆发,杨超的学业中断了。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从此,日军长驱直入,全面侵华,大半个中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记者看到,文章中配发了大量的日军侵占我国土、杀害我同胞的照片,其中包括一张日军在镇江的地标金山寺宝塔下合影的历史照片。
杨超高中毕业证书上写有“民国二十九年六月毕业,三十七年七月补发”的小字。蔡庆来解释,他手头的证据表明,杨超应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毕业,但因为战争而中断了学业;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杨超才重新恢复学业,开始了高中生活。“这种补发的证书都是特殊时期的产物。”蔡庆来说,所以,1948年杨超才拿到高中毕业证书,这个时候他已经29岁了。后来,杨超去了扬州工作,直到退休。
江苏省镇江中学官网信息显示,1937年冬,镇江沦陷,校舍毁于战火,学生分流,学校被迫停办。1945年抗战胜利,1946年于现址七里甸复校。这也从侧面佐证,当年考取省立镇江中学的杨超,因学校损毁停办而导致无学可上。
蔡庆来说,毕业证书上还有一个细节:杨超1936年初中毕业时,毕业证书加收的印花税是一角钱,当时日本人还没打进来。但他拿到高中毕业证书的时候,印花税票已变成了两张,每张都是100元,这说明当时的通货膨胀非常厉害。
蔡庆来说,能在民国时期坚持把小学、初中、高中念完的家庭,应该是殷实之家,但这样的富足人家,在历史的洪流中,也是身不由己,随波逐流。
“今天是七七事变82周年,硝烟散去,和平安宁,但无论过去多久,那段历史岁月,那段国仇家恨,依然铭记在心,永不敢忘!”蔡庆来这样解释自己发文的初衷。
“三张毕业证反映了国家的灾难史。”镇江籍著名学者嵇钧生为此文点赞并表示,“敦本”旧时是一所名校,教学质量高。嵇钧生贴出的一张镇江沦陷时期的敦本毕业证书显示,当时毕业证上已没有孙中山先生头像等中华民国标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